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课件:1-3-1元素及其化合物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4861251 上传时间:2017-12-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课件:1-3-1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课件:1-3-1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课件:1-3-1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课件:1-3-1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课件:1-3-1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课件:1-3-1元素及其化合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研习课件:1-3-1元素及其化合物(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元素及其化合物,1考查内容:2012年高考本专题考查知识点:,2.能力层级: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内容能力点的考查以知识的识记,分析、探究化学实验及有关计算能力为主,试题一般以中档题为主。,1热点预测:(1)2013年高考对金属元素内容的考查仍将以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为主,题型延续选择题、填空题、综合推断题及实验探究题的形式。(2)对非金属元素的考查主要以碳、硅、氯、硫、氮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应用为主。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填空题、无机化工流程及实验探究题为主。2趋势分析:2013年的高考题以生活、生产、实际应用为命题背景,突出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命题趋

2、势较大,考生应予以高度关注。,第1讲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例1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已知:KspFe(OH)34.01038回答下列问题:,(1)FeCl3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过程加入铁屑的主要作用是_,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_,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_;(3)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为5,金属离子浓度为_。(列式计算),答案(1)2Fe3Cu=2Fe2Cu2(2)回收

3、铜Cu和Fe加盐酸反应后过滤(3)FeCl2Ca(OH)2=Fe(OH)2CaCl24Fe(OH)2O22H2O=4Fe(OH)3,解析(2)加入铁屑可置换出铜,铁过量,固体为铁与铜的混合物,要分离出铜应加入盐酸后过滤;(3)过程中亚铁离子生成Fe(OH)2,鼓入空气使Fe(OH)2转化成Fe(OH)3;(4)由Kspc(Fe3)c3(OH),c(OH)Kw/c(H),可求得c(Fe3)。,1碱金属,2铝及化合物(1)Al、Al2O3、Al(OH)3与H、OH都反应,(4)明矾KAl(SO4)212H2O净水剂,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3铁及其化合物(1)属于过渡金属,有变价(2)生

4、成Fe3O4的两个重要反应3Fe2O2 Fe3O4(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3Fe4H2O(g) Fe3O44H2,(3)Fe2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变质,在碱性条件下变质更快。4Fe(OH)2O22H2O=4Fe(OH)3(4)Fe3有强氧化性,能氧化Cu、Fe、I、S2、SO2等。,4铜及其化合物(1)在潮湿空气中长久放置会生成铜绿2CuO2CO2H2O=Cu2(OH)2CO3(铜绿),Cu(OH)2 CuOH2O,(4)Cu(OH)2易分解,(5)铜等重金属盐有毒。,1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向AgC

5、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 Ca22OH=CaCO3CO 2H2O,解析:Na在常温下与O2反应生成Na2O,加热的条件下才生成Na2O2,A错;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这属于沉淀的转化,即AgCl白色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Ag2S黑色沉淀,B正确;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固体,NaOH固体吸水形成白色粘稠物,再与空气中的CO2反应,故C错

6、;D选项中NaHCO3少量,而Ca(OH)2过量,故离子方程式应为HCO OHCa2=CaCO3H2O,D错。答案:B,例2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解析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并注意因果关系的对应情况。A项SO2使溴水褪色时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SO2体现其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B项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但SiO2是非金属氧化物,不能导电;C项浓硫酸因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H2和CO;D项FeCl3溶液与Cu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Fe3体现其氧化性。答案D,1氯及化合物(1),(2)工业制漂白粉2Ca(OH)22Cl

7、2=CaCl2Ca(ClO)22H2O,(3)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2碳和硅(1)硅,(2)碳,向NaClO、 、Na2SiO3、NaAlO2溶液通入少量CO2的方程 式分别为:NaClOCO2H2O=HClONaHCO3,CO2H2O= NaHCO3,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3硫及化合物(1)试管壁上的S用CS2洗,4氮及化合物(1)氮的固定:N2氮的化合物,2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

8、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解析:A项,由现象得,氧化性:Cl2Br2、Cl2I2,但无法对比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B项,由现象可知在此过程中有酸性物质生成,同时生成了漂白性物质;C项,在此过程中只能判断溶液不再显碱性,无法判断有无漂白性物质生成;D项,此时Fe2被Cl2氧化成Fe3,而Cl2被还原为Cl,还原剂Fe2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Cl。答案:D,1Li保存在石蜡中而不是煤油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而不能生成Li2O2。2钠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故易错误地认为在

9、适量或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3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22,它的电子式为Na 2Na,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4由于KspMg(OH)2很小,故碱性溶液中Mg2总是转化为Mg(OH)2沉淀,如Mg(HCO3)2与Ca(OH)2溶液混合,不能生成MgCO3,而是生成Mg(OH)2。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Mg22HCO 2Ca24OH=2CaCO3Mg(OH)22H2O。,5铁及其化合物要注意价态的变化,挖掘隐含条件,否则易出错。(1)FeO溶于稀HNO3中,易写成生成Fe(NO3)2和H2O而出错,正确的是:3FeO10HNO =3Fe3NO5H2O。(2)Fe(OH)3溶于

10、HI溶液中,容易写成复分解反应而出错,正确的是:2Fe(OH)36H2I=2Fe2I26H2O。,(3)Fe(NO3)2溶液用盐酸酸化,易忽略了NO 遇H后有强氧化性,正确的是:3Fe2NO 4H=3Fe3NO2H2O。(4)错误地认为FeCl2不能由化合反应生成,实际上是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生成。但可由Fe与FeCl3化合生成。,6SO2的漂白性是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SO2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而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7CO2通入CaCl2或Ca(NO3)2溶液均无沉淀,易误认为SO2也是一样。实质上SO2通入Ca(NO3)2溶液时会

11、生成CaSO4沉淀。,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1 mol Cl2与足量铁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2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3Al、Fe、Cu在空气中放置均只生成氧化物 ()4体积比31的浓盐酸,浓HNO3的混合物叫王水,能溶解Pt和Cu (),5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是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6SO2、O3、HClO、Na2O2的漂白原理并不相同 ()7NaClO、NaHCO3和明矾都能作消毒剂或净水剂,加入酚酞试液均显红色 (),【案例1】常温下将1 mol的钠、铁、铝分别投入到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盐酸

12、中,产生的氢气体积在相同条件下()A钠可能最多B铝铁不可能一样多C铝一定最多 D无法判断,【规范解答】1 mol的钠、铁、铝在反应中最多分别失去1 mol、2 mol、3 mol电子,依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原理知,若酸足量则铝置换出的氢气最多;但如果酸量很少,则铁、铝单质置换出的氢气一样多,因钠还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而铁、铝不能,此时钠置换出的氢气最多;答案为A。【答案】A,【易错剖析】错解一:等物质的量的三种金属中,铝能失去的电子数目最多,置换出的氢气最多,答案为C;错解二:因反应物数目均已知,但酸的具体数量无法求出,故无法比较生成气体量的多少,答案为D。,【案例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

13、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后可除去CO2中的SO2B将CO2、SO2通入Ca(ClO)2溶液可分别得到CaCO3、CaSO3沉淀C将CO2、SO2通入BaCl2溶液中可得到白色沉淀DSO2、CO2与Na2O2作用时原理完全相同,【规范解答】因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而弱于盐酸,故SO2可与NaHCO3溶液反应:2HCO SO2=CO2SO H2O,从而除掉了CO2中的SO2,A项对;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ClO氧化为SO ,形成的沉淀应为CaSO4,B项错;SO2溶于水后生成的SO 浓度很小而不能与Ba2作用形成沉淀,C项错;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Na2O2氧化,故D项错,答案为A。,【易错剖析】由CO2与Ca(ClO)2溶液得到CaCO3类推SO2与Ca(ClO)2反应生成CaSO3,没考虑HClO会将SO 氧化,而错选B;不区分BaCl2和Ba(OH)2,CO2、SO2通入Ba(OH)2溶液时,有沉淀,误认为通入BaCl2溶液也生成沉淀,错选C;由CO2类推SO2与Na2O2的反应,同样没考虑Na2O2会把SO2氧化,故也有一些同学错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