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726810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工作报告 调研报告 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全南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育管理卓有成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整体水平逐年提高,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近几年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 我县现有中小学校 81 所,其中普通高中 1所、职业技术学校1 所、初级中学 11 所、中心小学 16所、村初小和教学点52个,教师进修学校1 所。共有在校学生

2、20956人,其中小学生 13565人,初中生 4812 人,高中生2579人。教职工 1475 人,其中小学 826人,中学649 人。此外,还有民办幼儿园 43 所,幼儿园学生10080 人。 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效落实。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制定了“xx”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对全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实施步骤。教育议题优先研究、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拔付。近几年,都有几项校建项目列入县重点工程,仅XX年就将扩建第三小学、新建第四小

3、学和县城公办幼儿园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抓实抓好校建项目,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条件实现“四个改善”。一是学校教学设施得到改善。近三年共投入 3528.85 万元资金,用于中小学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建了32栋教学楼、宿舍楼,16 个厕所,新增建筑面积达35096 平米,维修校舍11060 平米。二是学校生活设施得到改善。近三年,投入 168.6 万元完成了学校“三改”项目工程:其中 20 个改水项目,16 个改厕项目,购买课桌椅12200 套。三是教育信息化设备得到改善。全县共建成计算机教室 24 个,多媒体投影教室31个,电子

4、备课室 12个,配置计算机1300多台,为46所农村中小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四是学校环境得到改善。投入资金150 万元对部分无围墙、无校门、无厕所等“六无”的村小、教学点进行改造,修建了围墙 1734 米,道路硬化 3529 平方米。做到了校校有围墙、校门,实现了进入乡中心小学的道路全部硬化的工作目标。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坚持德育为先。着力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上下功夫,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素质教育有序推进。坚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完善、有序推进的原则,通过“四个加强”,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教室、寝室墙上有布置、有装饰,充满文化氛围;

5、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校园硬件建设,完善校园设施;加强课余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经典文化、书法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三是高中教育质量逐年攀升。我县高考成绩连年上台阶,高考万人比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五名。去年,我县上二本以上人数达295 人,比上年增加了 28 人,增长 10.5%,万人比位列全市各县第四,创历史新高。今年,我县在报考人数比去年减少 92 人的情况下,上线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继续取得较好成绩。其中,一本上线人数为79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为 291人,上线率为27.71%。四是县职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职校。按照江西省示范

6、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评估指标要求,我县通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创新办学模式,转变办学机制,坚持“把车间建在学校,把班级办到工厂”,办学特色鲜明。去年,县职业学校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性职校的评估认定,进一步拓宽了县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工作报告 调研报告 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抓好教学网点调整,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一是积极调整县城学校布局。XX年县政府筹措资金650 万元收购了民办群星学校,改办为县第二中学,在原二中校址兴办了县城第二小学,结束了全南县城仅有一所小学的漫长历史。XX 年将县职业技术学校初中部剥离,成立了金龙中学,扩大了初中规模。划拨15亩土地扩建金龙小

7、学,并更名为县第三小学。扩建的二中教学大楼、新建的全南二小分别于XX年、XX秋季投入使用。通过调整,扩大了县城学校办学规模,优化了县城学校布局,缓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更为合理。二是科学布局农村教学网点。近年来将农村网点调整与城镇发展相结合、与乡镇撤并相结合、与中小学危房改造相结合,原则上对 10 名学生以下的村小进行撤并。目前,全县中小学由 XX 年前的112 所,减少到81所,优化了我县教育资源,推动了农村教育发展。 强化学校安全措施,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为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我们主要强化“四个突出”工作措施:一是突出重点领域。在流感、饮食卫生、道路交通、幼儿园校车、溺水、防火

8、等领域,加强教育和管理,进行重点防范;二是突出重点时段。在春季重点抓防流感和食品安全;在夏季重点抓防溺水,在冬季重点抓防火,在特殊时期重点抓防意外事故的发生等。三是突出了方式方法。健全了领导机构,层层签订落实了责任制,加强了对师生和家长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利用安全台帐这个平台,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同时,取缔了除全中外所有中小学的锅炉,正在为全县中小学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四是突出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值班、巡查、外来人员入校登记等工作制度,形成了一套良好的体制机制,有效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和谐与稳定。 坚持专业发展理念,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加强教

9、师教育管理,通过开展多项主题活动,着力解决教师工作飘浮、纪律松散、敬业精神不强等师德师风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整顿,每年对全县教职工在职在岗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查,近五年辞退擅自离岗教师 41 名,严肃了岗位纪律,规范了教师管理,提高了师德素养。二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三年来,全县累计招录选聘教师174 人,安排大学毕业生实习岗位11人,XX年定向培养小学教师 10 人,有效地增强了教育的发展后劲。三是着力抓好教师培训。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强化教师学历提高,抓好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师全员培训、校本培训、名学科评选等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

10、质。近三年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达5805人次。四是着力提升校长素质。加强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和岗位培训,组织校长到省内外考察学习,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推行校长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形成竞争机制,校长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 抓实教育民生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省市下达的教育民生工程指标任务每年都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近三年共完成了教育民生工程任务 2833.71 万元。一是全面完成教育民生工程任务。如去年,通过抓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资金674.16 万元;认真做好普通高中贫困生补助、高考入学贫困生补助和中职助学金的发放工作,累计落实资金 82.79 万元;全

11、县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全部办理了国有或集体土地证。落实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 1300 人。二是建立了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小学从 300元/年提高到400 元/年,初中从500 元/年提高到 600元/年。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从XX年开始,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公积金全额列入财政预算;近三年累计为边远山区中小学教师发放特殊津贴109.37 万元。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全南县 关于进一步改进乡镇工作条件激励干部到乡镇一线锻炼的实施意见 的通知,从今年1月份起, 对所有的农村教师按照离县城的远近每月增发150 元或 130元不等的农村教师岗

12、位津贴。工作报告 调研报告 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一是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每学期开学前,根据省、市收费工作的相关规定,由县政府召开协调会,制定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标准,及时将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和举报电话公示出去,自觉接受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严禁任何学校自行收取标准以外的任何费用。二是建立健全了“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XX年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南县教育财务核算中心”,明确学校各种教育经费由县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核算方式、统一报账程序”,确保学校经费规范运行。三是解决了

13、一些教育老欠。我县共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2116.57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为1015.07万元,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我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县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育事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县财政经济总量偏小,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还有差距。一是医改前医药费报销的问题。教育系统医改前医药费 66.43 万元,各中小学仍无法报销。二是XX年之前各校欠社保费 72.86 万元。因为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导致上访事件时有发生。三是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不够完善。

14、有的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少部分学校教学设备尚未达标,实验装备、计算机、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都有部分缺口。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校舍比较紧张、陈旧,部分学校学生食宿条件差。 师资结构不佳,工勤人员缺少。一是农村师资结构不佳。在农村中小学校,大部分小学教师都是由民办转公办而来,年龄结构偏大、学历结构偏低,学科结构不配套,影响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据统计,小学专任教师中 4659周岁的有340 人,占46.51%。村小教师平均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有8 个学校,农村村小教师年龄老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农村初中理科师资力量整体薄弱,音乐、美术专业教师少。小学英语和音、体、美专业教师少,教学点教师都是“

15、包班制”,除语文和数学两科,其它课程开设不够正常。二是学校工勤人员较少。据统计,全县 32 所中小学,有 14 所学校没有工人,现有的工人,主要是上世纪 80 年代前国家有顶替政策时招进来的,少部分是今年 4月份县政府安排的涉军人员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因此,有的学校用本来就不多的生均公用经费去聘请工人,给学校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学校因没有资金去聘请工人,就由教师轮值做炊事员,严重影响学校教学和师生生活。三是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均没有校医。目前,除全南中学有一名校医外,其他中小学校均没有校医。教育体系还不完整,学校布局还需优化。一是我县公办性示范幼儿园还刚刚起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6、规划,要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目前全县公办幼儿园虽然已列入规划,并列入重点建设工程,但还没有实质进展。各乡镇也都没有公办中心幼儿园。二是农村教学网点还较分散,县城学校的布局和大班额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虽然近几年加大了教学网点调整撤并力度,但是农村学校规模普遍较小,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整;在县城,现有条工作报告 调研报告 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件远远不能满足县城快速发展和农民进城务工子女的就学需求,亟需扩建全南二中、第三小学和在城厢镇政府周边兴建第四小学。 高中教育内涵发展问题。一是全南中学办学条件较差,难于适应发展需要。作为全县中小学的龙头学校,全南中学校舍老化、场地不足、规模偏小,当五改六学生周期一过,全南中学容量显然不够。并且,尖子生流失比较严重,各学科把关教师较少,如要提高高中的普及水平,或应对生源高峰的到来,问题将更加突出。二是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需要加强,办学效益不明显。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职业学校通过了省级评估,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