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759659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研究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研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X2 号)要求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从加快解决我省贫穷落后的主要矛盾、确保到 2020 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抢抓中央将我省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支持省份机遇,提出了从201X年起到 2020 年,按照“四坚持、五为主、四结合、一确保”原则,对全省204.3 万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一、我市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扶贫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市是*省农村新阶段扶开发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市现有*、*、*、*四个扶贫工作重点县,重点

2、扶持乡镇116 个,其中一类乡镇 18 个,重点扶持村2398个,其中一类村 946个。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贫困人口按照国家 2300 元的新扶贫标准计算,共有农村贫困人口 144.2万人,占全市农村户籍人口的 22,近年来,全市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虽得到一定改善,农民素质整体有所提高,但仍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交通条件较差,严重制约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由于长期以来受地域的封闭性和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步伐严重滞缓,且发展极不平衡,贫富不均。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仍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土地资源缺乏、适龄儿童入学困难,水、电、路、住房、能源(煤)

3、、医疗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的深山区、石山区,难以就地实现脱贫。改善这些地区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已成为事关 2020 年*市能否消除贫困,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政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二)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市*和*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102.58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 71.14%。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把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推动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扶贫开发效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且能够加快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步伐,促进全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加强

4、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迫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土地过度垦殖,由于全市地形地貌复杂,土地资源破碎,水土保持能力差,陡坡耕地面积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地过度垦殖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虽然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通过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等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但由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市潜在石漠化和石漠化面积仍然高达11783 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8。在一些石漠化严重的地区,水土资源已经到了难以维系人类生存的地步。实施大规模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加快脆弱地区的人口转移,实现土地资源与人口的合理配置,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贫困

5、人口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内在要求。 (四)构建和谐社会,关切民生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 36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72 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有 2个民族自治县和 8个民族自治乡,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原因,我市少数民族地区多为贫困地区,且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问题严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村贫困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农村贫困人口向脆弱生态区和民族区域集中的特点,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将有利于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少数民族区域发展的关系。对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有效解决搬迁人口及安置区原有群众的长远发展问题,改善他们的

6、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扶贫生态移民目标任务和区域分布情况 (一)目标任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并结合*实际,*市从 201X 年起至2020年,对地处*、*连片特困地区,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功能区位十分重要区域的农村人口,以及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农户或基础设施差、短期内难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地区的266481人农村人口,以农民脱贫致富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有计划地向城镇转移,彻底解决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群众脱贫难的问题。通过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功能,培育和发展二、三产业,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使转移到城镇或城镇周

7、边的农民,通过从事二、三产业,得到发展、壮大,真正实现农民融入城镇、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搬迁对象及区域分布 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对象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整村、整组、整寨搬迁的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成本较高区域的农村贫困人口;受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威胁需要搬迁的;环境容量小(耕地缺乏、缺水、缺电、缺公路)需要搬迁的。 全市将用9 年时间搬迁63499 户266481人,其中少数民族11590 户48124 人,分别占18.25%和 18.06%。搬迁人口主要分布在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搬迁规模为 45409户 190544 人,分别

8、占搬迁总户数和人数的 71.51和71.5%。其中:*片区(*县、*县、*县、*县、*县、*县)搬迁规模为30052户 125038 人,分别占搬迁总户数的人数的 47.33%和46.92%,*片区(*县、*市、*县)搬迁规划为 15357户 65506人,占搬迁总户数和人数的24.18 和24.58%。其他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搬迁规模为18090户 75937人,分别占搬迁总户数和人数的28.49%和 28.5%。 三、我市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的成功经验和产生的效益 (一)成功经验 1、抓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构。市、县两级成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领导小组,政府分管常务工作的领

9、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县发改部门。按照市级政府负总责,县级政府为实施主体、承担主体责任,乡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的原则开展项目实施和协调工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位、任务落实。二是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明确发改部门负责做好项目规划、年度计划报批,对项目全程监管;财政部门积极筹集配套资金,做好资金拨付和监管;国土部门负责规划区土地划拨、确认及规划工作;水利部门负责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监督;交通部门负责项目中乡村道路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查、监督等工作;电力部门负责项目中农电线路的设计、架设、质量监督检查;住建部门负责扶贫生态易移民房屋建设的设计审核、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以及公益

10、性事业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同时,积极整合部门项目和资金,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抓科学规划,彰显个性特色 根据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特色进行统筹规划,为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做好规划衔接。安置点选择必须符合城镇建设规划要求,与相关城镇、土地、行业等专项规划充分衔接,并与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区域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坚持工业园区集中安置和城镇集中安置原则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移民安置分别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和特色产业相结合,促进移民财产性收入、租赁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劳务性收入增

11、长。如:*县*镇*拥丰安置点位于*县瑞新工业园区内,将安置点与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目前园区已投产的 9家企业解决了移民劳动就业60人,实现移民安置就业与园区发展良性互动;*县*镇新建村安置点位于*茶叶产业带核心区,属于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是县级重点打造的新农村旅游示范点,山水环绕、茶园遍布、交通便利,是旅游、居住、休闲、避暑的好地方,每年有来自重庆等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旅游、避暑,再加之是茶叶产业核心区,常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事茶叶生产,搬迁户就业、经济收入得到保障;*县敖溪镇是全省“十二五”重点打造的100 个示范小城镇之一,该镇中坝安置点主要依托小城镇,重点发展服务业及旅游业:一是结合

12、土司文化,打造土司文化旅游古镇;二是结合旅居人家,根据统一规划,移民通过经营家庭旅馆,既可以提高移民的收入,又可以解决移民的就地就业;三是在安置点附近规划了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为解决移民今后的生存发展问题奠定了基础。 3、抓试点示范,助力整体推进 对省、市示范点和各类挂帮点加强跟踪联系,注重树立样板,力争出成效、出亮点、出精品,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扩大宣传,提高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影响力,全面推动我市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一是抓好示范点建设。如绥阳县郑场镇安置点,按照省发改委、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的要求,着力打造全省重点示范工程,坚持创建过程与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旅游相结合,确保移民搬得出、

13、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使幸福港湾成为“有特色、有形象、有成效”的扶贫生态移民重点示范点。二是抓好试点县建设。*县作为 201X 年省级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政策配套试点县,立足于从住房、土地、就业、产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思路,整合相关政策,结合县情提出了移民建房贷款贴息补助、减免房屋产权证办理费用、“两后生”(初中毕业未考入高中、高中毕业未考入大学的学生)职业教育及移民后续扶持的有效措施,加大建设公益性商贸交易市场,让移民群众在五年内享受免费摊位,并给其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同时,在安置点组建烤烟生产协会、茶叶生产协会、特种养殖协会等,在协会上建党支部,带领移民群众增收致富;对于特困无力搬迁户

14、,采取对口帮扶、爱心捐助等方式,帮资金、帮物资、帮助安置户发展生产。 4、抓后续扶持,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充分发挥乡村旅游技术门槛较低、增收致富较快的优势,积极引导移民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条件、丰富的人文资源、浓郁的乡土风情,吸引各方游客纷至沓来。如绥阳县郑场镇安置点,在后期扶持上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支撑,按度假村的模式规划建设,以“一年成型、两年见效、三年壮大”为目标定位,积极打造全市乡村旅游亮点;建成后的移民安置点,就是一个休闲旅游度假村,每户农户都能用 2-6间房屋装修成能接待客人住宿的客房,都能成为经营者,通过卧龙山寺的佛教文化、万里湖的自然

15、风光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形成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县*镇结合旅游开发,拟将移民安置工程打造黔北一条街。二是坚持依托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安置。将移民安置区与城镇、园区结合,基础设施资源充分共享,最大程序节省建设资金;城镇安置点均可为移民从事经商、运输、餐饮等提供条件;通过对移民提供技能培训以及与园区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实现园区安置点移民就地就近就业,让移民既能搬得出,更能稳得住。如*县松烟安置点,既依托松烟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实现搬迁户在家就业,同时紧邻中国烟草白沙-松烟现代育苗工场,该工场可提供季节性用工岗位 150余个,每人月平均工资201X元,每年三个多月的烤烟育苗,能为农民带来近 90万元收入

16、,用工覆盖3 个村 85 个村民组 3549 户烟农。*县镇南安置点依托铝土矿工业园区、绥阳县蒲场镇安置点依托中电投工业园区等,均可为移民就业提供机会。三是注重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以产业富民助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将移民后续发展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让移民群众既能就业,更能创业。如*县永安镇,现有茶叶面积达40000 余亩,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近19000 亩,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镇内有国家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 1家、省级3 家,“*茶”、“绿宝石”、“春江花月夜”荣膺*十大名茶,当地农户多数具备茶产业就业基本技能;永安镇依托茶叶产业安置移民,新建茶园实现茶苗自给,新茶抢摘和茶叶加工获得优质劳动力,同时较好地解决了移民的长远生计。*县*镇*、*镇新林路和*镇南岸街安置点,部分搬迁农户依托飞龙湖景区从事餐饮、住宿、商品零售等旅游服务业,正在逐步脱贫致富。*县是“中国*之乡”,境内*野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