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乡镇脱贫攻坚帮扶计划3篇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725629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乡镇脱贫攻坚帮扶计划3篇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6乡镇脱贫攻坚帮扶计划3篇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6乡镇脱贫攻坚帮扶计划3篇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6乡镇脱贫攻坚帮扶计划3篇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6乡镇脱贫攻坚帮扶计划3篇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乡镇脱贫攻坚帮扶计划3篇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乡镇脱贫攻坚帮扶计划3篇一(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乡镇脱贫攻坚帮扶计划 3 篇一: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大姚县委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举全县之力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大发201x9 号)和中共大姚县委大姚县人民政府关于举印发大姚县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办发201x38 号)文件精神,实现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贫困对象精准脱贫,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按照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六个精准”要求,聚焦贫困对象精准发力,分解落实责任主体,落实好“五个一批”措施、“ 十二个

2、到村到户” 民生工程和“七大攻坚行动” ,扶真贫、真扶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实现攻坚行动计划目标,同步推进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二、工作目标从 201x 年起到 2020 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安排,通过精准扶贫,实现脱贫、摘帽、增收 3 个主要目标。其中,到 2017 年实现摘除贫困村委会帽子的目标,实现基本脱贫; 到 2020 年贫困地区农民全面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0000元以上,与全国全省全州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一)201x 年2017 年(三年脱贫攻坚目标) 。减少贫困人口 2601人,2 个贫困行政村 “脱贫摘帽”,41 个贫困村民组

3、出列。1.201x 年目标。全镇减少贫困人口 1614 人。2.2016 年目标。减少贫困人口 987 人;碧么、大古衙“ 脱贫摘帽”;碧么行政村 12 个贫困村民组出列 ;大古衙行政村 8 个贫困村民组出列; 大古衙、碧么、小古衙、团山、xx5 个行政村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7800 元以上。3.2017 年目标。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500 元以上,稳定实现 “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二)2018 年2020 年(三年巩固提升目标)。在巩固提高阶段,为防止脱贫贫困人口反弹和返贫,用

4、3 年的时间,继续全面巩固提升,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两无”贫困人口,按照农村低保和社会救助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0000元以上。三、明确脱贫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从贫困群众最期盼、获得感最强、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入手,落实“五个一批” 措施、“ 十二个到村到户” 惠民工程、“七项攻坚行动” ,明确进度,倒排工期,精确指导,做到有的放矢,精准“ 滴灌” 。(一) 落实 “五个一批”措施围绕贫困人口,通过落实“五个一批”措施,实现贫困对象如期脱贫。即:落实产业发展项目,增强造血功能,在 201x 年减少 587人的基础上,解决 1027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合计 16

5、14 人);落实插花异地搬迁安置项目,改善持续发展条件,解决 100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落实培训转移项目,增加就业渠道,解决 400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落实低保政策兜底措施,强化社会保障能力,解决 410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落实医疗救助措施,减轻群众负担,解决 87 人如期脱贫。(二)“十二个到村到户”工程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 2601 名贫困人口为精准扶贫对象,以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为平台,围绕“五个一批” 举措,努力推进落实“ 十二个到村到户” 民生工程,切实提升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的发展基础。1.乡村道路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提升贫困乡村道路基础发展的支撑力,确保 2 个贫困行政村、 4

6、1 个贫困村民组公路路面硬化全覆盖,20 户以上贫困自然村通公路,村庄内路面硬化率达 85%以上,达到镇有客运站、村有招呼站的农村客运目标。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立通村道路维修养护机制。2.水利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突出解决贫困行政村水利基础设施瓶颈,实现 2 个贫困村委会、 41 个贫困村民组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 70%以上,贫困群众人均至少有 1 亩旱涝保收农田地,贫困群众都能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水率达到 95%以上。3.电力保障建设到村到户。加快贫困地区农网升级改造,实现城乡用电“ 同网同价” 。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用电基础设施,解决贫困村农

7、业生产用电问题,实现全县贫困自然村农业生产用电全覆盖。4.信息宽带网络到村到户。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贫困村村村通电视、通电话、通宽带。5.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201x 年2019 年,平均每年实施农村(d 级 )危房改造 380 户以上,达到 1893 户。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年解决 40 户危房户,确保完成农村 20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解决 750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逐步消除贫困村无房户、危房户。五保户实现集中安置、集中供养,无建房自筹能力的特困户住房问题分批得到解决。6.产业扶持发展到村到户。深入推进脱贫增收工程,培育贫困群众增收的支撑点。发展 4 万头生猪、1

8、万只黑山羊、 1.1 万头大牲畜养殖,种植核桃 10 万亩、花椒 5 万亩、蚕桑 1 万亩、魔芋 2000亩、中药材 2500 亩,加快实施 “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培育,落实帮助贫困户多栽一亩果、多养一头牛、多种一棚菜、多输转一名劳务人员、多办一件实事、多掌握一门技术“ 六个一” 措施。制定和完善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对吸纳贫困户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产加销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信贷资金支持,通过产业项目支撑,帮助解决 1027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7.培训转移就业到村到户。重视发展劳务经济,鼓励能人带动务工,实现贫困户输出转移劳动力达每

9、户 1 人,解决 400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大力实施农民教育素质培训计划,每年培训贫困人口 150人次,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 1 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掌握 1 门致富技能,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8.教育扶贫工程到村到户。大力发展贫困乡村学前教育,实现有办园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 76%以上。改善贫困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现 6-15 岁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90%以上。对贫困家庭学生本科、高职( 专科)阶段给予信用助学贷款等支持。9.卫生扶贫工程到村到户。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加大配套投入力度,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加强贫困村医生队伍建

10、设,实现贫困村 100%有合格村医。全面落实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失独计生家庭补助等计划生育优惠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提高贫困村新农合参合率达 95%以上。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通过实施医疗救助措施,群众负担极大减轻,间接解决 87 人如期脱贫。10.生态环境改善到村到户。认真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倾斜扶持政策。支持发展特色优势林果产业和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产业。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确保到 2020 年水土

11、流失在201x 年基础上减半。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建设,实现 80%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完成治理或搬迁避让。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创建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到 2020 年,实现 40%以上的贫困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11.科技扶贫工程到村到户。整合科技力量,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与扶贫开发直接挂钩,每个贫困村至少有 1 名科技员,每个贫困村每年培育 10 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镇建成 1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12.低保政

12、策兜底到村到户。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快镇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实现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 90%,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间接解决 410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三) 七项攻坚行动以碧么村委会、大古衙村委会为重点,主要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培训就业、生态保障 7 项攻坚行动,落实 20 项攻坚任务。1.以碧么村委会、大古衙村委会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主攻区,做好片区综合扶贫攻坚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攻坚突破。实行州县镇级领导挂钩联系负责制,积极参与所联系村组扶贫攻坚工作。2.基础设施会战行动(

13、1)道路畅通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到 2020 年镇有等级以上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20 户以上贫困自然村全部通公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到 90%以上。(2)水利建设及饮水安全。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到 2020 年,贫困地区实现人均有 1 亩高产稳产农田地和人人喝上清洁安全卫生自来水的目标。(3)电力保障。全面完成贫困村、贫困户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同网同价。(4)通讯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贫困村村村通电视、通电话、通宽带。3.产业提质增收行动(5)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加快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实现“ 镇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 的产业发

14、展格局。坚持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每个贫困村有 12 个产业发展项目,有条件的贫困户有 1 个增收项目,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贫困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农户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6)旅游业发展。依托永丰湖、龙山农村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与休闲农业。加大特色景观旅游、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建设一批历史文化村、民族文化村、绿色生态村、特色美食村等特色旅游村寨。到 2020 年,重点扶持 5 个特色旅游村寨,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贫困农户增收。(7)科技推广应用。利用高校技术、人才优势,加强农业、生物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科技研发

15、,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值,促进产业发展。切实抓好农民群众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培训,加强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农技推广“ 云平台” ,加强三农服务热线建设,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4.民生工程改善行动(8)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整合各部门资金,全力实施危房改造任务,到 2019 年,完成 1893 户 d 级危房改造任务。实现五保户集中安置、集中供养,无建房自筹能力的特困户住房问题分批分类得到解决。到 202

16、0 年,消除农村危房,全面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9)易地扶贫搬迁。坚持自愿原则和“移民下山、移民就路、移民就市、移民就业、移民就学、移民就医”的工作思路,对丧失生存条件的贫困农户开展扶贫移民搬迁。(10)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加大贫困村整村推进力度。对全镇 2 个贫困行政村、29 个贫困村民组和 41 个贫困自然村全面实施整乡整村推进,确保实现行政村、自然村脱贫出列。5.社会事业推进行动(11)加强教育事业。抓好基础教育,普及学前教育,科学布局贫困地区校点、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师资力量,贫困村幼儿入园率大幅提升,适龄儿童都有学上。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失学,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贫困隔代传递。(12)卫生与计生事业。健全贫困地区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镇有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提高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水平。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 98%以上。确保贫困地区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13)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