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741480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书所见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扣河子中心校王艳玲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

2、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法分析: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根据夜书所见一文的诗歌题裁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的方法进行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在读的基础

3、上,通过引进资源、练习说话、启发想像、改编古诗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自主状态。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以读为本,说、写结合,突出能力训练。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的感染。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 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

4、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

5、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6、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 “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

7、读的时候就要把“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

8、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篇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夜书所见 课 时:一课时 课 型:古诗 教学目标:1.会认6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重点难点:1.会认、会写生字。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教 法:感情吟诵,读中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个迷人的季节,人们常常仰望南归的大雁,生发出浓浓的

9、思乡思亲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两首诗都是写诗人在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 2、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诗夜书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 1、本诗作者叶绍翁,作者简介。 2、夜书所见“夜”指的是?“书”呢?“见”呢?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3、在夜晚叶绍翁都见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板书学生的回答。三、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领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促”。 (1) 、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学生生

10、字组词,练习说话。 (3)、学生练写。 2、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深”。 (1) 、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学生生字组词,练习说话。 (3)、学生练写。 五、学习古诗,体会感悟 (一)、通读古诗 1、生字这些小的拦路虎解决了,把他们送回到古诗中,要求把古诗读通顺。 2、请同学再读一遍,要读流利。 3、介绍七言绝句与七言律诗的差别。 (二)、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第一、二句。 (1) 、萧萧指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的风声?梧呢?梧叶?送?寒声?动?客情?这里的客指的是谁?(2)、看到眼前的情景作者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下。 (3)、出示课件这是本

11、课给出的注释,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谁来填一下下面的空,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说诗意? (4)、前两行是说秋风引起了思乡之情,同学们看看这幅画面,你觉得秋天是个什么样子的呢?眼前的梧桐树叶在秋风中飘落,面对此情此景,客游在外的诗人会想些什么呢?心情又如何呢? ( 5) 、是啊,瑟瑟秋风带给人丝丝寒意,片片落叶给人以无限的飘零,秋风落叶凋零之感,诗人孤独郁闷,思念起了家乡。 (6)、让我们齐读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7)、这两句诗情感真挚深沉,所以在读的时候语速上可舒缓一些,指名读,齐读。 2、总结前两句的学习,介绍学习古诗的方法。 (三)、学习第三、四句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后两句古诗。

12、2、出示学习要求。 3、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汇报。 (1) 、说一说这些字、词的意思:知?挑?促织?篱落?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把两句诗结合起来理解,注意逻辑顺序。 (3)、想象夜深人静时,篱笆下灯光中闪烁儿童的身影,儿童正在捉蟋蟀的画面,又会使客游在外的诗人想些什么?心情有事怎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4)、孩子们捉蟋蟀的情景让人倍感亲切,也许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回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生活,诗人此时会有一种亲切之感,带着这种亲切之感让我们齐读度体会。 ( 5) 指导朗读。 六、指导全诗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如何掌握节奏。 七、课件范读,配乐学生练习朗读。 八、练习背诵。 九、

13、本课小结:作者以诗的形态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作业设计: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9、夜书所见 梧叶 郁闷、孤独 秋风 儿童 亲切 之感 篱落篇三: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老师先带大家观赏一下美丽的田园景色,看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课件出示秋景图) 2、秋天的确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可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

14、,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谁能来说一说?3.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 二、了解诗人及其背景:1.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写思乡的古诗. 让我们先去认识这个主人公吧.现在,我们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诗人,(板书:南宋 叶绍翁)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擅长写景抒情,字句华美精丽,如游园不值和夜书所见。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解题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就是2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课件演示风声)什么感觉19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开心,快乐)板书:快乐 20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 21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寥寥几句精辟的诗句来演绎,并且表达的淋漓尽致,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的读一读这位伟大诗人的杰作吧。 五、背诵诗歌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