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4882755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法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却有重大区别。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和人治相对立的概念,其核心是法律至上;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情景感悟,春秋时期

2、,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 “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请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人治与法治,人治: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儒家重视人治,主张为政在人。,法治:由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来治理国政,管理社会。,法治的优越性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而这种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

3、,法律是集体智慧和审慎考虑的产物;第二,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会说话,不能像人那样信口开河;第四,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有明确性;第五,实行人治容易贻误国家大事,特别是世袭制更是如此;第六,时代要求实行法治,不能实行人治;第七,实行一人之治较为困难,君主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剥夺了大家轮流执政的权利。,有了法制就会有法治?,从人类的政治法律实践看,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法制,但却不一定是在实行法治。如希特勒统治的德国和蒋介石统治的中国也有法律制度,但都不是在实行法治。,主要内容,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第三节

4、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一则小故事 德国在普鲁士时期的国王威廉一世在距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用伟人们惯有的动作,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正欲感慨江山如此多娇,他的视线却被紧挨着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如此不合时宜的“违章建筑”,让这位领袖非常扫兴。但他毕竟还是爱自己的子民的,他想以一种公道的方式来解决,于是派人前去与磨坊的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房。 不料,这个磨坊主觉悟非常低,丝毫不顾

5、全大局;心里只有小家,没有大家,一点不把“市政规划”和“国家形象”放在眼里,就认一个死理,这座磨坊是从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几次协商,许以高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示组织的关怀,警告威胁安全,影响伟大祖国形象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知道这里可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来这儿的国际友人多极了,100多年以后波茨坦公告都是在这里签的。可这个老汉始终软硬不吃。面对这样不识抬举、不可理喻的钉子户,终于威廉“龙颜”震怒,派警卫人员把磨坊给拆了。,有趣的是,这个钉子户拆迁时倒很配合,展现了良好的绅士风度,好像一点都不担心,既没有哭天喊地,满地打滚,也没有把汽油倒在身上威胁要自焚。他袖手站在一边,嘴里叽叽咕咕

6、:别看你是一国首脑,我德国尚有法院在,待我到法院与你理论。 第二天,这个老汉居然就在当地一纸诉讼把国家元首告上了法庭,地方法院居然受理了,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赔偿由于拆毁房子造成的损失。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本来是想办件好事,现在比窦娥还要冤。而那个刁民此时躺在他的小磨坊里,一边数钞票,一边偷着乐,压根就用不着冒被遣送拘留的危险,也不担心什么打击报复,秋后算账,从此以后不管什么国际友人来访,他天天心安理得磨他的面粉。,后来威廉一世和那个磨房主都“驾崩”了,轮到小磨房主想进城,希望把磨房给卖了,不由想起了那个老买主,但他不知第二代领导人对这

7、个磨房感不感兴趣,就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威廉二世给他回了信:“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得知你现在手头紧张,作为邻居我深表同情。你说你要把磨坊卖掉,朕以为切切不可。毕竟这间磨坊已经成为我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的名下。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派人送三千马克,请务必收下。如果你不好意思收的话,就算是我借给你的,解决你一时之急。你的邻居威廉二世”。 经历了多少个统治者,到现在,那个磨坊,德国司法独立的象征,代表了一个民族对法律的信念,仍像纪念碑一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而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

8、,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治国方略,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8.26特大交通事故现场(2012),当官不为

9、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陕西表哥杨达才事件始末回顾,2012年8月26日发生在陕西延安的特大车祸举国震惊,然而,车祸现场竟然有一名官员面带微笑。经网友核查,该官员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然而,随着网友对杨达才关注度的提高,网友们发现,杨在出席不同的活动时,经常更换自己的手表,至少有5块不同的表,而且这些手表大都价值不菲。另有网友表示,他在一年前就曾关注杨达才,他的表不止这几只。,眼镜、皮带又成焦点,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手镯”和眼镜乃至皮带被网友用图一一呈现,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网络图片 9月5日,网友“晨曦微播”在微博上贴出照片,称杨达才的眼镜超10万。,大二学生要求公开“表哥”杨达才工资

10、遭拒,2012年9月1日下午,湖北三峡大学在校生刘艳峰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在延安特大车祸现场“微笑”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2011年度工资。在决定申请局长工资公开前,刘艳峰查阅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看到其中明确规定,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相关信息都应该公开。官员工资取之于民,与每个公民都有着密切利益联系,所以我认为官员工资应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畴。”,刘艳峰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诉陕西省安监局在法定时限内对公民信息公开申请不予回复,存在行政不作为;诉陕西省财政厅的拒绝公开回复,未说明杨工资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理

11、由,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大学生追问“表哥”工资,将提行政诉讼,因在“826”延安特大车祸现场“开口笑”,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备受关注。他在不同场合佩戴的多块名表的“名表门”展开调查。 陕西省纪委立即对杨达才进行调查,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撤职后被双规,并传查出名表至少83块;双规期间,纪委在杨达才个人账户发现存款超过900万元,在杨家中和私人场所发现现金至少700万元。共超1600万元,而这还是打折后的保守估计。,2013年9月5日9时30分,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杨达才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

12、处有期徒刑6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受贿赃款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赃款依法没收上缴国库。,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基本方式、德治是重要方式)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法治思

13、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一.法律思维的含义和特征。,法治思维方式与人治思维方式的区别,法治思维方式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而人治思维方式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点是个体的人或少数人的感性,具有任意性和个体性或具体性。,区别,依据上,方式上,价值上,标准上,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对同一个问题,法律的态度和道德、政治的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则可能不一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例如,“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法律会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是法律有诉讼时效制度。如果债

14、权人在还钱期限届满后两年内不向债务人要求还钱,也不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还钱,债权人的债权就不受法律保护。这时,法律不会要求债务人还钱,但也不反对债务人自动还钱。 但是,必须强调,在对法律问题思考时,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评价来取代法律评价。,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法 律 至 上,权力制约,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权 力 制 约,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包括:

15、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人权保障,正当程序,自然公平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给予诉讼当事人各方充分的机会来陈述本方的理由。这意味着必须将诉讼程序告知他们,并及时通知其任何可能受到的指控,以便于他们行使权利。(英)彼得斯坦,正当程序,案例思考-湖北佘祥林“杀妻”案始末,1994年1月20日,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后在附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辨认死者与张在玉相似。4月28日京山县检察院批捕佘祥林。该案经过多次补充侦查,最终于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2005年3月27日,已经“死亡”11年的张在玉出现。2

16、005年4月1日,39岁的佘祥林走出了监狱,4月13日在京山县人民法院被当庭宣判无罪。2005年9月佘祥林与京山县公安局达成了赔偿协议,京山县公安局向佘祥林及家人赔偿45万余元。,1994年的佘祥林,2005年的佘祥林,燕赵都市报司法透明才能确保司法公平 假如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彻底抛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没有从制度上做到以人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念,那么,今后类似的冤假错案仍然会发生。增加每一个司法环节的透明度,建立可以随时纠错的循环机制,是防止冤假错案的最有效方法。只有当我们把公平放在优先的位置,并且随时随地接受公众的监督,司法领域中的冤假错案才能够逐渐减少。,从佘祥林案到赵作海再到呼格吉乐图等案件给我们的反思并非仅仅是冤狱、国家赔偿,更重要的是唤起人们对法律程序的重视。,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谚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法谚 程序先于权利。法谚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法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