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滨州公务员报考条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806193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山东滨州公务员报考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山东滨州公务员报考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山东滨州公务员报考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山东滨州公务员报考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山东滨州公务员报考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山东滨州公务员报考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山东滨州公务员报考条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山东滨州公务员报考条件2014 年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考等最新资讯请点击:http:/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四)年龄在 18 周岁至 35 周岁(1978 年 5 月 29 日至 1996 年 5 月 29 日期间出生),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 非在职)年龄为 40 周岁以下(1973 年 5 月 29日以后出生);(五)报考市直机关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报考县(区) 及以下机关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大学专科毕业生必须具有山东常住户口(含山东生源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2014 年应届专科毕业

2、生 )。具有山东常住户口的我省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 )高级班毕业生可报考乡镇机关的相关职位。(六)录用主管机关规定的报考职位所需其他资格条件。报考人员不能报考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公务员所在的同一机关或单位。报考合并职位的人员,如与合并职位中的一个用人单位有应回避亲属关系的,则不能报考该合并职位。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 5 年的,在读非应届毕业生,现役军人,以及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能报考。在读非应届毕业生也

3、不得以已取得的学历作为条件报考。在我省县(市、区) 及以下机关 (含省垂管部门县以下单位) 工作满 5 年(含试用期)或工作满 2 年并获得过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县 (市、区)及以下机关公务员可以报考上级机关公务员职位,其他公务员不能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可以报考省、设区的市、县(市、区) 级机关符合条件的公务员职位;县(市、区)机关(含街道办事处)公务员只能报考省、设区的市级机关符合条件的公务员职位。由我省统一组织招募和选派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以下简称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服务满 2 年且完成聘用合同(协议书) 规定的服务期

4、限、考核合格、3年内(指 2012 年至 2014 年聘用或续聘合同到期的 )报考公务员的,可以报考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定向考录职位。已享受优惠政策被录用为公务员或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不再享受定向考录公务员政策。初任法官、检察官职位的报考条件为:(一)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任职条件和资格;(二) 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三) 年龄在 23 周岁至40 周岁之间(1973 年 5 月 29 日至 1991 年 5 月 29 日之间出生);(四)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五 )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5、(A 证或 B 证)。对具备法官、检察官任职条件,并已经通过律师考试取得律师资格的执业律师和其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可以视为已经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六)从事法律工作满 2 年,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从事法律工作满 1 年。我省符合上述条件的已具有公务员身份的科级以下干部,经所在单位推荐、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同意,满最低服务期限的,可以报考。已经被任命为法官、检察官(包括助理审判员、助理检察员)的,不得报考初任法官、检察官职位。报考检察院、法院系统的条件,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省主管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执行。二、报名我市各级机关公务员招考的报名工作,采取统一时间、网上报名、

6、网上收费的方式进行。报名时间:2014 年 5 月 29 日 9:00-6 月 1 日 16:00。查询时间:2014 年 5 月 30 日 9:00-6 月 2 日 16:00。(一)网上报名。报考人员登陆考试信息网,如实填写、提交相关个人报考信息资料,并上传本人一寸近期免冠正面照片。每人限报一个职位。报考人员在资格初审前多次登陆填交报考信息的,后一次填报自动替换前一次填报信息。报名资格一经用人部门初审通过,不能更改。报考人员必须使用本人有效期内二代身份证进行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报考者恶意注册报名信息,扰乱报名秩序或者伪造学历证明及其他有关证件骗取考试资格的,一经查实,由

7、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取消本次报考资格且 5 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理。报考有专业要求职位的,报考人员所学专业(以毕业证上的专业全称为准),必须完全符合本简章职位设置表“专业要求”一栏中列出的专业。填写滨州市 2014 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登记表必须真实、全面、准确。主要信息(如所学专业等等)填报不实的,按弄虚作假处理;信息填报不全导致未通过用人部门资格审查的,责任由报考人员自负。(二)网上初审。在报名期间 (含节假日)市直有关单位、各县 (区)负责查看本单位、本县(区) 的网上报名情况,根据报考人员提交的信息资料,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并在网上公布初审结果。(三)网上缴费。报考人员在网上提交

8、报考信息后,可在第二天至查询时间截止之日前登陆滨州人事考试信息网,查询报名资格初审结果。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要于 2014 年 5 月 30 日 9:00-6 月 3 日 16:00 登陆考试信息网,进行网上缴费。逾期不办理网上缴费手续的,视作放弃报考资格。缴费成功后,下载打佣滨州市 2014 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登记表、报考公务员诚信承诺书(供面试前资格审查时使用) ,并于 2014 年 6 月 17 日 9:00-6 月 20 日16:00 登陆滨州人事考试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根据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报考人员应缴纳考务费每人每科 40 元。对最终确定的报考人数达不到计划录用人数 3

9、倍的招考职位,计划录用 1人的,原则上取消录用计划; 计划录用 2 人以上的,按 1:3 的比例相应核减录用计划。报考取消录用计划职位的人员,经本人同意,可在规定时间内改报我市符合条件的其他职位。为减轻特困考生负担,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人员,免收笔试考务费、面试考务费和体检费。拟享受减免有关考务费用的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人员,不实行网上缴费,报考人员可由本人或委托他人于 2014 年 6 月 3 日( 上午 9:00-11:30,下午 14:00-16:00)到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府右街 37号,黄河四路和黄河五路中段,坐 107 路公交车在劳动局站点下车或坐 101 路、30

10、 路公交车在传媒集团站点下车并南行 200 米)5 楼 521 房间办理现场确认和减免手续。逾期不办理现场确认和减免手续的,视作放弃报考资格。办理确认和办理减免手续时,应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具体包括:一是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的报考人员,应提交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和低保证;二是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应提交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 扶贫办(部门)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或者出具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核发的山东省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服务卡。有关材料均须提供原件和复印件。三、体检和考察体检考察人员确定后,由市委组织部、市

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公务员录用的有关规定进行体检、考察。因放弃体检考察资格或体检考察不合格等情况出现职位空缺的不再递补。凡考生无故放弃体检考察资格、公示后自动放弃录用资格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该考生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并上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记入全省公务员考录诚信档案数据库。(一)体检体检按照原人事部、原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 20051 号),原人事部办公厅、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的通知( 国人厅发200725 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关于修订 及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019 号

1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2 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印发 有关修订内容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358 号)等有关规定执行。报考者在体检过程中有意隐瞒影响录用的疾病或者病史的,报请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后给予其不予录用的处理;在体检过程中有串通体检工作人员作弊或者请他人顶替体检以及交换、替换化验样本等作弊行为的,体检结果无效,取消录用资格,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 5 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理。体检的具体时间、集合地点、注意事项等在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滨州人才网和滨州人事考试信息网公布。除特殊情况经市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外,报考人员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作放弃体检。除特困生和低保人员外,体检费用由报考人员承担。复检按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二) 考察考察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遵循注重实绩、突出能力、综合择优的导向,根据拟录用职位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被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并对考察对象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提供的报考信息和相关材料是否真实、准确等进行复审。考察结果作为确定录用人员的依据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