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小处不要随便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862653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小处不要随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社交:小处不要随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交:小处不要随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小处不要随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交:小处不要随便职场礼仪 社交:小处不要随便社交:小处不要随便人们时常把社交中的一些不良举止、衣饰不整洁、言行失礼视为鸡毛蒜皮、不足挂齿的小节。更有甚者,竟以此为洒脱。结果导致 趟得过,小河沟里翻了船 。从而留下大意失 荆州 的悔恨。 某医疗机械厂要从美国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与客商谈判已经结束,第二天将正式签订合同。可巧在此期间,厂长陪客人到车间参观,随意向墙角吐了口痰,然后用鞋底擦去。谁知这一口痰竟会吐掉一项已基本谈成的项目。 为山万仞,功亏一篑 ,实在可惜。 这位厂长一定认为,一口痰微不足道,然而他却不知,交际中一举一动总关情,任何微小细节都是其内心世界、个人修养、处世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体

2、现。甚至还是其生活背景和周围环境的反映。你听那位美商就是这样评论随便吐痰的: 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更何况所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皮条。 小事不小,人命关天,不可随便。 社交是双向或多向交流活动,人们观察和了解对方时,常自细微处着手:一名工作人员酷爱读书,因随便从毛泽东处拿走一本书看,而被批评为 不懂规矩 ;有人曾以横在地上的扫帚来观察人,视用脚踢者为骄横,绕道过者为自私,放好过者为和善;还有的通过手绢的叠法而断定对方的为人处世态度;通过内衣领干净与否及他人的坐相、走相、吃相而判断其修养,如贪吝、大方、小气等。当然这种 一粒沙子看世界,一滴水看 ,观微知著, 窥一斑知

3、全豹 的以小看大的判断,不一定完全科学和准确。但是它既然经常作为人们认识和判断对方的依据,我们就不能不重视,也就不可过于随便。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下列情况,尤其不可随便。 一 是作为特殊身份者,像为人师表的教师就要 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 。至于公关人员、外交使者等,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自己,而且代表自己的团体、民族和国家,所以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追求完美。在这方面,敬爱的周总理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仅从他的仪表格言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像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中就不难了解他是怎样地处处精细,为什么总能以最佳形象来随时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的了。 二 是面对特定对象和特定场合。在此方面毛泽东的作法也是颇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众所周知,他对党内同志的交往,一般不讲过多的礼节,不搞迎送,不留吃饭。然而对于党外人士却非常注意礼节,常常人还未到,他已立候院中;而对上岁数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则更是特别客气和尊重;对老人则要亲自搀扶客人上下车、上下台阶 还有他平时不大注意服饰,可在递交国书的场合,却必先剃须修容,并在隆重的礼仪中进行 这种区别对象和场合,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作法,就是对特定对象,在特定场合,小处不随便的典范。 总之,理想的社交,应有理想的表现,理想的表现要时时多留神,小处不随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