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71191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1《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1《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1《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1《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产径 )学校( 五 )年级( 语文 )科教案课题(单元) 第三单元:11.晏子使楚 课 型 精讲课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晏子与楚王的交锋,感受晏子话语逻辑关系的严密。3.从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教学重点 1.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其逻辑关系的严密。2.体会晏子与楚王交锋的话语中的话外之“话”,进一步感受晏子的才智。教学难点1.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其逻辑关系的严密。2.体会晏子与楚王交锋的话语中的话外之“话”,进一步感受晏子的才智。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 1

2、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通读全文,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3.学习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感受晏子的话语逻辑关系的严密。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感受晏子的话语逻辑关系的严密。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感受晏子的话语逻辑关系的严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知识,了解晏子其人;学生准备搜集、了解有关春秋战国的基本知识。主备人 钟锦花 成员 钟锦花 谢琼芳教师行为时间学生行为时间意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勇有谋、大胆机智的人才。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人身材矮小,却1.对晏子其

3、人产生兴趣。以晏子的机智雄辩来打动学生,使其对课文产生兴趣。以雄辩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闻名遐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出使楚国的一次经历。2.揭示课题。3.简介晏子、春秋战国及课文相关背景。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2.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大夫”的读音。3.引导疏通词语,重点指导:赔不是、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面不改色。4.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的结果怎样?5.你觉得晏子是个怎么样的人?三、学习第一次交锋。1.提问:“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2.

4、提问: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课文用几件事来说明楚王对晏子态度转变的经过?3.指导学习第一个故事。(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画出文中有关句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35112.朗读课题,了解题意。3.了解背景知识,为理解课文作准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晏子反驳楚王的话。2.朗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大夫”的读音及意思:古代的高级官职。3.梳理词语的意思。4.概括课文内容,找出晏子出使楚国的结果: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5.自由发言,初步感受晏子的机智。1.分析语句,认识到起初楚王是不尊重晏子的,后来对其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2.找出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并概括

5、故事大意。3.学习第一个故事。(1)用文中语句回答: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5511通过初读梳理字词障碍,大致了解文意,为体会人物形象奠定基础。梳理课文结构,准备细读。利用“因为又因为所(3)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让学生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式写话。(4)晏子并没有坚持让楚国打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告诉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4.小结:从晏子与楚王的这次交锋中,你对晏子有了怎样的认识?(3)朗读晏子的话,做句式练习,理解句子的含义。(4)紧扣“只好”,明确晏子的话中包含的逻辑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

6、“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所以“只好”吩咐打开城门。4.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没有发怒,而是用严密的推理逼迫楚王对自己以礼相待,足见其机智。以”的句式突破难点,理解晏子言语中的逻辑关系。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正确书写生字词。11.晏子使楚狗洞 狗国因为又因为所以“只好”机智、雄辩教后反思( 产径 )学校( 五 )年级( 语文 )科教案课题(单元) 第三单元:11.晏子使楚 课 型 精讲课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晏子与楚王的交锋,感受晏子话

7、语逻辑关系的严密。3.从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教学重点 1.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其逻辑关系的严密。2.体会晏子与楚王交锋的话语中的话外之“话”,进一步感受晏子的才智。教学难点1.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其逻辑关系的严密。2.体会晏子与楚王交锋的话语中的话外之“话”,进一步感受晏子的才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2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晏子第二、第三次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理解句子含有的意思。2.进一步感受晏子的过人才智和善变的口才。3.从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4.学习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感受晏子的话语逻辑关系的严密。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与楚王交锋的话语中

8、的话外之“话”,进一步感受晏子的才智。教学难点体会晏子与楚王交锋的话语中的话外之“话”,进一步感受晏子的才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重点语句的课件。主备人 钟锦花 成员 钟锦花 谢琼芳教师行为时间学生行为时间意图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二次交锋。1.让学生默第 4 自然段,思考: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如何?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2.组织交流: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他的话中之意是什么?3.组织交流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外之意。(1)指名读:“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点拨:齐国人真的如晏子说的那么多吗?他的“严肃”说明了什么?(2)指名读:“您这一回又怕大王生气。”提问:晏子为什么“装着很为难的样子”?他为

9、什么要这样说?(3)指名读:“敝国有个规矩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提问:这句话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晏子说完为什么“故意笑了笑”?4.提问:楚王听完晏子的话后为什么“只好陪着笑”?5.提问:楚王本想侮辱晏子是个下等人,却反被晏子讥讽楚国是个下等国81.默读课文,从“瞅”、“冷笑”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和冷漠。2.学生交流后回答。3.交流晏子的话。(1)朗读句子,理解句话的意思,体会晏子夸张的描绘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2)朗读句子,认识到晏子的为难是故意装出来的。 (3)学生自己归纳,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出结论:齐国之所以派我这个下等人来,是因为楚国是个下等的国家。4.明确;如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

10、等人,也就承认楚国是个下等的国家,楚王不能承认楚国是个下等国,当然不能说晏子是下等人了。之前他又答应晏子“不生气”,所以他“只好”陪着笑。5.进一步体会晏子的聪明和不畏强权。8晏子与楚王的第二次交锋更显得晏子卓越的雄辩才能。从晏子的神态举止也流露出人物性格特点。应加以体会。家。从中你对晏子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二、学习第三次交锋。1.学生自读第 5 自然段,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探讨:(1)武士押着囚犯经过是偶然的还是楚王故意安排的?(2)楚王为什么“笑嘻嘻”?大臣们为什么“得意洋洋”?3.组织交流;怎样理解晏子的话?两个“水土不同”分别指什么?重点指出:楚国的社会风

11、气差,因而好好的齐国人到了楚国也会变成盗贼。4.小结:晏子的话逻辑严密,让楚王无法辩驳,“只好赔不是”。三、明确出使的结果,感受人物形象。1.范读最后一段。提问: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2)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3.组织交流:(1)楚王是个怎样的人?(2)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4.启发思考:如果你741.朗读第 5 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合作交流;(1)根据前后文进行推理:是楚王故意安排的。(2)从人物神态感受人物的得意,他们都认为这次晏子必然无法反驳。3.明确两个“水土不同”的意思,

12、前者指气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不同。4.对晏子钦佩不已。1.明确:点明事情的结果,照应开头。2.朗读句子,感受双重否定的强烈语气。3.归纳交流:(1)楚王的性格:傲慢自大,目中无人,自作聪明。(2)晏子的品质:才智过人,机智善辩,不畏强权,热爱祖国。85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句子,体会语言。归纳人物特点,总结全文。是晏子,面对楚王的三次刁难,你有什么更好的应对方法吗?4.思考方法,并在小组内进行表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1.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认真体会话中的逻辑关系。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11.晏子使楚狗洞 狗国下等人 下等国家坏风气 产坏人不畏强权 机智善辩 热爱祖国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