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美给人的启思《荷塘月色》——读后感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748357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层次美给人的启思《荷塘月色》——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层次美给人的启思《荷塘月色》——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层次美给人的启思《荷塘月色》——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层次美给人的启思《荷塘月色》——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层次美给人的启思《荷塘月色》——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层次美给人的启思荷塘月色读后感读后感层次美给人的启思荷塘月色读后感层次读后感荷塘月色读过荷塘月色,那田田荷叶、朵朵荷花、缕缕清香、溶溶月色,映入脑海;那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微微的清风、淡淡的云朵,留在心间。荷塘,月色,如朦胧的幻梦,如缥缈的歌声。是什么让朱自清先生将他“日日走过的”、普普普通通的荷塘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有人说是描写的细腻,有人说是融情于景的技法,还有人说是语言的自然新颖,我要说,这得益我于课文描写的层次美,更得益于生活,得益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应当从课文中读出“生活”来,读出课文中的“生活情理”来。课文无处不体现着层次美。 一课文所写景物的层次性作者写的

2、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上下皆美,这本身就是一种立体的美。先写“田田”、“层层”的荷叶,后写盛开的荷花,再写“欲放”的荷苞,最后写微风送来的“缕缕”花香;单写月光一定比较单调,于是作者着力摹写了光的投影,“参差”、“斑驳”的灌木的“黑影”,“弯弯的扬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影交错,这样,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复杂的图案。只写月色和荷塘或许还有些单调。作者于是又写了“天地”之间的另外一些东西。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花叶上”所形成的“薄薄的青雾”,以及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色;“远近高低”、层次分明的柳树,还有“树梢上的远山,树峰上的蝉声,树下

3、的水里的蛙鼓。总之,荷塘月色一文里的景物层次里复有层次,这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层次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描写的层次性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作者为什么先写“开着的”,再写“打着朵儿的”?为什么不颠倒过来写?原来,由荷叶而荷花而花苞而流水,正体现了由远及近,由粗而细的认识规律,体现了观察的顺序,体现了生活的情理。作者首先“弥望”满唐的荷叶,观赏“出水很高”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叶子。先看到的是叶子,然后走近细看“层层的叶子”,作者看到了“袅娜的开着的荷花”,花瓣已完全开放,再细一看,才发现还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含苞待放的

4、,”如碧天里的星星”.。这时,一阵清风拂过,使“肩并肩密密的挨着”的叶子,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再仔细一瞧,“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因为被更有风致的叶子“遮住了”,所以“不能见些颜色”。生活中,我们观察事物,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一个粗到细的过程。作者按照观察的顺序依次写荷花、花苞、流水,由此组成层次分明的月下荷塘美景,将荷塘美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可谓美满荷塘。 三、感情的层次性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作者融情于景,即景抒情。这种情是一种“微妙”的心绪。“心里颇不宁静”,如何摆脱?追求刹那间的安宁!作者笔下的荷塘景色全是幽静安宁的: 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但作者追求刹那间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心中的“不宁静”,暂时忘记“对当时现实的愤懑”,但作者毕竟不能真正超然,所以听到“蛙声”,愁思即涌心头,不禁感叹“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采莲赋中“有趣”的“嬉游的光景”,作者又感叹到“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