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驾驶培训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24752316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驾驶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驾驶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驾驶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驾驶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驾驶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驾驶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驾驶培训(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 2010 年发展规划一、前言机动车驾驶培训是承担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性工作。行业的有序与规范、培训质量的优化与稳定,对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综合素质、夯实道路交通安全首道防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直至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我区居民收入水平和民用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机动车驾驶培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给我区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行业管理部门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服务和监督职能,运用科学、合理、合法的手段和措施对机动车驾驶培训市场实施结构性调整和资源配置的优化调整,是我区机动车驾驶

2、培训行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驾驶学习需求的重要因素。从整体上看,目前广西机动车驾驶培训市场尚处于经济发展的稚嫩期,市场发育极不完善,经营主体比较分散,竞争力不强,市场竞 争仍为低层次、低水平、低技 术含量的竞争,影响了驾驶培训质量的提高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改善。为促进我区驾培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其能够顺利地从稚嫩期向成长期,直至成熟期顺利过渡,现阶段对驾培行业实施适当的规划和指导思想上的引导是必要的。二、我区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现状分析(一)全区民用车辆现状分析1993-2003 年年我区民用汽车保有量从 193274 辆增加到 434436 辆,年平均增长量为 281

3、17 辆,年平均增长率为10.16%,其中,2001-2003 年每年增长量超过 30000 辆,呈迅猛增长的势头。(二)全区机动车驾驶人(员)现状分析1、非职业驾驶人现状分析从调查情况来看,小型汽车驾驶人比率迅猛增长,从 1993 年的1.34%上升到 2003 年的 22.77%,这一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动车驾驶培训内容和方向的变化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进入家庭进程的加速,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区非职业机动车驾驶培训的工作重点为小汽车的驾驶培训。2、职业驾驶员现状分析从 2002 年至 2004 年全区职业驾驶员统计数据看,各类职业驾驶员数量总体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在新增职业

4、驾驶员总量中所占比率也基本稳定,货车列车驾驶员需求增长较快。(三)全区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现状分析1、驾培机构增长情况1998-2003 年全区驾培机构的数量从 98 所增加到 125 所,年平均增长量约为 5 所,年平均增长率 5.21%;从 2001 年按照交通部有关规定对驾培机构实施分类管理以来,一类驾培机构没有变化,二类驾培机构增加了两倍多,三类驾培机构减少了 22.58%。考 虑到交通部门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实施行业管理以来政策变化情况及市场的复杂性等因素,我们认为 1998 年至 2003 年我区驾校总量波动不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近年来我区运政机构对机动车驾驶培训市场的调控措施是

5、卓有成效的。2、驾培机构所有制结构分析:2001 年以来,我区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性质驾校比例维持在 4:2:1:1 的水平,个体及股份制经营呈逐 渐上升趋势,说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作为第三产业的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个体经济成分增长较快。从统计情况看,我区初步实现了社会上一切适格主体参与机动车驾驶培训经营的“社会化” 目标 。3、我区驾校分布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我区驾培机构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车辆较为密集的中心城市,随着近年来我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部分县、 乡、镇已开始出 现群众学车不方便的现象。4、培训内容机动车驾驶培训包括以下种类:(1)初学驾驶培训(非职业和

6、职业);(2)增驾车型培训;(3)非职业转职业驾驶培训;(4)驾驶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5)机动车驾驶员再教育培训;(6)与驾驶机动车相关的其他培训。目前,我区驾校的培训项目主要以前三类为主,后三类培训总量很小。5、教练车与教练员教练车及教练员数量反映了驾校的培训能力,2001 年以来,我区驾校教练车总量变化不大,教练员增长率为 55.5%。理论教练员与教练车数量之比为 0.32:1,操作教练员与教练车 数量之比为 0.98:1,理论教练员数量已符合交通部部颁标准要求,操作教练员数量与交通部部颁标准要求仍有较大差距。6、教学设施设备:目前我区各驾校虽然已按交通部部颁标准要求基本配备齐全电化教学

7、设备、示教板、模型教具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但是真正投入使用的微乎其微,教学过程的科技含量基本为零,培训效率及效果极其低下。7、驾培机构培训能力测算根据交通部部颁标准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 JT/T333-2004的要求, 结合我区实际,对各类驾培机构标准操作培训能力进行测算如下:该标准将驾培机构分为两类:综合类和单项类;每类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 级、三 级。每类各级驾培机构配 备教练车的标准为:综合类:一级不少于 50 辆、二级不少于 20 辆、三级不少于 10 辆;单项类:一级不少于 50 辆、二级不少于 20 辆、三级不少于 5 辆。综合类各级驾培机构年标准操作培训能力:一级:50

8、 辆200 学时/ 辆.月12 月=120000 学时二级:20 辆200 学时/ 辆.月12 月=48000 学时三级:10 辆200 学时/ 辆.月12 月=24000 学时单项类各级驾培机构年标准操作培训能力:一级:50 辆200 学时/ 辆.月12 月=120000 学时二级:20 辆200 学时/ 辆.月12 月=48000 学时三级:5 辆200 学时/辆 .月12 月=12000 学时。由于目前我区各驾培机构都以综合类培训为主,教练车的配备也是综合配备,故实施新标准后,预计我区各驾培机构的主流转型方向是综合类培训机构。由于难以采集相应数据,故机动车驾驶理论培训能力无法进行定量测算

9、,但各运政机构和驾培机构可依据部颁标准对理论教室规模和教学设施设备的要求测算本辖区和本培训机构的理论培训能力。(四)法规建设目前,我区指导和规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可分 为四类:市场准入类、资质评定类、市场管理类和规范性教学类。上述法律、法 规、 标准及规范构成目前我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的法规体系,它们确定了由交通部门对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实施资格管理、 规定了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明确了驾培机构实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的程序、内容和行为规范。但在如何健全驾培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如何有效地规范驾培机构的经营行为,以及如何建立满足我区大部分地区日益增长的摩托车驾

10、驶培训需求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标准等方面,上述法规体系尚存在缺陷和不足。(五)我区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以上现状调查及综合分析,目前我区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主要存在问题可概括如下:1、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可操作性不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在较高法律层次上确立了交通部门对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的主管部门地位,但是相关配套的一些可操作性强、比较全面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自治区行政法规尚未出台,特别是涉及驾培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驾培机构 违法违规经营的法律责任和摩托车驾驶培训资格条件等法规、 标准和 规范性文件的空缺,给交通部门对驾培行业实施资格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障

11、碍。2、行业内部对于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的宗旨和目的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应试培训” 和“ 应试管理”流毒催生“马路杀手”机动车驾驶培训的宗旨是培养德、智、技全面发展的合格驾驶人才,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和道路交通运输的需要。我国的机动车驾驶培训过去一直是以此宗旨为准绳来进行的,1996 年以后,随着社会上非职业驾驶学员群体的迅速膨胀和机动车驾驶证发放办法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促使社会上的驾培机构产生了以考取驾驶证为中心和唯一目的而进行驾驶培训的意识和行为,使理应对学员进行职业道德、安全意识、驾驶 技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教育的驾驶培训变成了畸形的“ 应试培训 ”。应试培 训是指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和

12、人的发展需要,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长期以来,这种认识上的错位不仅感染了社会上的驾培机构和驾驶学员,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影响了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其弊端具体表现为:(1)驾培机构不按教学大纲和标准学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单一片面由于应试培训以驾驶证考试的需要为标准,并以此作为确定培训内容的依据,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实施培训的驾培机构不可能按照以培养合格驾驶人为目的而编制的交通部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来实施培训。由于目前的驾驶证考试只涉及安全教育、驾驶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一部分,缺乏对驾驶学员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如何处理复杂交通环境等能力的考

13、核,且现实模拟性也不强,以此类考试内容为依据展开的培训不可能造就合格的驾驶人材。(2)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源之一“应试培训”造成驾培机构不按教学大 纲和标 准学时开展培训,客观上为其节约了大量培训成本,在某段时期和某些地区,机动车驾驶培训成了暴利行业,应试培训做得越好,社会关系理得越顺的驾培机构效益越好,这种恶性循环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扭曲的舆论氛围:投资机动车驾驶培训好赚钱,容易赚钱。在这种不健康心态的指导下,大量投资人涉足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尽管运政机构做了大量的调控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前景不容乐观。在社会需求增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大量异常过剩供给(非正常的过剩供给)的出现,使驾培行业

14、的无序竞争呈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中,出现驾培机构恶意降价、异地经营、虚假宣传等现象也就很正常了。(3)交通部门依法对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实施资格管理举步维艰,被动不堪近年来,我区驾培行业管理部门和人员为加强对驾培机构的管理和推动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在理顺驾驶员培训和考试的衔接机制方面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管理机制的先天缺陷决定了行业管理部门的这种工作和努力是无穷无尽、而且不会有长期稳定的效果的。目前,行业管理部门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与考试部门的协调上,对于考试主管部门的政策和工作动向异常敏感,对驾培机构培训质量的考核和评价也局限于驾驶证考试合格率,而对于

15、驾培机构的培训过程完善与否、经营行为规范与否、其培训出来的驾驶员合格与否关注甚少。这种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方面的偏差和误区必然使行业管理部门长期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上述弊端的最终后果就是机动车驾驶员素质低劣,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社会对驾培机构及其管理部门垢病日升。3、机动车驾驶培训技术含量过低从调查情况看,各驾培机构很少运用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实施教学,连交通部部颁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示教板、挂图、电化教学设备利用率都很低,利用报废教练车进行培训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种原始的培训方式不仅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而且也不利于驾培行业的持续发展。4、驾培行业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小目前,我区机动车驾

16、驶培训行业管理部门的方法和内容仍停留在对申请开业的驾培机构实施行政许可、组织职业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调解驾培机构经济和质量纠纷等低层次的初级管理水平上。对如何进一步深化行业管理,实现管理部门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角色转换以及如何有效地培育和发展机动车驾驶培训市场体系等深层次问题研究较少。此外,行业管理的手段原始,缺乏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驾培机构的培训过程进行监控,这在相当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秩序和驾驶员培训质量。5、行业基础工作相当薄弱从驾培管理部门到各驾培机构,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考核体系和经营、培训情况沟通体系,对如何采集、处理和分析驾培机构培训过程和驾培行业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具有可追溯性且能够用于总结经验、 评价业绩的信息、数据缺乏研究,造成驾培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的经营和管理工作普遍效率偏低,且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我区机动车驾驶培训需求预测和分析对区域内机动车驾驶培训需求进行充分预测和分析,有助于运政机构对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实施的资格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有助于引导区域内驾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