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局 年工作总结 年工作思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86554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访局  年工作总结 年工作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信访局  年工作总结 年工作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信访局  年工作总结 年工作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信访局  年工作总结 年工作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信访局  年工作总结 年工作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访局 年工作总结 年工作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访局 年工作总结 年工作思路(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乌海海达区信访局“十一五”和 2010 年工作总结及 2011 年工作思路“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一五期间,在海达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关心下,在各级领导、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信访局在机构建设、职能作用、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化解群众信访问题、服务信访群众能力水平显著增强,较好完成了党委、政府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信访群众的普遍认可,信访工作迈入崭新的阶段。按照要求,现将十一五期间信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来访接待受理情况十一五期间,信访局受理群众来访 1 批次 1 人次。其中,集体访 4 批次 8 人次,分别占总数的 7%和 %;重复访 3批

2、次 0 人次,分别占总数的 4%和 5%。主要类别有:拆迁补偿类 7 批次 2 人次,集体资产分配类 7 批次 2 1 人次,征地类 批次 11 人次,教育类 2 批次 人次,劳动保障类 批次 人次,其他 批次 人次。赴省上 访 批次 6 人次,进京上访 3 批次 4 人次。2从过去 5 年上访情况看,随着信访工作力度逐年增大,群众上访总体上呈现无序到有序转变、诉求单一到诉求多元转变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信访量激增。2006-2007 年,群众上访总量维持在 150 批次以下水平,到 2008 年至今连续三年信访量保持 300 多批次的高位水平。2010 年下半年,首次出现了同比下降的趋势。二是

3、群众信访问题集中。从近 5 年群众来访反映问题看,基本上是求决类问题,拆迁补偿和农村分配方面的问题占信访总量的 64%,主要与海达区高速发展征地拆迁量大有关。三是重复访问题较为突出。从 5 年信访情况看,重复访占到信访总量 70%以上,重复访问题成为海达区信访工作的难点。四是越级上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区群众越级上访总体下降,2006 年、2007 年越级上访量较少,2008 年、2009 年越级上访问题突出,2010年至今又出现下降回落的态势,主要与信访群众信访意识增强,我区解决信访问题力度明显提高有关。五是信访问题多元化。2006 -2008 年,群众信访问题主要反映征地拆迁和

4、农村分配方面的问题,近两年关于教育类、劳动保障、纪检监察、人事、企业转制等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显现。(二)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十一五期间,信访局办理群众信访案件总数 件,其中上级交办 件,占 9%。从近年化解案件情况看, 结案率逐年提高,2006 年接近 0%, 2010 年结案率达到 100%,且案结事了率有了明显提升,2010 年达到 80%以上。主要采3取的措施有: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全力化解信访问题。近年,从中央到地方,对群众信访问题日益重视,化解要求逐年提高,2009 年中央提出开展“信访积 案化解年” 活动,省组织开展了“ 迎国庆 、保稳定” 信访百日攻 坚活动,2010 年省开

5、展了社会矛盾化解专项行动。信访局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积极落实,组织印发了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工作,大力推进信访问题化解。二是密切协作,合力化解信访问题。信访局与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共同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全区上下形成了化解信访问题强大合力。责任部门能够认真研究处理信访问题,妥善处理与信访群众的关系,信访问题化解的能力与水平逐年提高,赢得了信访群众的普遍认同。三是落实责任,领导包案化解信访问题。全区包案领导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度,切实做到“包接待、包处理、包协调、包督办、包稳控” ,有力推动了信访问题的解决。四是强化督查,层层督导化解信访问题。为了迅速有效化解信访问题,多年来信访局会同

6、办公室、政法、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适时开展督查督办活动。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及时对重点信访问题,特别是非访和中央交办的信访问题办理情况进行通报,极大地促进了信访问4题的解决。五是创新机制,成立专项机构化解信访问题。对于涉及群体性、突发性且涉及多部门、影响面广,存在重大隐患的信访问题,信访局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成立重点信访问题专项化解工作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重点攻关,取得明显成效。(三)党委、政府领导接访情况自 2008 年 7 月开展领导接访活动以来,党委、政府领导接待来访群众 批次 人次,其中主要 领导接访 批次 人次。党委、政府领导能够按照领导接访日程安排,坚

7、持接待来访群众,较好地履行了领导干部“ 一岗双责” 和领导包案制度,认真协调处理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及时有效消除群体性越级上访苗头。近年,群众群体性聚集上访平均每年不少于 起,实践 证明通过领导接访,面对面与群众沟通,能够有效稳定上访人的极端情绪,使上访人乐于坐下来协商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发生过激行为。二是有力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通过领导接访,一方面可以使上访人充分感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增强在当地解决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领导协调、沟通、督办,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三是领导接访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党委、政府领导接访不仅停留在接访日上,根据工作需要,还在适当的时间在领

8、导办公室接访、或是带案下访,另外接访领导根据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积极协调分管领导共同处理。(四)矛盾纠纷排查及重点信访人员的稳控工作5信访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取决于矛盾纠纷是否底数清,情况明,做到心中有数,对策才能有的放矢。信访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 2008 年开始,每周编发 信访信息通报,对一周来发生的信访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每月将一月来重点信访隐患,编发每月信访情况通报,对当月信访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另外每月按照重点信访问题的领导包案、责任部门、化解时限,编制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办理情况;根据工作需要,从 2009 年开始,信访局按照上访人的上访记录、是否有越级上访倾向、是否群

9、体访等因素,制作重点隐患排查动态统计表,详细列明上访人的基本信息,及时向有关领导和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单位进行通报,共同做好化解与稳控工作。5 年来,共排查重点信访隐患 100余件,重点信访人员近 300 人。(五)重大活动期间的维稳工作情况重大活动期间零进京赴省非访,一直以来是上级严格要求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为了实现零进京赴省非访,信访局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力强化信息报送工作,注重源头预防,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化解矛盾,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对重点信访人员,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共同做好人员教育稳控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区在重大活动期间未发生一起进京赴省非访事件,得到上级部门的

10、高度认可,同时也为我区和谐稳定发展局面赢得了良好声誉。6(六)接劝返工作情况对于越级上访,上级要求必须无条件在第一时间将上访人接回本地,避免事态扩大。从 2008 年开始,上级有明确要求,必须将上访人及时劝返接回,否则将予以通报批评。信访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凡遇到越级上访,信访局总是在第一时间作出安排,及时开展劝返接回工作,劝返成功率达到 100%。5 年来开展进京劝返工作50 余次、赴省劝返 20 余次、到乌海市劝返 70 余次、到稀土大厦劝返 400 余次。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区群众越级上访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七)联合接访工作开展情况2010 年,按

11、照上级要求,为构建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建立联合接访中心。按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信访局组织起草了关于建立乌海海达区联合接访中心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关于建立乌海海达区联合接访中心的实施方案。第一批进驻的部门有国土局、执法局、劳动局、建设局、新光路街道办事处、和公安分局等 7 个部门和单位,入驻人员 14人。从 9 月 1 日起正式开始联合接访工作,现联合接访中心软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人员全部进驻。自开展联合接访以来,中心已接待来访群众 86 批次 674 人次。(八)机构、人员配备及岗位设置情况7信访局前身为信访办,2004 年 2 月成立

12、,隶属于管理局,当时配备了 2 名专职信访干部。2007 年 6 月,根据信访工作发展需要,同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政府将信访办从社管局单独分立出来,同年 9 月成立了信访局。目前配备信访干部为 9 人(其中返聘 1 人),5 人有编制。信访局现有岗位 9 个,局长 1 名,副局长 1 名,局长助理 1 名,综合 1 人,接待 2 人、办信 1 人,督查 1 人,劝返 1 人。(九)制度建设近年来,信访局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信访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发展道路。从 2007 年 9 月开始,代政府起草了海达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海达区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

13、、 海达区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 海达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海达区信访工作督查制度、 海达区预防和处理越级进京、赴省、到乌海市个体访及集体访工作制度、 海达区信访工作信息报送制度、 海达区信访工作通报制度和海达区信访评估办法(试行)等九项制度,信访局先后制定了信访工作制度、 信访办信制度、 信访办案制度、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 信访接待工作制度、 信访档案管理制度、 信访信息管理制度和局长岗位责任制等八项制度。(十)信访工作机制建设信访局长期以来把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机制的效应,为及时妥善处理信访问题8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有“八项机制” ,即联席会议机制、信访工作

14、综合协调机制、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信访督查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机制、成立专项机构化解机制、联合接访工作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效应释放,有效地整合了我区的社会管理资源,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做好我区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十一)队伍建设事业兴衰成败,关键在人。信访局按照上级关于造就一支“ 政治 坚 定、纪律 严明、办事公道、作 风优良、熟悉法律法规和政策、拥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社会管理能力”信访干部总体要求,经常性开展业务培训,在扎实业务水平基础上认真学习上级信访部门重要工作精神,不断提高信访

15、局干部职工岗位素质,全力提高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在党委、政府在大力支持与亲切关怀下,全局人员积极履行职责,不辱使命,不负党委、政府重托,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发扬“ 热情、依法、 负责 、奉献” 的工作作 风,全身心服务来访群众,为来访群众排忧解难,信访工作水平逐年提高。从近年信访工作情况看,我区的信访工作总体形势逐步向好,群众信访秩序得到规范,群众信访问题化解成效显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来访群众方面。一是群体性上访难以彻底根除。群众普遍存在9一个误区,即“大闹 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一些信访问题在客观上是单独的个案问题,认为只要人多、大闹不管诉

16、求是否合理都能解决。不具备解决的条件,但如遇个别群众煽动,就容易造成群体性上访。二是上访人的法律意识不足。有的上访人试图通过越级访或非访来向政府施加压力,从而达到其个人目的,在“法不责众” 心理驱使下,做出过激上访行为。三是个别上访人不理性、偏执,顽固坚持过高诉求,此类问题不易化解。第二,职能部门方面。一是个别部门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仍不到位,存在重集体访轻个体访,重接待轻解决的问题。二是个别部门解决问题的力度仍显不足。对于有的信访问题,个别部门主要领导不亲自上手,而是交给部门工作人员去协调,去协商,往往造成上访人感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不断重复上访。三是个别部门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个别部门在处理信访问题时,特别是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时,思路不广,措施乏力,方法陈旧,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四是跟踪落实不力的问题。有些信访问题,属于已有明确解决意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