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0第一组研究方法报告---个案研究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24721541 上传时间:2017-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0110第一组研究方法报告---个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30110第一组研究方法报告---个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30110第一组研究方法报告---个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30110第一组研究方法报告---个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30110第一组研究方法报告---个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0110第一组研究方法报告---个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0110第一组研究方法报告---个案研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01/10 第一組 研究方法報告-個案研究一、 個案個案 (Case)就是一個有界限的系統,通常是指一個對象而非過程,當然,這個對象可能是一個個體,也可以是一個群體、一個機構,或一個社區。其組成可能是: 一個人 一個地點:一個組織、一個國家 人工製品:技術、產品 個案研究的分析單位:事件、活動總而言之,個案可以是人、組織、過程、一個計劃、一個社區、一個學院,甚至是一個事件。 個案的作用:1. 學習運用理論個案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樑,把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以往那種單純為理論而學理論的學習方式的不足。因為單純從理論到理論地抽象說理,有時難以理解,用一個

2、具體的例子作一番分析、闡釋,會更有助於解決問題。通過個案這種形式學習運用理論,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2. 總結工作經驗個案撰寫是工作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麼會取得成功,有些則為什麼會失敗。透過對平日常遇到的例子進行反思和剖析,分析原因,總結經驗,舉一反三,為今後再處理類似事件提供參考和借鑒。3. 促進培訓交流個案是工作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個案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員工培訓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某一階段的討論主題,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從而培訓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提

3、高員工的業務水平。二、 個案研究個案研究(case study) 通常一般都歸類成一種描述性的研究(Descriptive Comment t1: 全盤2Study),即類似於歷史研究,用來去描述一些事物的發生情形或者是為什麼發生,由於是透過少數樣本全般性地、仔細地討論,故可作為決策和判斷相類似事物的主要參考。個案調查所強調的是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還有整個過去發生的所有相關因素。個案研究是指以某一個社會單元作為一個整體所從事的研究,而所從事研究之單元可能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團體、一個機關、一個社區、一個地區、一個國家,這些以上都是個案調查可能會調查的單位,但個案研究調查並非只能只一個單位,

4、也可能會因為不同的個案研究目的而包括多個單位。三、 個案研究適用情境個案研究是一種根據過去事實來測試假說的工具,像是當研究者無法去控制任何變數的情境就非常適合用來使用個案研究,例如過去的事實轉換成往後的真實情況,而這個意思是透過研究或者是調查一些特別的計畫而且必須是一些實情發生的事件,像是去研究一些人在做的事情或者是他們可能的行為。四、 個案研究常常被評論的問題目前個案研究法主要有三種評論的型態:(1)問題的傾向很多研究者關心的個案研究相對實驗研究,嚴謹度較不高,且研究可能會受到研究者與被調查者關係所影響。(2)一般化能力的缺乏因為個案研究是一個允許沒有控制變項的研究,因此可能就會透過一個可以

5、用來描述一般化情況的例子去得出結論,但是通常能夠這樣一般化的能力始終相當的缺少,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個案都有擁有這種能力,因此這也是個案研究常常被評論的問題。(3)適當的探索性調查很多人認為實驗研究能用於解釋因果關係,而個案研究僅限於研究專案的一個階段,但卻忽略了個案研究反映現實況狀的重要性。五、 個案研究要收集那些資料? 證據來源蒐集個案研究資料可以依賴很多的證據來源,在此,將討論五種個案研究的證據來源(Yin, 1994/2001;王文科,1995;邱憶惠,1999):(1)文件(documents)3對個案研究而言,文件的重要之處在於確認與增強由其他來源而來的證據。這些類型的資訊可能有很多形

6、式,應盡可能的蒐集。文件的種類有:信件、備忘錄、公報、會議記錄、報紙、簡報、行政管理文件、正式的研究等。但是,文件並不代表必然正確與毫無偏見,所以研究者在使用文件時必須小心,不可把文件當作是已發生過事件的原樣紀錄,最好能檢核文件本身的正確度及可信度。(2)檔案記錄(archival records)檔案記錄常是以電腦資料的形式呈現,包括有:服務記錄、組織記錄、各種相關列表、地圖和路線圖、調查報告資料、個人紀錄等。檔案記錄與文件的性質類似,但是精確性更高。有時檔案記錄是高度量化的,但研究者必須注意不可自動將這些數字視為是正確度的象徵。(3)訪談(interviews)訪談是個案研究最重要的資訊來

7、源之一,可分為開放式訪談、焦點訪談、結構式訪談等等。訪談重點主要置於個案研究的主題上。林佩璇(2000)認為訪談的主要功用有:a. 協助研究者捕捉研究參與者的經驗和觀點,這些經驗有時只能透過口頭表達才能獲得。b. 補充觀察不及和文獻缺乏的資料。c. 有助於研究者和參與者的對話,立即確認了解的程度。d. 透過訪談可以擴展問題的層次。此外,Bogdan 與 Biklen(1982)亦曾指出一些訪談的原則(引自林佩璇,2000):a. 提供機會讓受訪者充分表達意見。b. 使用適當的動作語言和保持必要的沈默,表現傾聽的耐心c. 提供時間讓受訪者組織他的想法,彈性調整訪談內容,不拘泥於既定訪談架構。需注

8、意的是訪談所得資訊只能當作是口頭上的傳聞,因為受訪者通常會有回憶不完整、具有偏見、以及回答不夠清晰或不確實等問題。所以,研究者最好是將訪談資訊與其他來源的資料相互印證。(4)直接觀察(direct observation)即實地參訪個案研究的場所,研究者在現場觀察現象或情境脈絡。觀察又分正式觀察與非正式觀察,正式的觀察計畫會成為個案研究計畫書的一部分,研究者也許要在實地現場中一段時間,以測量某種類型行為發生的次數,例如會議、示威活動、工廠運作、班級活動等等,都可能是觀察的對象。非正式的觀察可能是在實地參訪的過程中進行,取得一些研究所要運用的資訊。(5)參與觀察(participant-obse

9、rvation)研究者不再是被動的觀察者,研究者可能會在所欲觀察的情境中4扮演某種角色,成為實際的參與者。雖然參與觀察可以提供蒐集個案研究資料一些特殊的機會,但研究者必須注意潛在偏見的產生。而Bogdewic(1992)提出幾點進行觀察時的注意事項(引自林佩璇,2000):a. 不要妨礙會議或教學的進行,只需專注於蒐集資料和學習經驗,多聽少說。b. 以誠懇和開放的態度與研究參與者相處。c. 不作預設立場,因為研究者原有的學術知識可能是一種偏見,應以開放的態度掌握不同的觀點和現象。e. 當一個具有反省能力的聽眾,時時反省所聽、所見,並學習所研究的情境的語言。如此有助於維持和研究參與者彼此信任的關

10、係。f. 適時自我表達,當研究參與者對研究者的背景產生好奇時,應誠懇地討論研究者個人的興趣和經驗。表 1 五種不同證據來源的優缺點證據來源 優點 缺點文件 穩定可以重複檢視 非涉入式並不是個案研究所創造的結果。 確切的包含確切的名稱及事件的細節。 範圍廣泛長時間,許多事件,和許多的設置。 可檢索性可能低。 如果蒐集不完整,會產生有偏見的選擇。 報告的偏見反應出作者的(未知的)偏見。 使用的權利可能會受到有意的限制。檔案記錄 同以上文件部分所述。 精確的和量化的。 同以上文件部分所述。 由於個人隱私權的原因而不易接觸。訪談 有目標的直接集中於個案研究的主題。 見解深刻提供了對因果推論的解釋。 因

11、問題建構不佳而造成的偏見。 回應的偏見。 因無法回憶而產生的不正確性。 反射現象受訪者提供的是訪談者想要的答案。直接觀察 真實包含即時的事件。 包含情境的包含事件發生的情境。 消耗時間。 篩選過的除非涵蓋的範圍很廣。 反射現象因為事件在被觀察中,可能會造成不同發展。5 成本觀察者所需花費的時間與經費。參與觀察 同以上直接觀察部分所述。 對於人際間的行為和動機能有深刻的認識。 同以上直接觀察部分所述。 由於調查者操弄事件所造成的偏見。 蒐集證據資料的原則在蒐集個案研究的證據資料時,有三個需要注意的原則,這些原則與上述六種證據來源有關,若能把握這三個原則,也有助於處理與提升個案研究的品質問題。原則

12、如下(Yin, 1994/2001;邱憶惠,1999):(1)使用多重證據來源(Use multiple sources of evidences)使用多重證據來源的個案研究,比起只使用單一證據來源的個案研究,其整體品質能得到較高的評價。因此當研究者在蒐集資料的時候,最好能從兩種以上或更多不同的管道來蒐集與研究問題相關的資料,如此研究發現或結論將更具正確性與說服力,而三角檢定法則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另外,要多方蒐集資料,可能會耗費許多的時間與金錢,因此事先最好仔細規劃要蒐集哪些資料,以及每位研究者應要知道如何進行各種蒐集資料的技術。(2)建立個案研究資料庫(Create a case stud

13、y database)研究者從許多不同的個案中蒐集到資料後,可加以組織與處理建立一個資料庫,除了提供新的研究者更多可取用的參考資料,也能讓其他研究者直接查閱這些證據,以提高整個研究的品質。不過,對個案研究目前的發展而言,仍然缺乏正式的資料庫,故需要研究者的共同努力。Yin(1994/2001)則建議,可從個案研究紀錄(notes) 、個案研究文件(documents) 、表格資料(tabular materials) 、以及敘事(narratives)等四個構面來建立資料庫。(3)發展一連串的證據鏈(Maintain a chain of evidences)在進行個案研究時,通常會是連續性、

14、長期性的研究,研究者應妥善保存所有的原始資料,以便於將待答問題、資料蒐集與歸納結論連成一個整體。而研究者必須要能夠從一開始的研究問題,跟隨相關證據的引導,一直追蹤到最後的研究結論。此外,研究者最好也能從不同的方向來追蹤,如:問題到結論或結論到問題。總之,就是能由個案研究的一部分推展到另外一部分,這就是所謂的證據鏈 。 個案研究優缺點優點:1. 研究推論的範圍:由整個情況和整個個體,推論得到結果並挑選一方面或是少數情形。2. 真實狀況的描述:個案研究是對真實狀況或是見加以描述,而統計研6究僅是對真相作簡述3. 融洽關係的增進:由於研究者和被調查者之間有較長時間的接觸,使的彼此間熟悉,因而降低了正

15、式化、格式化的問答而能得到更正確的資料。缺點:1. 方式不夠客觀:由於個案研究牽扯到對整個實際狀況而詳細描述,因此在這種觀點下,容易產生主觀意識,造成調查者只會發現他希望或是期望的結果。2. 分析不夠客觀:缺乏客觀的現象,以至於在研究步驟飽受爭議。3. 一般化現象:研究結果會被一般化,而並非每個個案結果都會是一般化的結果。舉例來說,將個案發生的問題六、 個案研究設計個案研究需要小心的設計且要注意議題的效度,才可以進行可靠、嚴謹的推論,表現其研究的價值。個案研究須有賴嚴謹的研究設計,方能證明其價值。而個案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 本質型(intrinsic)個案研究主要是因為對於個案本

16、身感興趣,想要瞭解個案的情形;並不是因為它代表其他個案的情形,又或者是因為他闡述一個普遍的趨勢或問題。本質型個案研究不為了瞭解個別案例與大群體之間的關係。此外,本質型個案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不在於發展出理論的建構或驗證,而是深入解研究現象的本質;因此,不適合運用在對一般社會現象的探討,反而較適合運用於對特定現象或特殊事件之了解。2. 工具型(instrumental)個案研究藉由瞭解某個案後做為瞭解其他個案的工具。所以它主要目的是相較於個案本身,而想要加強對其他方面的了解。也就是說,它主要是用來建立一個知識或挑戰原有的普遍現象。工具型個案研究次要的興趣是增進了解並擴展其他興趣為目標。換句話說,個案本身往往不是研究興趣之所在,而是在研究過程中催化研究者能進一步了解現象。3. 集體型(collective)個案研究集體型個案研究是選取多重個案進行比較,可以被視為工具型個案研究延伸到多個案例。選擇案例的目的是以更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