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不等于人均收入 警惕GDP误导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467150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均GDP不等于人均收入 警惕GDP误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均GDP不等于人均收入 警惕GDP误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均GDP不等于人均收入 警惕GDP误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均GDP不等于人均收入 警惕GDP误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均GDP不等于人均收入 警惕GDP误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均 GDP 不等于人均收入 警惕 GDP 误导长期以来,大家都把人均 GDP 认为是人均收入,中国政府追逐鸡的屁 (GDP)成长,甚至纳入官员升官考核的主要依据,可是,到底什么是 GDP? 它跟人民生活水平有啥直接关系?所谓的世界经济大国与人民可支配财富之间有啥关系?人民幸福指数是啥?这一连串问题确实困扰了许多人。看到徐奎松先生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写的很到位,与您分享!天津:虚富的城市中国经济网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世界各国 2010 年 GDP 二组数据引起社会的关注,一组是以国际汇率计算的 GDP 总量,中国是 5.75 万亿美元,日本为 5.39 万亿美元。日本的经济增

2、长率约为 2.8%,中国在 10%左右,中国超越日本列入世界第二大国;一组是以国际汇率计算的人均 GDP,中国是 4283 美元,列世界排名 95。日本 42325 美元,列世界排名17。中国 GDP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国人兴奋。但 17 日,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阎学通提出,人均 GDP 不等于国际地位、不等于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不等于民众生活水平、人均 GDP800 美元不等于小康社会。别迷信人均 GDP。那么,人均 GDP 是不是人均收入?人均 GDP 存在什么误导因素?每日经济新闻21 日邀请了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后张茉楠给读者做了详实分析。人均 GDP 不等于人均收入

3、NBD:长期以来,大家都把人均 GDP 认为是人均收入。人均 GDP 是不是人均收入?中国人均收入是多少?张茉楠:我们需要真正厘清的是:“人均 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是同一概念。媒体经常说的人均 GDP 达到 4400 多美元,不是老百姓的人均实际收入,很多人把人均GDP 误认为是人均收入,是误导。人均 GDP 是一种总量的概念,是把一国经济总量 GDP 平均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数字。任何国家既不会将国家财富均分给每个人,也无法做到将国家财富均分给每个人。收入虽然包含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但显然是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从 GDP 构成上看,我国工资占 GDP 的比重约占 20%左右,而美国高

4、达 50%。按照国家统计局 2010 年的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 19000 多元人民币,按美元计价是2900 多美元,与 4400 美元的人均 GDP 相差近一半。人均 GDP 是国民财富创造能力体现,而人均收入是国民财富分配能力的体现。中国的人均收入与人均 GDP 还有一块相当大的差距。换句话说,中国 GDP 平均增长速度每年是 10%左右,人均收入增速是 10%吗?不是的。所以, “国富”并不等同于“民富” 。人均收入不能与 GDP 挂钩NBD:人均收入到底能不能与 GDP 挂钩?张茉楠:不能拿人均收入与 GDP 挂钩。科学地看,人均收入与 GDP 挂钩一国发展的历史和阶段性

5、因素,一般情况下,一国在经济起飞阶段,更注重的是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但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相当庞大,就不能再注重 GDP,应该从 GDP 层面转向人均实际的可支配收入层面上来,也就是不能再拿 GDP 经济总量说事。按照 2010 年中国 GDP 总量 39 万亿美元计算,分摊到每人的收入中也排在世界人均排名的百名左右,况且,39 万亿美元的总量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数字并不代表每个人的实际收入,这还仅是经济指标。事实上国际在关注一国经济增长指标的同时也在关注一国经济发展指标。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其意义就是超越了单纯的经济数字。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说

6、过:“GDP 可以衡量一切,但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法国就表示要将幸福指数纳入 GDP核算中。就连许多小国也非常关注国民的福祉,例如,不丹就提出了一个“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来取代国内生产总值。不丹主要的研究中心还收集了大量数据指标来衡量国民幸福总值 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其中包括心理上的良好感觉、良好的社会管理、生态多样性和生活水准等等。这些都有更大的借鉴意义。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们的国家财富的快速积累,中国也将迈入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新阶段,不能仅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更要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特别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生

7、态平衡以及国民生活的幸福程度等等。按 GNP 计算 中国人均收入更低NBD:我们的 GDP 超越了日本,与之比较,在统计口径上是否还存在误差?张茉楠:依据国际基金组织(IMF)统计口径,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从 1978年的 1.78%,提高到 2009 年的 8.5%左右,2010 年超过 39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 140 万亿美元的 GDP 相比,相当于其经济总量的 40%左右。我们的经济总量尽管超越日本,但人均 GDP 才是日本队 110,去年日本的人均 GDP 是 42,431 美元,中国人均 GDP 是接近 4,412 美元,在全球排名 95。还有一个统计

8、口径问题,GDP 与 GNP 之间的衡量关系。从实际财富看,日本的海外资产并未列入 GDP,事实上自从本世纪初,日本就开始由“贸易立国”战略向“投资立国”战略转变。近 5 年日本每年海外证券利息收入在 500 亿美元以上,日本企业的资本利得及海外进账也极其巨大,海外资产创造了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而中国的海外投资刚刚起步,更能反映真实国力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并不一定超越日本。中产阶层日本占全国人口的 70% 中国仅占 30%NBD:你此前也说过,要看清 GDP 的构成,除了 GNP 层面外,还需要从经济结构、收入分配、外贸和制造业多个层面来看。那么结构上有什么差距?张茉楠:中国与日本在经济结

9、构层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经济构成看,在日本 GDP 中,个人消费占近六成,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投资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驱动方式。一直以来,与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相伴的是高投资率,1978-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度达到 38.42%。NBD:中日两国在收入分配上差距多大?张茉楠:从日本跃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日本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 1 万美元。现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 GDP 只有 4000 多美元,人均实际收入是 2900 美元。这种差距对中国来说属于早熟型,国家经济增长过快,而老百姓的收入增幅还处在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阶段的水平。日本的中

10、产阶层占到全社会人口的 70%以上,而中国的中产阶层却停留 30%左右,这 30%的人口还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非常大。此外,贫富分配差距也很大。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 5%的人口掌握了 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 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 41.4%的财富。根据 2009 年的数据,日本的基尼系数是 0.24,美国是 0.40,印度是 0.36,而我国已经达到了 0.47,超过了国际公认的 0.4 的警戒线。外贸与制造业都存在差距NBD:外贸差距在那里?张茉楠:从外贸层面看,中国与日本都是世界出口贸易大国,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但是,日本现在的出口是高附加值商品,在设计、产品研发和

11、创新等层面,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近 20 年来,日本把高污染、高能耗的低端制造产业链都引进中国等国家。中国现在所积累的贸易顺差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跨国公司把工厂放在中国,出口额算在中国头上,而利润却被跨国公司拿走了,贸易顺差等于被误记到中国头上,中国“留下了顺差,却流出了财富” 。所以,国家应该在贸易顺差统计口径上实施新的统计方法,剔除虚拟的泡沫成分,贸易顺差是有泡沫的。因此,总量指标不能代替结构性指标,很多时候是总量掩盖了结构性问题。NBD:制造业的差距是什么?张茉楠:中国在产品制造、研发和创新等领域还远远落后于日本。从制造业竞争力看,中国是制造大国依然不是制造强国。我国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工

12、业生产大国,我国制造业的产出规模已占世界制造业产出总量的百分之六,但制造业研发投入仅占世界制造业研发投入的百分之零点三。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较低,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较弱,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工业劳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较大。“十二五”要冷处理 GDPNBD:“ 十二五 ”时期,我们应如何调整 GDP、人均收入和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张茉楠:今后政府应该注重人均财富的分配,而不应该注重财富的总量。 “十二五”期间,政府应该考虑如何把如此之大的经济总量还富于民。其中,加快财政收入的转移支付和加快国企收入向居民分配是重中之重。否则,未来

13、30 年的内需拉动就不会真正起来,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也会受相当大的制约。GDP 的创造是由三个主体构成:即国家、企业和个人。GDP 财富也是由国家财富、企业财富和个人财富组成。而人均收入涵盖在人均 GDP 里。目前,世界银行按照人均 GDP 办法把世界各国共划分为四类: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还是一种总量的概念。发达国家的国民更注重的是人均实际收入。美国和欧盟为什么把就业看成“头号大敌”?是因为就业一旦出现问题,收入得不到保障,整个社会就会出现动荡。我想,中国不可掉入被西方国家“捧杀”的陷阱,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经济社会中仍有诸多失衡的因素,人均收入较低、资源匮乏、农业和贫困人口比重大、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社会发展仍处于现代化中期、公共福利事业有待发展和完善、国际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等都决定了中国还将经历着巨大的成长考验。应该讲,中国的“富裕”只是与历史纵向相比的结果,中国的强大仍然局限于局部。实力渐强的中国需要更多地履行一个大国的国际义务,但是,履行义务不能超出中国的合理承受范围,更不能以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为前提,只有真真正正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了,老百姓感到切切实实的幸福,企业机体强健了,有更多的创新活力了,才更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