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4795178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1课 经济 建设 的发展 和曲折上个单元,我们知道了中国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经历约 80年的风雨,而曲折演变,于 1949年左右受到内战的影响而 陷入绝境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又将走向哪里?新中国的经济又将呈现怎样的面貌呢?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还得请回国民党,会吗?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 1956)1、国民经济的恢复材料一 :建国前夕,经济全面崩溃( 1)背景:材料二: 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 钢产量占美国的 0

2、.2%,苏联的 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 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 0.02%,苏联的 0.36%。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时期的对比名称 产量(万吨) 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钢 15.8 减少 80%煤 3243 减少 48%粮食 11318 减少 25%棉花 44.4 减少 48%( 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4)意义: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3)结果: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

3、(亿元)2、 “一五计划 ”材料: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 毛泽东( 1) “一五计划 ”实施的背景是什么?u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u国民经济的恢复( 2)目的:( 3)任务: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 社会主义 工业化。u优先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发展生产力)u进行三大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同时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在这里? ( 4)成就:( 6)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

4、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u地理位置:近苏联,易获帮助u资源:东北有较丰富的煤铁u基础:日本统治时的工业基础( 5)特点 : 集中 于东北地区 优先发展 重工业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参加合作社 参加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2)实质: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1)内容( 3)意义: 标志着 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探索与失误( 1956 1966)问题 1: 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问题 2: 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问题 3: 这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问题 4: 八大提出党

5、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正确的探索 中共 八 大( 2)内容( 3)意义 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确立党的主要任务富有创造性、成功的探索( 1)背景 国际环境:国内环境: 经济建设 方针:反保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2、错误的探索 “三面红旗 ”( 1)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2) “大跃进 ”u内容: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赶英超美,放卫星,以钢为纲。u评价1957年年 1958年年 1959年年 1962年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8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阅读课本和图片思考( 3)人民公社化

6、运动 “一大二公 ”(超越了生产力)( 4)影响:导致经济出现混乱,“ 三年自然灾害 ” 发生( 5)失误原因:u“左 ”倾错误发展的结果u缺乏 经验u对 国情认识不清,违背实事求是原则u被成就冲昏了头脑3、国民经济的 调整 七千人 大会( 1962)( 1)原因:( 2)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比例 关系巩固 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 成果充实 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 轻工业和手工业品 的生产提高 产品 质量 ,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失误:正确: 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

7、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966 1976)1、 “文革 ”时期经济形势怎样?“文化大革命 ”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 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 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 80%,超过了建国 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思考?1967年、 1968年国民经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 “文革 ”扩展到经济领域。2、 “文革 ”时期哪两个时间段经济形较好?为什么?工农业总值 396

8、7亿元 比上年增加 9.2%国家财政总收入 809.7亿元 比上年增加 5.6%国民收入 2318亿元 比上年增加 8.3%材料一: 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材料二: 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的情况工农业 工业 农业总产值或收入 4504亿元 3219亿元 1285亿元比上年增加 11.9 % 15.1 % 4.6%材料一的原因是:周恩来的调整 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材料二的原因是 :邓小平的整顿 明确提出 全面整顿 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顿经济形势较好的有 1973年和 1975年实质:纠正 “文革 ” 错误3、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你得出哪些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 从国情

9、出发 ,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 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4、 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 生产力 的水平相适应。5、必须坚持 民主集中制 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四、小结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恢复、恢复2、一个五年计划、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工业化、三大、三大 改造改造二、二、 探索与失误探索与失误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 1958年总路线年总路线3、 “大跃进大跃进 ”运动运动4、人民公社运

10、动、人民公社运动5、国民经济、国民经济 调整调整三、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原因2、表现、表现3、调整、调整练习巩固课堂小结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976年 “文化大革命 ”的结束,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历史再次雄辩的证明: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唯有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开创新的天地!1.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任务A、同时进行 B、先改造后工业化C、同时

11、完成 D、先工业化后改造2.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及时训练及时训练AC3.造成造成 1959至至 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撕毁经济合同、苏联撕毁经济合同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D、经济建设中、经济建设中 “左左 ”倾错误倾错误D4、 1960年,中央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其中 “调整 ”是指:(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D5、 人民公社中犯的 “一大二公 ”的错误主要原因在于 ( )A、偏离了工作重心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