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24751503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 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潍坊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我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和基层工作,根据中共潍坊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潍办发201534 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6-2018年三年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持从严从实、突出问题导向、实施分类指导、注重改革创新

2、,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基层工作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着力提升镇(街、区)党(工)委服务能力、创新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治理机制、扩大基层党组织有形覆盖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发展活力,为建设富强和谐现代化中等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着力提升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书记 管党治党责任意1识和抓好党建的政治自觉,重点解决部分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管党意识不强、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 务能力,重点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

3、不足、服务措施不实、服务方法简单、服务载体单一等问题。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重点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制度机制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群众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着力提升广大党员的党性觉悟、责 任意识和纪律观念,重点解决部分基层单位党内组织生活不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松懈、新发展党员质量不高、党员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着力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重点解决部分基 层党组织工作服务经费和活动场所不足、工作力量薄弱和部分基层干部待遇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成效明显提升,8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符合“五服务” (服

4、务改革、服 务发 展、服务民生、服 务群众、服务党员)要求,达到“ 六有 ”(有坚强 有力的领导班子、有本 领过硬的骨干队伍、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标准。2二、重点任务按照上级和市委要求,在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 10 项重点任务:(一)健全完善“四位一体”党群公共服务体系1.目标要求:全力打造“四位一体” 服务 平台,开展全方位、精准化服务,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问题。2016 年,镇街区、农村新型社区和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站)全部建成,镇街区 50%以上的工作人员下沉到社区工

5、作服务,社区内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全覆盖,社区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位,中心社区与市、镇两级公共服务事项实现联网办理。2017 年,50%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实现联网办理。2018 年,全面实现网上办理和服务,基本满足辖区居民的社会化服务需求。2016 年,中心社区全面建成为农服务中心,其他社区建成为农服务站(窗口)。实施党建带群建,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开展好生活服务。2.任务措施:(1)加强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依托镇街区行政服务大厅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凡进必进、事进 人进” 的原则,镇街区站所服务事项集中到党群服务中心,做到服务中心与站所办公一体化,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 ”服务。依托农村新型社

6、区 “一厅两室”建立党群服务中心。2016 年 6月,每个村都要建成党群服务站。统一张贴党群服务中心(站)标识,采取干部定期集中办公、轮流坐班、预约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3(2)健全农村新型社区运行机制。完善农村新型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理顺社区党组织关系,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实行“两化”管理(网格化管理、网络化管理),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对辖区内各类组织的“ 双覆盖” 。转变镇街区工作方式,推 动干部力量下沉,从优选配社区工作人员,落实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完善高密市农村社区工作管理规范,落实“611”一线服务工作法、社区干部包村、社村集中议事、村事民决社区监管等制度,建立实施责任

7、清单,加强对村级事务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建立经常性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采取“干部 联党员、党员联群众 ”的方式,落实“四必到四必访” 要求, 实现联 系全覆盖、服务无缝 隙。(3)提高农村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效能。进一步梳理整合现行行政审批事项和管理服务资源,凡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社区有条件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放到社区;不能下放到社区的,可采取轮流进驻社区坐班的办法,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健全服务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村(居)公章全部下放到社区。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发统一的网上办公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与市、镇两级公共服务事项联网办理。(4)拓展党群服务中心服

8、务功能。在规范提升“一厅两室” 基础上,有条件的全部建成“一厅一校十室 ”(“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教育学校,社区综合办公室、警务室、卫生室、多功能会议室、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农业综合服务室、社会组织服务室、电子商务室),拓展服务领域。2016 年中心社区全面建成为农服务中心,在其他社区建成为农服务站(窗口),开展大田托管、统防统治4等生产服务。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银行、供销、教育、电商等各类服务资源,协调社区内群团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组织,大力开展养老托幼、金融通讯、便民超市等面向基层群众的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指导开展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等群众性自我服务。牵头单位:市

9、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编委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卫计局、市联社、市规划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各镇街区(二)加强村(居) “两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1.目标要求:以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机制,着力建设精神状态好、能力素质好、团结协作好、服务群众好、廉洁自律好的村(居)“两委” 班子和干部队伍。2.任务措施:(1)选优配强班子。大力实施“532”工程,坚持从“好人” 中选“能人” ,突出党性 强 、作风正,采取多村 联建党支部、行政村合并、下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在

10、外能人回村任职等方式,配齐配强村(居)“ 两委 ”班子尤其是党 组织书记,统 筹选配好村级配套组织及其他组织领导班子。建立发现培养研判机制,每个村(居)储备 1-2名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并逐人落实帮带责任人和培养措施。建立村级班子分析研判机制。完善村(居)党组织书记退出机制。5(2)加强教育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市委每年对村(居)党组织书记、村主任、村文书、村计生专干进行 1次集中轮训;镇街区负责对“ 两委” 班子其他成 员集中轮训 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 3天。鼓励和支持村(居)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在村(居)干部中开展德廉、党风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测试活动。(3)强化管理监督

11、。全面推行村(居)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村(居)党组织书记的任用、调整等,一律报市委组织部进行备案。落实“ 一定三有” 要求(定 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 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推行村(居)党组织书记“四定三评双述一创” (年初定年度目标 、定推进措施、定完成时限、定公开承诺,季度党组织书记自评、班子成员互评、社区干部点评,年底向上级党组织述职、向党员大会述职,创星级党组织书记),对“两委” 班子其他成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落实绩效补贴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拓宽村干部上升渠道,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镇街区、社区干部。按规定做好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推荐及评选表彰工作。将村

12、(居)党组织书记以及其他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纳入审计范围,每届任期内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人口较多、集体资产较多或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居),每年审计一次;对账目混乱村、矛盾突出村、经济强村和项目建设村进行重点审计。严格落实村干部行为规范“ 七项规 定” ,加大对违规违纪 行为处理力度。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财政局、市卫计局、市审计局、市委党校、市经管6局,各镇街区(三)创新完善村级治理机制1.目标要求:2016 年,完成村(居)“两清理、两规范” 工作,完善村级会计聘任制。2016-2018 年,基层组织到市级及以上

13、的信访量每年递减不低于 10%,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当年转化率达到 80%以上,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 3万元的村每年减少 20%以上。稳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改革传统的村庄管理体制,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制,2016 年行政村数量减少 10%,2017-2018年每年减少 100个。2.任务措施:(1)开展“两清理、两规范” 。清理修订村 级规章制度,从严执行“ 两集中一报告” 制度,推 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阳光村务等落实,完善群众有效行使民主权利保障机制。清理村级活动场所机构标牌、牌匾,制定悬挂标牌、牌匾清单和标准。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清理规范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活 动,对镇村

14、经管队伍建设、村集体“ 三资” 委托代理、村集体 资产债务 、业务票据使用等情况进行集中清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办法,建立责任制追究办法。落实完善村级会计聘任制,市经管局每年对村(居)会计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规范村级运行,严格落实高密市村级治理工作规范,健全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治理机制。(2)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按 10%的比例,每年倒排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作为整顿对象。分类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转化时限,实施销号管理。市、镇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7进驻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的村,积极协调和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对班子内耗严重、信访矛盾问题突出、宗族派性和黑恶势力干扰渗透严重

15、的村,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进行集中治理整顿。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包村联户和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持续用力抓好软弱涣散班子的整顿工作。对达不到整顿要求的,第一书记不撤离、包联单位不脱钩。巩固转化工作成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形成整顿组织长效机制。(3)坚持依法依规治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深入落实“民情日记制度化、问政于民常态化、特困救助长效化”机制。健全依法治理和民主管理规章制度,实施“四个一 ”民情掌控处置机制,推行警民联调、三级议事听证、律师进社区等有效做法。开展信访矛盾大调处集中行动,综合运用教育、调解、协商等方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降低基层组织信访存量,逐步减少信访增量。制定基层组织信访考核办

16、法,加大约谈和考核力度,并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加大执法执纪力度,持续整治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4)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创新群众增收致富组织引领机制。摸清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逐一建立台账,逐村研究办法。落实“ 两帮一包” 措施, 设立村(居)集体经济发 展基金,倾斜资金、项目、政策等资源,加大帮扶力度,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 3万元的村每年减少 20%以上,逐步消灭集体收入“空壳村” 。推动村(居)党组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地域特点、产业特色,采取提供社会化服务、经营集体资产、发展第三产业、支部+ 合作社等方式,完善村级自我持续发展机制。8(5)推动农村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市、镇两级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各镇街区在试点的基础上,依法有序撤并社区内原行政村村民委员会,以社区为单位设立社区村民委员会,原行政村改为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社区成为农村社会治理服务基本单元。社区层面设立党委或党总支,鼓励打破原村庄、地域界限,根据社区产业、功能、党员人数等设置党支部,也可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