池塘立体养殖青虾操作规程

上传人:墨渲 文档编号:24898912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塘立体养殖青虾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池塘立体养殖青虾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池塘立体养殖青虾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立体养殖青虾操作规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池塘立体养殖青虾操作规程 DB34/T217-20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虾池塘立体养殖操作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 2/15 公顷-2/3 公顷池塘青虾人工养殖。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3 虾池条件 3.1 水源水质 符合 GB11607 的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源,溶解氧 7.5 毫克/升,PH7.0-7.5 符合渔业用水和水产健康养殖标准,进排水方便。

2、3.2 面积 面积不宜过大, 一般 2/15 公顷-2/3 公顷, 最好 1/5 公顷-1/3 公顷, 要求长方形, 长宽比 1:2.5,塘埂宽 5 米。 3.3 坡度与土质 坡度一般为 1:2.5-3,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一侧倾斜 20 厘米-40 厘米。土质,以沙壤土、无渗漏。有淤泥的塘清淤在 10 厘米厚以下。淤泥太多易污染水源。 3.4 水深 水深 1.5 米,不宜过深,有利于水草生长、光合作用,溶氧补充及青虾的栖息生长。 3.5 进水过滤和防逃设施 要求各虾池独立排灌。进水处设立 40 目和 60 目筛网对进水进行双层过滤。防止敌害的卵和幼体进入虾塘,排水口则用密网拦阻,防止青虾逃逸。

3、 4 设立立体养殖设施 青虾游泳能力较差、属底栖动物,只能作短距离游动。一般在水底攀缘爬行,喜欢栖息在浅水地带。因此,池塘养殖应设立以下设施。 4.1 种植水草 在离塘边 1 米的浅水地带沿虾塘四周种植水花生、空心菜、水浮萍等水生植物(也可种一些象轮叶黑藻、苦草之类的沉水性植物),草带宽 1 米左右,面积约占虾池面的 10-20%。种植水草可为青虾遮光、隐蔽、脱壳,提供天然饲料,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面溶氧;吸收塘中过多的养份、净化水质;提高虾的质量。 4.2 设置网片 用网目为 1.2 厘米的无节夏花网片,铺设在虾塘中间,用毛竹架固定、离水面 30 厘米-40 厘米。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

4、01-05-18 发布 2001-05-18 实施 DB34/T217-2001 网片按屋架形设置,坡度 15 度-20 度,以便于青虾上下爬行。安排网片宽度 3 米-4 米,长度因虾塘而定,1/3 公顷以下设两排,2/3 公顷以下设四排,网片面积占塘的面积的 20%-30%。 4.3 增氧设备 一般 1/3 公顷以下虾塘配备 1.5 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还要配备 2.2 千瓦潜水泵一台,用于注排水。 5 放养前的准备 5.1 清塘肥水 5.1.1 清塘 放养前 7 天-10 天,每 1/15 公顷用 75 千克-100 千克生石灰干法清塘。 5.1.2 注水 清塘 4 天后注水 50 厘米

5、-70 厘米 5.1.3 施基肥 清塘后注水前施发酵过的有机肥,一般每 1/15 公顷施 150 千克-200 千克,具体视虾塘而定。目的是培养浮游生物,供青虾摄食。这是青虾早期生长阶段成活率高低和生长速度快慢的关键。 5.2 苗种放养 5.2.1 虾苗放养 1/15 公顷放虾苗 5 万尾-10 万尾,规格 1.5 厘米以上,时间宜在 6 月-7 月份。 5.2.2 虾种放养 1/15 公顷放虾种 20 千克-25 千克,规格 1000 尾-1600 尾 /千克,时间宜在 10 月-12 月。 5.2.3 放养注意事项 虾苗种放养宜在阴天或阴雨天进行,如遇晴天,应在早晚进行,以免阳光直射,影响

6、放养成活率。虾苗种要求一次性放足。 5.2.4 搭养花白鲢鱼种 每口虾塘可搭养花白鲢鱼种 80 尾-100 尾,规格 30 尾左右/ 千克,也可搭配养夏花鱼种,每 1/15公顷 200 尾。花白鲢鱼种放养须在虾苗种放养 10 天-15 天后,以保证青虾对饵料生物的需求。搭养花白鲢可以调节水质,充分利用水体增加收益。 6 饲料投喂 6.1 饲料 青虾颗粒饲料与动物性饲料(如螺蛳、河蚌、黄蚬、小杂鱼等)相结合。颗粒饲料粒径 2 毫米-4 毫米,粗蛋白含量 35%-40%(详见附录)。动物性饲料要粉碎。动、植物饲料搭配可满足青虾的营养需求,促进生长,避免青虾同类残食,降低成本。 6.2 投喂时间及数

7、量 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 8 时-9 时,下午 6 时-7 时,上午占日投饵量的 1/3,下午占 2/3。日投饵量一般控制在虾体总重的 3%-5%(指干料,鲜料则为 10%-15%),具体视天气、水质、水温以及青虾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及时调整。一般以 1 小时-2 小时吃完为度。为检查青虾摄食情况,在虾塘四周设几个食台进行观察。 6.3 投喂方法 饲料不但要均匀地投放在离塘边近 1 米的水草带边,而且要均匀地投放在塘中的网片上。上午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下午以颗粒饲料为主。 6.4 定期施肥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根据虾塘的水质情况,定期施发酵过的有机肥,使虾塘保持一定的肥度,培育浮游动物和底栖饵生

8、物,供青虾摄食。 DB34/T217-2001 7 日常管理 7.1 坚持巡塘 早晚坚持巡塘:观察有无缺氧浮头现象,发现虾浮头应立即冲入新水或开动增氧机。防害防逃:巡塘时要注意检查进水口网袋和防逃网是否破损,严防野杂鱼进入或青虾外逃。检查摄食、脱壳、生长情况。 7.2 水质管理 适时追肥培育浮游生物,保持虾池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 30 厘米 -40 厘米。追肥以泼酒发酵的有机物为好。定期加注新水:虾苗入池时,水深掌握在 60 厘米左右,以后每隔5 天-7 天加水一次,最大水深控制在 1.2 米-1.5 米。 7.3 增氧 除加注新水外,适时开启增氧机和泼施化学“增氧灵”。增氧机

9、开关根据天气和青虾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开机时间: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开机长短: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 7.4 做好日志 对每口虾池都进行档案化管理,将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措施和青虾生长活动情况都详细记录,以便分析总结和调整对策。 8 病害的防治 8.1 清除敌害 发现野杂鱼多,即泼洒 3 克-5 克 /立方米( ppm)的中农 8901 对虾保护剂(主要成份为茶粕)将其杀灭。此药不会伤害青虾。严禁使用有残毒的五氯酚钠。 8.2 消毒 每隔 15 天-20 天,用生石灰 300 千克/ 公顷,全池泼洒,杀菌补钙,调节水质。 8.3 黑腮病的

10、防治 症状:病虾腮部呈黑色,有的头胸甲和腹甲侧面均有黑斑,腮丝坏死,呼吸困难,导致死亡。预防方法:保持良好的水质。治疗方法:1 克-2 克 /立方米土霉素和 1 克/ 立方米呋喃西林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 3 次。2 克/ 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 8.4 红体病(红腿病)的防治 该病主要是操作不当损伤青虾肢体导致病菌感染。症状:尾柄先变红,逐步扩大到腹部游泳足、头胸部的步足及所有附肢,严重时整个腹部呈红色。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即使发现后马上用药,仍会有不少病虾死亡。预防方法:操作时细致小心,不可损伤青虾肢体。治疗方法:同黑腮病。 9 捕捞 9.1 分期捕捞 青虾养殖后期个体差异较大,另外因

11、青虾成熟周期短,池中会不断繁殖小虾,使养殖密度增大,因此,青虾养殖一定时间应适当进行捕大留小,将商品虾及时捕出上市,其捕捞方法有:虾笼诱捕。用手抄网在水草下抄捕。 9.2 排水捕捞 11 月份后青虾停止生长,即可排水捕捞。先将水降到 0.8 米,用无结网制成的拉网围捕数次,即可捕出大多数虾,然后将池水排干,将余虾捕尽。 DB34/T217-2001 编号 饲料组成(% ) 粗蛋白质(% ) 饲养阶段 1 鱼粉 60、花生饼 15、麸皮 22、矿物质 3、维生素微量 50 幼体 2 鱼粉 50、豆饼 20、麸皮 30、维生素微量 45 幼虾 3 鱼粉 35、花生饼 25、麸皮 37、蚌壳粉 3

12、45 幼虾 4 鱼粉 30、花生饼 30、麸皮 37、蚌壳粉 3 43 幼虾 5 鱼粉 35、花生饼 5、麸皮 57.5、蚌壳粉 2.5 40 幼虾 成虾6 鱼粉 20、花生饼 27.5、麸皮 50、蚌壳粉 2.5 40 幼虾 成虾7 鱼粉 20、花生饼 27.5、麸皮 30、米糖 20、蚌壳粉 2.5 37.0 成虾 8 蚕蛹 30、豆饼 10、花生饼 5、麸皮 50、糠 5 成虾 9 豆饼 40、地粉 10、大麦粉 7、菜饼 12、米糠 7、麸皮 7.2、鱼粉 12、骨粉 4、微量元素 0.5、食盐 0.3 成虾 10 豆饼 37、菜饼 20、米糠 8.2、大麦粉 4、地粉 10、鱼粉 16、骨粉 4、微量元素 0.5、食盐 0.3 成虾 11 鱼粉 20、蚕蛹 7.5、花生饼 20、麸皮 30、米糠 22.5 成虾 12 鱼粉 20、蚕蛹粉 10、豆饼 10、花生饼 2、麸皮 40、米糠 18、骨粉 1 成虾 13 麸皮 39、米糠 30、鱼粉 1、黄豆粉 10、蚌壳粉 20 成虾 14 蚕蛹、蚯蚓 17.1、小杂鱼、蚌肉 2.2、米糠、麸皮 77、大米 3.7、青饲料适量(湿饵) 成虾 附加标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委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委渔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永正 李志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