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78888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析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摘要:一直以来,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就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是评价孔子教育思想 摘要 和主张的重要部分。其争论的重点主要是“教”和“类”的不同理解,对“ 有教无类”教育 主张的系统论述还较缺乏。本文从“有教无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实施的目的及配套教学方 法两大方面未系统地论述“有教无类“的教有主张。并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及教学 方法二方面论述了“有教无类”与“ 全民教育”的区别。 关键词 关键词:孔子,有教无类,全民教育,对象 当前,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爆棚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由此而带动 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教育对象的扩大。高等教育也进入

2、的后大众化时代, 并向着普及化时代迈进。因此,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全民教育” 这个新概念。然而许多 学者常常把“ 全民教育”与孔子的“ 有教无类”相提并论。为了更好的理解、实施“ 全 民教育”,探讨“有教无类” 的教育主张就变得十分必要。一、孔子的思想简介 孔子(公元前 551 年前 479 年) ,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孔子的一生都勤奋好学,追求上进。 其最大的抱负,是希望有机会能登上政治舞台,施行仁政。虽然在政治上没有达到自己的目 的,但是他在文化教育上却是成绩卓著的。孔子从 30 岁左右起,就开始从事教育活动。他

3、在 鲁国从政和周游列国期间,不断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进行讲学。因此,他从事教育工作前后 达 40 多年。孔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搜集并整理出诗 、 书 、 礼 、乐等古代文 献作为教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他还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他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作了系统的论述,对后世的教育影响很大。 有教无类”二、 “有教无类”的具体内容孔子: “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 ,东汉马融注同: “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 魏人何晏说: “类,谓种类。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 孔子“有教无 类”中的“教”字,原意是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接受影响之谓。

4、 “教”就是教育、教化;孔予的“有”、 “无”指:任何人我 都可以给他教育,不分贵贱、庶鄙等界限,使教育及于平民。可见, “有教无类”本义是: 在教育的对象方面,不分种类,即不分“贵贱”、 “庶鄙”,不分善恶,也就是不分阶级、 阶层,不分年龄、地域、个性差异,凡是愿意学习的,统统收为弟子,都给予教育。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了很大的进步作用。概括起来就是:第一,不分行业 和出身,打破奴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第二,不分地区和族类,促进各名族的文化交流。第 三,不择对象,广收弟子,造就了一批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才。但是,虽然其有教无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也存在许多局限性。

5、三、 “有教无类”影响深远有教无类” 古代孔子的 “有教无类”主张的提出后,培养了大批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百家 争鸣的新局面,表现了鲜明的人民性、开放性,具划时代意义,孔子之后的孟子又沈“夫子 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志,斯受之而已矣(孟子 尽心下) 唐宋以后 兴起的书院制度,在教学中实行 “门户开放 ”政策,若有名师来书院讲学,其他书院或外地 书院的师生都可来听讲,而不受地域,贫富,年龄、学派的限制,也体现出儒家教育强想的 “大教育观特征”。四、孔子的“有教无类”的局限性 孔子的“有教无类” 前面综述了诸多 “有教无类”之优点,仍有一个问题值得商榷:既然“有教无类”,为何

6、孔子几千弟子全是男的,而把女弟子拒之门外,这似乎是让人疑惑:孔子观念中是否有男 尊女卑的思想?孔子也曾说: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对女子教育权的剥夺,反映了孔子 认识的局限性。即使在今天,我们 的经济文化发达了,要实现全民教育同样很困难,但我们可以作为一种理想去追求, “全民 教育”也是“必要的乌托邦”。我们在充分肯定孔子的“有教无类”的进步作用和积极意义的同时,还要看到它的局限 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孔门众多的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奴隶或是奴隶出身的。这说明他 的“ 教” 是有鲜明的阶级限制的。第二,孔子说:“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我们 一方面要充分理解, “圣人” 也得要吃

7、饭,不能饿着肚子去讲学;另一方面也要看得到,初 次拜见就需要十条干肉,数量不少。这说明他的“教”是有一定的财产限制的。第三,孔子 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意思是,主张不同,就没有相互商议的余地。这句话反映孔子 要求他的弟子在政治思想上和他保持一致,在行动上不得越轨。这就说明他的“教”是有严 格的宗派限制的。 五、 实施 “有教无类”的目的及其配套的教学方法孔子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使其学生有老有少、有贫有贵、有本国的也有他 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统一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也达 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只能从各个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来进

8、 行教育,保证 “有教无类”的顺利实施。孔子也认识到这种不同是一种客观现象。他从自然 界中得到启示:“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秀而不实者矣夫!”论语 子罕即庄稼中有不吐穗 开花的, 又有吐穗开花而不结果的, 因而他联想到人的能力也是如此, 总是有差别的。 他说: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论语 八倩 就是说人的能力大小不同,自由皆 然,这就是“道 ”客观规律。所以,教学中他承认对象的差异性,反对千篇一律,这样 “因材施教”也就产生。并且为“有教无类” 的可能存在提供了条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罗佐才.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研究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张瑞潘再评孔子的“有救无类” 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78,(1) 3LENEBucHER 著 许明译 .全民教育的概念: 1990 年世界全民教育会议以来的进展 J 国 际教育评论1995,(6) 4曲士培 . 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