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详细汇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804213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详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详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详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详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详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详细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详细汇总.(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详细汇总专题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一、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基本特征:A、新陈代谢:包括需要营养、进行呼吸及排出体内废物;B、生长:由小变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成熟;C、生殖;D、遗传与变异;E、应激性(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F、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3、生物与人类关系:A、人类生存离不开生物 B、人类生活离不开生物 C、人类生产活动离不开生物 D、人类健康离不开生物4、没有生物,就没有人类的一切。二、细胞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2、,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1)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作用。(2)细胞质:物质合成与分解的场所。 (3)细胞核:近似圆球状,含有遗传物质。(4)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5)叶绿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6)液泡:具有调节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促进与外界气体、养料交换。花、叶、果实的颜色,除绿色之外,大多由液泡内细胞液中的色素所产生,常见的是花青素。花瓣、果实和叶片上的一些红色或蓝色,常常是花青素所显示的颜色。细胞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虎克细胞学说 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基本结构1、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2、植物细胞还

3、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有关生命现象1、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细胞壁具较强支持作用的纤维素2、植物的叶呈现绿色-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2、生物体由小变大原因:A、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B、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3、生物有:A、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等)B、多细胞生物: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水稻、猫、人等)4、细胞分裂:(1)定义: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2)意义:产生新个体;是细胞数目增加;产生生殖细胞5、细胞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变化过程。6、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组织:细胞分化以后,形态结构相

4、似,功能相同细胞连合在一起的细胞群;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连合起来,并且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总和称系统。7、A、植物组织: 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主要存在于根尖、芽和形成层。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 营养组织:能贮藏或合成营养物质,如叶肉细胞。 输导组织:运输水分,无机盐和养料等,导管和筛管。 机械组织:起支持作用机械组织存在于尚在生长的各种器官周围。B、动物和人的主要组织: 上皮组织: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 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上皮组织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具

5、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 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 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称为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和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 脏、胃、肠等器官内都有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 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又可分 为三种: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如果被针刺了一下,你会感到疼痛。这是神经组织在起作用。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脑、脊髓和周围神经中。8、植物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

6、种子9、人和多数动物: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体内废物;泌尿系统泌尿和排尿;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调节作用,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生殖系统生殖等。10、多细胞生物组成层次:A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B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三、显微镜的使用1、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2、显微镜的结构与用法(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如图)1)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7、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2)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3)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 10,目镜为 10,其放大倍数就为 1010=100。图象观

8、察:例:“上“就是把“上”转 180 度(或先上下对称,把得到的图象左右对称,所得图像就是观察到的图象),如“P”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d”(上下对称得 b,b 再左右对称,得 d)(2)使用方法: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 12 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

9、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 5 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

10、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3、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1)用洁净的纱布清洁载玻片和盖玻片(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浓度为 0.9%) ,防止细胞吸水胀破)(3)将观察的生物标本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5)如需要染色,则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色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色液浸润标本的全部。(6)

11、观察血细胞血膜的制作过程专题二、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分类(1)分类的意义:地球上的生物约有几百万种,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必须对它们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分类。(2)分类的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3)分类的依据: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2、种群、群落和植被1)种群:在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虽然年龄、性别、形态及品种上的差异,但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一定区域内的生物有多个种群。同种生物个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和功能,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2)群落:

12、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森林群落、池塘群落)3)植被: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被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3、生物与环境(1)环境影响生物生存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1)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作用;2)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3)水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4)空气、土壤、温度、气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2)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内互助:蚂蚁、蜜蜂的分工合作种内斗争: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栖息

13、地而竞争。寄生或共生 种间斗争 竞争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关系。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得益,如果使两者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继续生存(藻类与真菌关系) 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根是互利共生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寄生: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蛔虫、吸血虫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竞争:水稻和杂草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阳光、水分、空间而竞争。捕食:草食动物兔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狼以兔等为食。(2)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如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结构等;

14、2)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的适应:如保护色(昆虫、北极狐、熊等)警戒色(毒蛇、黄蜂等) ,拟态(竹节虫、枯叶蝶)4、生态系统:(1)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它与群落根本区别在于含有非生物因素。(2)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空气、水、矿物质、热量等;2)生产者:绿色植物 ; 3)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4)分解者: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腐生动物等。(3)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 1020。1)食物链图像: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方法为:生产者消费者,如兔子吃草,表示为:兔子草2)食物网:在一个生

15、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3)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能量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生物富集: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相联系,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如自然界中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但以吃草为生的兔子吃了这种草,而这种有害物质很难排出体外,便逐渐在它体内积累。而老鹰以吃兔子为生,于是有害的化学物质便会在老鹰体内进一步积累。这样食物链对有害的化学物质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这是生物富集直观表达。污染物是否沿着食物链积累,决定于以下三个条件:即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是比较稳定的,污染物必须

16、是生物能够吸收的,污染物是不易被生物代谢过程中所分解的。(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在各自的数量和比例上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种调节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5)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的总和。地球上各种类型,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5、人类与生态环境(人类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