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给初中生讲文言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79861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映潮给初中生讲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余映潮给初中生讲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余映潮给初中生讲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余映潮给初中生讲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余映潮给初中生讲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映潮给初中生讲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映潮给初中生讲文言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先生给初中生讲文言文三峡 ,分成“识字” “朗读” “听记” “欣赏”四个教学步骤。他不像有的教师那样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是私塾般的细致和沉稳。该给学生朗读的让学生朗读,该让学生看注释的让学生看,好的译文也让学生诵读,该由教师讲析的教师则清晰的讲析。余先生十分注意学生的朗读,具体而科学地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节奏,改变传统的唱读的习惯。具体的要领有三点: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读好特殊词语后的顿音。并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训练。比如课文的开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当“自”出现短暂拖音后和四字词语的节拍之后的效果果然不一样:“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2、 阙处。 ”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还有:自非/亭午夜分;至于/ 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则 /素湍绿潭;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有:清/荣/峻/茂;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清荣峻茂”只有一字一顿,才能体会出原文的极其省俭和雅洁。这四个步骤的重点是“欣赏” ,其主问题是:我们一起来发现第三段文字的表达之美。经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和老师的点拨,大家找出了课文中诸多美点:层次之美,动态之美,色彩之美,俯仰之美,线条之美,映衬之美,以及语言的秀丽、生动、凝练之美。余先生先前的讲课其实是一种蓄势,到课程的最后一环,高潮自然地来到了

3、。老师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的省略号处,补上自己的发现: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老师让学生稍加回味和思考,让有准备的学生都站起来,一个个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课堂上出现了一片热气腾腾的局面。最后老师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答案展示在屏幕上: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在这里,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学生既获得了对课文描写内容完整的认识,又得到了美的语

4、言的熏陶。在现代散文中,优美的语言,莫不求助于组织精当的偏正短语。这对于学生走向整饬、精雅和优美,铺上了一层垫脚石。这就是教者之功!教学高中课文故都的秋则又是一种风格,他自己说是“交流式教学” 。如果说教学三峡显得特别的沉稳,则教学故都的秋则要华丽得多,色彩缤纷得多。单是对于故都的秋的评说,就展示了近十条,又加进了老师自己的见解,而且用了不少名词术语。而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选择某一个角度来鉴赏这篇课文。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故都的秋的主要欣赏角度有:1.情感基调欣赏2.意象意境欣赏3.景物描写欣赏4.章法结构欣赏5.抒情手法欣赏6.作品语言欣赏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角度来谈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5、。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展示出了充分的才华,在课堂上各抒已见,侃侃而谈,以至于余先生也赞叹说:“口若悬河。 ”虽然老师调侃说:你把所有的都说出来了,那让老师还说什么呢?实际上老师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因为老师的欣赏重点是章法结构的角度。而在章法结构上,又有多种角度:行文布局、首尾安排、抒情手法、节奏变化等。在这多种角度中,教师又紧紧抓住节奏变化这一角度,一步步地论证怎样写才“好看” “大气” 。在每一步论证中,老师又旁征博引,举了一系列学过的初高中课文中的典型例子,深深地说服了学生:原来散文应当这样写!原来“节奏”在散文写作乃至一切文体的写作上居然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在这段讲析中,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对

6、比”的作用,对比甚至构成了文章的线索,余先生说:对比的好处是显出反差,有反差的地方就有深刻。类似这样的警句在整堂课中还有许多。从中可以看出,教者自身的修养是何等重要。余先生不辞辛劳,在连续上了两堂精彩的语文课之后,又给全体听课的老师作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谈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三项基本功 。其主要内容是:一教材研读的基本功(1) “读得细”方法:分解法(2) “读得深”方法:选点法(3) “读得美”方法:赏析法(4) “读得宽”方法:整合法二手法运用的基本功 (1)朗读手法 (2)品读手法 (3)主问手法 (4)讲析手法 三考试研究的基本功(1)精于考点提炼(2)善于训练指导 余先生并不忌讳“应试教育”这个名词,但他说,我们不讲“应试” ,而讲“科学的考试研究” ,为什么不可以呢?对以上每一个问题,都举出了生动的例子和亲身的经历,让听众不由得不拳拳服膺。而余先生结论的作出,不是凭感性,而是凭大量的数据和事实。例如对考点提炼,对最令教师和考生头疼的大阅读,他总结出三个主要考点:概括、含意和表达作用。并列举了历年高考试题来证明,十分权威地说明了命题者的思路,也启发了解题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