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74512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卧薪尝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的只有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课时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课时难点: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 课前热生,活跃气氛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好不好,哪位同学能带领同学们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呢?生:领背古诗山行 、 枫桥夜泊 、 望天门山和赠汪伦 。师:古诗背得课真流利,那你们还记得与一年四季相关的四字词语吗?比如与春天有关的?生:万紫千红、春满人间、春色满园师:有关夏天的呢?生: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滂

2、沱大雨、夏日炎炎师:那关于秋天的?生:天高云淡、秋色宜人、秋高气爽、金桂飘香师:与寒冷的冬天相关的?生: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寒风刺骨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爱积累的好同学!二、 导入课文,复习旧知(一) 、导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生:卧薪尝胆(二) 、回忆旧知师:让我们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课文中讲了哪两个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生: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板书: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师:我们也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越王勾践,老师带来了一组与他相关的词语,谁来读好他们?出示: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生:指名朗读词语。师:我们一起读好这些词

3、语。生:全班齐读词语师:你能利用这些词语完成填空,复述课文吗?出示: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 兵败会稽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去吴国给吴王当三年奴仆,在这期间他 受尽屈辱 。回国以后,勾践天天 卧薪尝胆 ,时刻不忘 报仇雪恨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过终于 转弱为强 ,出奇兵 灭掉吴国 。生:完成填空。三、 精读感悟(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师:通过刚才的填空,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结果,但一开始越王和吴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请你来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你的朗读真是美妙动听!谁知道一开始越王和吴王的关系?生:他俩都是王,平等关系。师:你是从那句话中体会到的?

4、请你读出来。生:他们都想强大起来。师:你找对了,一开始他们两个都是王,是平等关系。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体会。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1.体会勾践为奴的原因师: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勾践到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师:对,我们称这种关系叫做“主仆关系” 。那为什么越王勾践会成为吴王的奴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勾践夫妇成为奴仆的原因?(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师:谁找到了?请你读出相关的句子。生:会稽一战给吴王当奴仆。 (板书:战胜)师:那勾践愿意当奴仆吗?生:不愿意。师: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生:万般无奈。师:人在什么情

5、况下才会万般无奈?生:一点办法也没有。师: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勾践此时的心情吗?生:感情朗读“会稽一战给吴王当奴仆。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勾践万般无奈的心情。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去当奴仆吗?生: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国家灭亡。 (此处师可适当以勾践身为一国之君的身份点拨)师:勾践真是一个不一般的王,让我们齐读这两句话,在朗读中体会勾践和夫差关系的变化。生:齐读“会稽一战给吴王当奴仆。 ”2.体会吴王的骄傲师:对于勾践的这一请求,吴国的谋臣们是怎么想的?你找到相关语句了吗?生: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过,免除后患。师:看来他们都不同意,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句中有一个词语说了出来。生:免除

6、后患。师: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怕越过将来强大起来再来打吴国。师:但吴王夫差却不顾谋臣们的反对,答应了勾践的请求,谁知道这又是为什么?生:读“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师:如果你就是吴王,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生:骄傲。师: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骄傲的情绪吗?生:感情朗读“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师:你真是一位骄傲的王。让我们一起读好三四两句,在读中体会谋臣们的苦心和吴王的骄傲。生:齐读“吴国的谋臣们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师: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后受尽了哪些屈辱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

7、写勾践夫妇受尽屈辱的句子。 (板书:受尽屈辱)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师:谁找到了?生:读“勾践夫妇受尽了屈辱。 ”师:为什么这对勾践来说是屈辱呢?生:因为勾践本来是越王(此处师可适当就勾践原本的身份进行点拨)师:除此之外,你觉得勾践还会受到哪些屈辱?生:吃不饱,穿不断,吴王用各种办法羞辱他。 (师此处可适时补充勾践尝吴王粪便的故事)师:是啊,勾践尝尽了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屈辱,你能通过填空来体会这些屈辱吗?出示:兵败会稽前,勾践穿的是(漂亮的衣服) ,住的是(豪华的宫殿) ,吃的是(山珍海味) ,出门时(有马车接送)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今,他穿上了(粗布衣) ,住进了(石头房) ,为吴王(养马

8、驾车) , (舂米推磨) ,受尽了屈辱。生:完成填空。师:而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多久?生:三年。师:这样屈辱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年之久,那我能改成“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这样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因为这样就体现不出时间的长了。师:对,看来相同的字词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句意也会发生改变。勾践忍受屈辱长达三年是为了什么?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说出了他的目的。生:为了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师:对,勾践为的就是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他的肩上还负担着重任,这就叫(板书:忍辱负重)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勾践的忍辱负重。生:齐读“勾践夫妇来到吴国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9、”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师:勾践回国以后,他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生: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师:谁找到了?生:“白天耻辱。 ”师:在这两句话中, “卧薪”就是指?生:睡在柴草上。师:“尝胆”是指?生:每顿饭前总要尝尝苦胆的滋味。师:这就是卧薪尝胆字面的意思,那勾践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你能了解吗?生:为了“报仇雪恨” 。师:对。为了能“报仇雪恨” ,勾践会做哪些准备呢?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生:召集人马,训练军队师:我们称他的这种行为就叫做“发愤图强” (板书:发愤图强)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词语。生:发愤图强。师:勾践的卧薪尝胆仅仅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吗?(

10、不是)那是多久?(二十多年)我们称这种长期坚持的精神就叫做(板书:持之以恒)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词语。生:持之以恒。师:所以, “卧薪尝胆”不仅指睡在柴草上,饭前尝苦胆;更重要的是指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地精神,这才是“卧薪尝胆”真正的意思。*若时间来得及,可以穿插第四自然段的构段特点师:课文第四自然段先总写了“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接着分别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分别写勾践是怎么做的,这样的结构就称为“总分结构” (板书:总分)师:让我们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时要注意卧薪尝胆字面的意思和字面后面隐含的意思,那种忍辱负重,那种发愤图强,那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精神。生:齐读第四自然

11、段。(五) 、学习第五自然段师:勾践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请你来读?生:读“经过灭掉了吴国。 ”(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六) 、小节课文,再次点题师:(指着板书)同学们,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在会稽打了败仗,万般无奈下,只好去吴国当奴仆,受尽屈辱。整整三年,他忍辱负重,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最后使自己的国家转弱为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学了一个历史故事,课题叫生:卧薪尝胆。四、 拓展内化师:你们觉得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卧薪尝胆吗?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师: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任然需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地精神。古人也将这种精神流传下来,写了这幅对联,老师今天把它带来了,

12、我看那位同学记性好,能把它背下来。出示: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生:指名读,尝试背诵。师:对联的上联讲的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下联也讲了一个历史故事,叫“破釜沉舟” ,下联的意思你们懂吗?生:不懂。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同学们回去后查一下有关资料,或者请教家长和同学,如果你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会很开心的!(适时讲解“建议”的不同用法以及和“意见”的区别)五、 作业布置师: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今天的作业:1. 用“建议”写几句话,教育吴王夫差。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破釜沉舟”的故事。板书设计12.卧薪尝胆战胜受尽屈辱忍辱负重越王勾践 发愤图强 吴王夫差持之以恒转弱为强灭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