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教育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801937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升本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升本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升本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升本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教育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教育学复习资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升本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第 1 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两大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人的发展相适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 特点: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关于教育学的论述大多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哲学思辨联系在一起,教育学方面的著作多停留在经验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2、代表人物及著作: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为论演说家的教育 演说术原理 ,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一部教

2、育专著,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几大部分,主要论述了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是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1、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学已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从经验描述逐渐过渡到了理论的说明,但还未真正达到科学化的水平。2、代表人物及著作(英)培根 1632 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与其他学科并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大教学论 ,是教育学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创立实施集体教学的班级授课制度。1776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哥

3、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1806 年出版了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普通教育学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创造了传统教育学派。将教学程序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赫尔巴特在教育中坚持三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三、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1.特点:19 世纪 50 年代到 20 世纪 40 年代是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由于理论基础的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出现了不同的教育学派,各学派之间在教育理论

4、上相互借鉴、继承、批判、对立甚至斗争,使得教育学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景象。2 代表人物及著作1861 年,英国斯宾塞出版教育论 ,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强调使用学科的价值。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实验教育学” ,这个名称是 1901 年由德国梅伊曼首先提出,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 、拉伊(实验教育学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产生于美国,由实用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现代资产阶级教育家杜威提出,开创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作 1916 年民主主义教育 。主要观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教师在教学中不再起主导作用,其从旁协助

5、学生的参谋作用,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提出现代教育三中心理论,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直接经验中心。补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知情意合一,教学做合一。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历史性(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相对独立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教育发展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人口、语言、民族、家庭、宗教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协调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科学

6、教育理论的诞生。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学著作是克鲁普斯卡亚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另有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凯洛夫的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用马克思主义解释教育现象的著作) 。补充:杨贤江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作品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四、教育学的深化阶段1、特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新的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科学的日益综合化,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走向深化,内容上更加丰富,出现新思路新方法。2、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国教育家瓦的根舍因(范例教学课程理论)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理论,主张强化教材的

7、基础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学习的能力。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类。1960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发表了教育过程一书。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学要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发现法是主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教育过程的核心。1975 年,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发展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出版了教学与发展 ,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8、是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教育进行综合研究;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苏联巴班斯基出版系列教学过程最优化 ,他将教学看做一个系统,从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角度考察教学,以达到最优处理教学的目的。1970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出版了终生教育引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应该是贯穿人一生的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补充:有日本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译的教育学 ,是引进中国的第一本全文翻译的教

9、育学著作。第 1 章 教育第 1 节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功能: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是教育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两大职能: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教育是什么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应到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的

10、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3、教育的历史形态1.教育起源说:法国学者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的 能提出“生物起源说” ;美国学者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基本社会职能:传递社会生活经验;传递社会生产经验。3.教育的演进阶段: 原始形态教育特点:1) 教育同生产生活融合在一起:2) 教育内容贫乏,教育形式简单;3) 教育的平等性。 古代形态的教育特点:1) 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2)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四书五经” ,欧洲中世纪,

11、教会学校进行的是以“七艺”为主的教育内容,骑士学校进行的是“骑士七技”教育。4) 教学形式呆板,主要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现代形态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性。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局有科学性。 当代形态的教育二战后,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特点:1. 教育的终身化。1965 年,时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学者保罗 朗格朗,率先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指 20 世纪 60 年代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是指人们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在漫长的一生中所接受的所有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意义:终身教育使得教育获得了全新的诠释。

12、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它实施方法和途径的多元化,使得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终身教育的价值判断标准多元化,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终身教育引发了师生关系和教育内容的革新。2. 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 20 世纪 90 年代产生的,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全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满足基本的学习要求。全民教育侧重于普及教育,是普及教育的继续和发展,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终生教育更多的倾力于继续教育。3.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教育的机会,并受

13、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实现教育平等,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机会平等(基础) 、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4. 教育的整合化社会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5. 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既表现为教育要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又表现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与科研上的运用上。补充:列入联合国全民教育“千年发展目标”的三的目标包括扫盲、普及初等教育、男女教育机会均等。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 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指贯穿人的一生的身心诸方面的发展。或者说是个体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这一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

14、个方面的积极变化和完善过程。二、 人的发展的规律1、发展的统一性人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整体为对象,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综合育人,促进其身心诸方面充分和谐地发展。2、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各阶段的顺序,循序渐进你,不能凌节而施、揠苗助长。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依据年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能搞“一刀切” 。还要顾及各年龄阶段教育之间的衔接,是教育前后一贯,保持连续性。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在一定的时期保持相对稳定,应针对每一发展阶段中那些比较稳

15、定的特征采取教育对策。重视发展的可变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可塑性,开发其潜能,不断革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4、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身心诸方面发展的”关键期” ,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5、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到学生发展的共性,考虑普遍适用的教育措施,促进全体的发展,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三、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1、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

16、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或生物前提。英国的高尔顿(登)和美国的霍尔提出遗传决定论。2、环境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够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环境决定论”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能够影响儿童沿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学校教育能够给与儿童较为全面、深刻的影响。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利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由专职教师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培养。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学校教育必须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设计有益的活动,协调好各方面力量,为个体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主导作用。 )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内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经济/生产力(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1、经济发展水平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