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典型例题讲解课件:第19讲电解原理41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4864182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典型例题讲解课件:第19讲电解原理41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典型例题讲解课件:第19讲电解原理41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典型例题讲解课件:第19讲电解原理41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典型例题讲解课件:第19讲电解原理41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典型例题讲解课件:第19讲电解原理41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典型例题讲解课件:第19讲电解原理41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典型例题讲解课件:第19讲电解原理41张(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5课,名师课堂一点通,课堂小结建通史,重点诠释,考点全解,创新演练大冲关,新知预习巧设计,自读教材填要点,1商周时期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 ”政策。 2春秋战国 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3隋唐时期 政治上的统一和 的开通,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工商食官,私商,大运河,4宋元时期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 ,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 5明清时期 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区域性的 实力雄厚,形成徽商、 、闽商、宁

2、绍商人等大商帮。,纸币,商人群体,晋商,二、城市的繁荣 1历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1)从周至唐: 凡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设 或市长管理,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 城市主要是 、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唐代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 制。,市令,政治中心,坊市,(2)宋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复存在。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的 大大增强。,坊市界限,经济功能,2不同类型城市的崛起 (1)港口城市:唐宋时期, 的兴盛也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

3、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都繁盛一时。 (2)工商业市镇:明清时期,在 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海上贸易,工商业发达,三、“重农抑商” 1战国产生 (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 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表现:商鞅变法时明确以 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流动性大,农业,2汉代发展 (1)原因: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 (2)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3中唐松动中唐以来,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 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官商分利,4明清时期的

4、强化 (1)表现:统治者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2)影响: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 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经济因素,合作探究提认知,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发现了一组文字材料:“两县共辖109坊,一为长兴、永乐、永宁、曲池、敦化、安仁等54坊,一为善和、通化、丰乐、昌明、安乐、怀远、醴泉、昭行、义宁等55坊”。 请完成下列表格:,提示:结论:唐朝。理由:因为唐朝实行坊市制度,而宋代开始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串点成面握全局,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我国古代商业

5、起源较早,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繁荣;从发展趋势上看,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 (3)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行政限制逐渐减少。 (4)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没有占据主导地位。,1(2012安徽高考)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解析:由材料中“通晓不绝”“终日居此”可知北宋时期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城市娱乐场所也没有时间限制,故A

6、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娱乐场所主要是民间经营;D项太绝对。答案:A,二、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实行的原因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4)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交换不发达,拥有货币、店铺和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 (6)从根本上来讲,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7、,3评价 (1)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 (2)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3)消极影响: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2(2011福建高考)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解析:题干意思清楚地表明,政府的抑商政策没有收到

8、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故选D项。A项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百姓并不抑商,从材料“俗之所贵”得之;B项的百姓皆重农抑商同样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百姓皆重商轻农说法太绝对,材料只是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D项才符合材料的意思。答案:D,典题例析,例1(2012江苏高考)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解析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繁盛景象。西汉时期设九市,市坊之间有严格界限,至宋代

9、,市坊界限被打破,排除A项;草市是指乡村和城郊集市,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夜市,排除C项。 答案D,题组冲关,1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上述材料表明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B宋代才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C宋代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宋代乡村出现了定期举行的草市,根据“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说明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B项错在“开始”;C、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A,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

10、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三中图1和图2的对比,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

11、域发生的变化。,解析:第(1)问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可以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出来。第(2)问依据图片信息来回答,从图1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我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图2可以看出唐朝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运河和东南沿海地区。答案:(1)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2)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典题例析,例2(2012福建高考)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

12、“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的含义,司马光认为农、工、商贾都是“公家”(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商业流通对公家有利,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B,题组冲关,3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A休养生息的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解析:题干强调了刘邦和吕后对商人在生活和政治上的限制,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反映A项内容;对商人在某方面的限制不等于禁止经商,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无关。答案:B,4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夫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叶适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B这种观点与朱熹的经济思想比较接近C材料中的观点反映出叶适是商人出身D叶适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题干中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