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社区预防医学(学生用书)答案.doc (152.5 KB)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751023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社区预防医学(学生用书)答案.doc (152.5 KB)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4-社区预防医学(学生用书)答案.doc (152.5 KB)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4-社区预防医学(学生用书)答案.doc (152.5 KB)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4-社区预防医学(学生用书)答案.doc (152.5 KB)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4-社区预防医学(学生用书)答案.doc (152.5 KB)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社区预防医学(学生用书)答案.doc (152.5 K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社区预防医学(学生用书)答案.doc (152.5 KB)(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社区预防医学三、填空题1、社区应具备五个要素:相对固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范围;必需的生活服务设施;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认同意识;相应的生活制度和管理结构。2、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性:公益型;主动性;全面性;综合性;可及性3、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4、社区预防从被动转向主动预防,从生物模式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的全面预防。5、社区预防的基本原则:疾病预防;降低危害健康因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免疫预防与药物预防;筛检6、二级预防中“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7、筛检试验中的阳性预测值受患病率、灵敏度、特异度的影响。8、社区干

2、预研究通常分为个体试验和群体试验。9、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10、某种疾病的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情况称为疾病的周期性。11、率的抽样研究时样本大小估计公式为 N400q/p,其允许误差为 10。12、当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变时,阳性预测值随患病率增加而增加。13、疾病监测的主要步骤包括建立健全监测机构、整理、分析和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反馈信息;监测资料的应用。14、突发事件的分类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按照原因和性质分类,将其分成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疾病爆发等三大类。15、现况调查又称现患率研究或横断面研究。16、标准差适用

3、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17、中位数是一组由小到大排列的观察值中居中间位置的数值,用 M 表示。18、中位数用于描述呈明显的偏态分布资料或分布不明资料的中心位置。19、变异系数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变异度。20、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称为均数的标准误。21、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的指标称为率。22、说明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的指标称为构成比。23、比较几个率,当其内部构成不同时,就要先进行标准化。24、直条图是运用等宽直条的长短表示独立指标数值的大小。25、表示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的统计图常运用直方图。26、

4、在群体水平上研究致病因素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病因研究。27、分析性研究的两种主要方法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28、患病率受发病水平和病程等因素的影响。29、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现历年来的一般水平,且各病例间无明显联系,称为散发。30、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集体的人群中,短期内某病的病例数明显增多的现象,称为爆发。31、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容易做得细致。32、将总体按一定的顺序编号,再每隔若干个观察单位机械地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系统抽样。33、系统抽样优点是简便易行,样本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代表性较好。34、整群抽样适用于

5、调查规模大而群间变异小的总体,整群抽样的抽样误差最大。35、社区诊断是一个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对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社区内的组织结构、政策和资源现状 进行确定的过程。36、在找出了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或疾病的因素后,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可变性 来确定本社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3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8、社区干预试验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社区人群进行试验观察,用于对预防性干预措施或方法的评价。其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是社区。39、社区干预的研

6、究对象必须 随机 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保证两组的可比性。40、单盲法是指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而研究对象不知道分组情况,仅能避免来自研究对象的信息偏倚。41、可靠性又称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42、自然环境根据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分为原生环境、次生环境。43、氨氮是天然水被人畜粪便污染的产物,可使水产生含氮化合物。44、地方性氟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45、 1ml 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 37培养 24h 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数为总大肠菌群,它可以反映水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程度。46、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并未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

7、。47、地球的圈层构造是指人为磁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因素。48、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界四部分组成。49、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50、化学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误用或误食了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而引起。51、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有生物性或化学性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物。52、半流质膳食是介于软质与流质膳食之间的易于咀嚼和消化的膳食。53、人体测量是评价人体健康状况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骨骼测量、活体(或尸体)测量两个方面。54、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是:倡导、赋权、协调。5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阶段:人生准备阶段、人生保护阶段、晚年生活质量阶段56

8、、项目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57、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58、传染病的病程一般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59、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带菌者、带虫者、带毒者60、传染病根据其病原体传播方式可分为经空气传播;经水或食物传播;直接传播61、化学预防主要包括对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进行病因预防;疾病已经发生后用药物治疗或预防并发症等两个方面。62、HIV 感染按临床表现分为四期,分别为 HIV 在体内的播散期、急 性 HIV感 染 期 、 无 症 状 HIV 感 染 期 、 艾 滋 病 期63、通常所指

9、的慢性病主要是指这类具有高发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64、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生的因果关系表现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65、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可以将伤害分为意外伤害、故意伤害两类。66、伤害预防的四项干预措施为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教育干预。67、交通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驾驶人、骑车人、行人、道路、意外原因四、名词解释1、社区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2、社区预防(狭义)社区预防是在社区范围内为保护居民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3、一级预防也称病因或危险因素预防。目的主要是针对发

10、病前期,用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控制或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4、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目的是使无症状患者,亚健康状态者的疾病能早期被发现,以获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对疾病的早期症状或征候进行处理,阻断疾病向临床期发展,减少疾病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和防止伤残。5、三级预防也称临床期预防。目的主要是进行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采取功能康复、调整性康复或心理康复指导,以防止身心病残。6、临床预防医学是预防医学的分支之一,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临床实践对病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进行预防干预,是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采取的个

11、体预防措施,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体现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结合,它更强调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及不良生活方式,推行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7、正态分布即围绕均数的变量值比较密集,大于或小于均数的变量值逐渐稀少的分布。8、标准误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9、标准差总体中变量值离均差平方之和平均以后的平方根,用来表示变量值与其均数之间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10、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 。11、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资料,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某方面的资料,称为主

12、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 。12、现况调查主要是调查疾病患病率,常被称为现患率研究或横断面研究,是描述流行病学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指在一定特定时间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在一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以个人为单位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13、社区干预研究是指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参与下,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在不同的场所开展疾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个体和社区增强控制影响健康诸因素的能力,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14、筛检是指应用快速、简便、经济、有效的试验或检查方法,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可能

13、患某病或缺陷者。15、灵敏度指一项诊断试验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诊断为病人的能力,灵敏度只与病例组有关。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7、社区诊断也称社区需求评估,其目的是通过客观的、科学的方法确定出被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据此拟定出科学的持久有效的卫生服务计划。18、分层抽样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研究人群,先按不同的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等)将研究人群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层抽取一个随机样本。要求层内变异越小越好。19、流行当某地区某病发病

14、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时可称为流行。20、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围绕着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综合体。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1、生物放大作用是指一些物质, 尤其是人造的有害化合物如 DDT 等, 在食物链中逐渐积聚浓缩。22、环境污染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23、总大肠菌群指一群在 37培养 24h 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具有指示菌的一般特征,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评价饮水的卫生质量。24、心身疾病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因素贯穿

15、于疾病的整个过程。2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局域性差异。这种区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展,造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或称为地方病。比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26、平衡膳食是指能保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所提供的一种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充足的、各营养素比例适宜的膳食。27、基本膳食 基本膳食又名阶梯膳食,分为流质、半流质、软饭、普通饭四种。28、治疗膳食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

16、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称为治疗膳食29、营养素是指食品中含有的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并在体内起重要作用的物质。30、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31、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32、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它是指“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33、促进健康行为是指那些有利于人的身心和社会健康和发展的行为。如有规律的、适度的体育活动,合理饮食,劳逸结合,修身养性等都是健康促进行为。34、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35、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出现的这一段时间。36、母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