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道高考题的向量解法初探(胡松已改)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489214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一道高考题的向量解法初探(胡松已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一道高考题的向量解法初探(胡松已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一道高考题的向量解法初探(胡松已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一道高考题的向量解法初探(胡松已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一道高考题的向量解法初探(胡松已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一道高考题的向量解法初探(胡松已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一道高考题的向量解法初探(胡松已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道高考题的向量解法初探”教学案例胡 松 1、教学设计: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惧怕数学到亲近数学,从亲近数学到喜欢数学。本节市级公开课,我按照数学“情境问题”的教学模式,作了以下设计。1.1 背景资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 2003 年高考(北京卷) (理)第 19 题为背景,设计了问题情境,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了这道高考题的第 1 问以及它的推广情形。1.2 提出问题根据情境资料

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 (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1)若希望点 到三镇距离之和最小,则 P 应位于何处?(这是数学家费P尔马曾经向他的朋友物理学家托里拆里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问题,因此,所求点在数学上也称为费尔马点。它在供电线路和工程设计中有着较多的应用。 )(2)若希望点 P 到三镇距离一样远,则 P 应位于何处?(3)假设医院只有一辆交通车,每天要接送 A、B、C 三镇的职工上下班,若希望交通车所行使的路程最短,则 P 点应位于何处? 1.3 组织形式本节课以合作探究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从而提出问题。1.4 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

3、学生学习数学有效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力求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体。1.5 评价方式2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教师给予即时的鼓励与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学过程2.1 师:同学们,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中,数学越来越多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是吗。请看下面的问题:(投影展示)有三个新兴城镇分别位于 A、B、C 三点处,且AB=AC=a,BC=2b,今计划合建一个中心医院,其位置定为 P 点,为同时方便三镇,请你来确定

4、 P 点的位置。2003 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第19 题的题设2.2 提出数学问题师:就此数学情境,你能提出哪些相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5 分钟后,提出了以下问题:问题 1. 若 A、B 两个新镇各有一人受伤,而医院只有一辆救护车,问:救护车怎样走才能用最短时间将病人送到医院?问题 2. 当 P 点在何处时,到 A、B、C 三点的距离之和最短?(4 组次)问题 3. 若点 P 到 A、B、C 三点距离相等,求点 P 的位置。 (3 组次)问题 4. 怎样用 a、 b 表示 PA、PB、PC?问题 5. 若ABC 旁有一条高速公路,为了方便运输药物以及兼顾到A、B、C

5、三镇的距离之和最短,P 点应建在何处?问题 6. 若 P 点是ABC 的重心,试用向量 、 表示出 P 点的位置。ABC问题 7. 假设 P 点是ABC 的重心,若在 P 地点的某个医生要去 A、B、C 三地出诊,如何走最节省时间?问题 8. 若 A 镇出建设医院总费用的 ,B 镇出 ,C 镇出 ,且 P 到21631A、B、C 三镇的距离与它们所出的费用成反比,则 P 点应设在何处?问题 9. 若公路 AP 上的最高车速为 50km/h,公路 BP 上的最高车速为PACB370km/h,公路 CP 上的最高车速为 90km/h,若要 A、B、C 三地病人到医院时间都相等,P 点应建在何处?(

6、2 组次)问题 10. P 点建在何处时,使得 PA、PB、PC 的长成等差数列或成等比数列,并求出公差 d、或公比 q 为多少?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考虑的问题全面周到,提出的设想也比较符合实际,尤其是大部分同学都考虑到了一个如何提高医院的利用效率问题,以及最大限度在总体上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而同学们所考虑的问题既有新意也有现实意义,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命题专家提出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呢?众生:想!2.3 高考题(投影展示)有三个新兴城镇分别位于 A、B、C 三点处,且 AB=AC=a,BC=2b,今计划合建一个中心医院,为同时方便三镇,准备建在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 P 点处(建立坐标

7、系如图) ()若希望点 P 到三镇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则 P 应位于何处?()若希望点 P 到三镇的最远距离为最小,则 P 应位于何处?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2.4 问题解决问题()解:由题设可知,ab0.记 h= ,设 P 的坐标为(0, y) ,2ba则 P 至三镇距离的平方和为 f(y)=2(b2+y2)+(h y)2=3(y )2+ h2+2b2.3所以,当 y= 时,函数 f(y)取得最小值.3h故 点 P 的坐标是(0, ).312ba即当 P 点为三角形的重心时, y 取得最小值。师:显然这道高考题的问题 1 利用函数的思想很容易就被解出来了,但同学们可能会想

8、,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有这么特殊的情况(恰好有三个新兴城镇分别位于等腰三角形的三顶点处) ,因此,我们有必要把问题 1 的情况给予推广。即问题()的推广:yxOB CAP(-b,0) (b,0)4对任意ABC,BC=a,AC= b,AB= c,若使点 P 到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则 P 应位于何处?解: 222|y PCBA设 222 ) + () (+AP 3 2CBBA |)(2| 2取 BC 的中点 O,则 AO 即是 BC 边上的中线, 四 边 形 法 则 )( 根 据 向 量 加 法 的 平 行 = +ACB22+ |3y bcPos|4 | 所 成 的 角 )与是( 其 中 AO由

9、于1cos1,并且 、 均为非负数,|P|所以 y .+ | 4| 322bcP式当 cos=1 时取到,即 =180,此时 和 共线且方向相反,即 P 点应在中线 AO 上;AO式右=3( | |)2 +c2+b2|P3A34|Oc 2+b2 4 .|式当 = 时取到;此时 P 点必定是ABC 的重心|师:通过对问题 1 的推广以及解答,我们证明了“到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是三角形的重心”这一结论不仅是对等腰三角形成立,对任意三角形也是成立的。同学们,本问题的解决对你们的启发一定不小,看得出不少同学兴趣很浓,意犹未尽,请各小组课后继续讨论,提出并思考你们感兴趣的数学问题。mOPCABbc

10、a52.5 实践活动及课外作业贵州师大后门架设的人行天桥(如图所示) ,也类似于本堂课的情境问题,请各小组课后进行实地考察,得出相应的数据和资料,结合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论证天桥架设的合理性,是否有更优方案?要求详细写出各小组研究学习的结果,把心得体会形成一篇不少于 1000 字的数学小论文,并在两周后的星期一上交。天 桥金 筑 酒 店延安东路宝山北路宝 山 北 路邮电宾馆贵州师大师大附中3、教学反思:3.1 尝试新模式 体验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充分展示了数学“情境问题”教学这一基本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但印证了我初始设计的想法,还提出了

11、其他更有创意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使用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更有信心。3.2 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慎重在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提出问题的环节,只要是学生经过了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提出的问题都应该积极面对,认真探索,不要主观的下结论,更不能随意否定。63.3 合理安排数学“情境问题”课的时间 由于在前半节课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评,导致后半节课在讲解问题“若希望点 P 到三镇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则 P 应位于何处”时缺少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再者,对学生掌握本节课备用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从而在讲解问题时,对一些细节问题再三解释说明,浪费了时间。3.4

12、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刚下课,就有一位学生(戴志坚)跑到讲台上,对高考题第 1 问推广后的解法提出了异议,戴说:“当证明了要使 y 取到最小值,点 P 必须在 BC 边的中线上时,其实就有了结果,因为可以同理认为点 P 还应该在 AB 和 AC 边的中线上,故点 P 只能是三条中线的交点,即重心。 ”对此,我立刻加以了赞赏和肯定。3.5 集思广益 不断完善 老师甲:“能否就高考题第 1 问本身采用向量解答,这样在推广到一般时过渡就更自然些。 ”老师乙:“能不能在上课伊始就把师大后门天桥的背景给出,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等。 ”老师丙:“高考题第 1 问的推广也可采用用坐标法 ,即在建立平面直角

13、坐标系后,证明 P 点坐标为( , ),其中三个顶点的32x321y坐标为 A(x1, y1)、B( x2, y2)、C( x3, y3)”老师丁:“当解答过程推出 时,其实可以22+ + |= bcAOP考虑进行以下变形: 22 |3y A2+ 4+ =bcP2 3)(O从而要使 y 取到最小值,只需使 = ,即 ,所以 P 点A0A37是ABC 的重心。 ”3.6 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有位教师还提出了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既然有学生提出了“当 P 点在何处时,到 A、B、C 三点的距离之和最短”这样有价值的费马问题,且有着很好的几何与现实意义,学生们又对其非常感兴趣,在实际课堂上为何不讲解呢?

14、其实这一问题我在教学设计时就思考过,但考虑到时间和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都不够等因素,便决定留给学生课后与老师一起去探索和研究。我想这样的矛盾在数学“情境问题”的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参考文献:1 吕传汉,汪秉彝,康纪权,夏小刚.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 年2 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2 年3 石小康 .高中“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实践“函数的应用”教学案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 年 2 月(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550001)点 评:(1)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数学情境

15、教师以一道高考题的题设为情境,引导高三学生进行“高考命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作法在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新意。(2)应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师既引导学生用代数的方法(函数、不等式)解决问题,又激发学生用向量的方法求解,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实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对学生的考前复习大有裨益。(3)布置课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实际效益。从课后一位学生与教师交流解法的学习活动中,看到了教师的亲和力和启发性点拨,促进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深层思考。(点评人 林运来 汪秉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