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助语辞看卢以纬的副词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64979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助语辞看卢以纬的副词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助语辞看卢以纬的副词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助语辞看卢以纬的副词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助语辞看卢以纬的副词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助语辞看卢以纬的副词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助语辞看卢以纬的副词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助语辞看卢以纬的副词观(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助语辞看卢以纬的副词观宁华梅(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湛江524048)摘要:助语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虚词研究专著。在副 词方面, 助语辞的释词方式多样,采用传统的训诂方法,首开以俗 语释副词的先河;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比较研究法和系统研究法;在理论认识上,对语法位置的 阐发、虚化 过程、虚实词的分野和虚词分类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助语辞;卢以纬;副词 The View on Adverbs of Lu Yi-wei from Zhuyuci( 助语辞 )Ning Hua-mei(HumanitiesSchool,ZhanjiangNormalUniversity,Zhanjiang,5240

2、48,China)Abstract: Zhuyuci( 助语辞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monographs of function word. There are many ways to explain words in Zhuyuci( 助语辞 ) about Adverbs. Using the explanation of word is the first time to use common words to explain Adverbs. In the Methodology, it using Comparative and Research.

3、While in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it elaborates the place of Grammar, the Distinction of function word and Inter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 word.Key words: Zhuyuci(助语辞) ; Lu Yi-wei( 卢以纬 ); Adverbs助语辞初称语助 ,是我国第一部专释文言虚词的专著。作者卢以纬,字允武,浙江东嘉(今温州)人。 助语辞成书于元代泰定元年(1324 年) ,现存有明代嘉靖年间刊行的奚囊广要丛书本和明代万历年间的格致丛书本

4、。长期以来,由于对助语辞的不甚重视,国人对该书的考察甚少,认识不够深刻。不仅如此,还一昧地对它群起而攻之,致以不公允的批评。虽说助语辞对虚词的研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系统性、科学性,但其草创之功却不可没。2助语辞触及到了某些语法问题。比如在释词方式上,不仅继承前人的训释方式,而且开了俗语在虚词领域应用的先例;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法和系统法双管齐下,阐述了副词的语法功能;在理论认识上,语法位置的阐述、虚化的过程、虚实词的分野和虚词分类都体现了卢氏对虚词的看法,这些对后世的副词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释词方式在释词方面, 助语辞仍是以传统训诂方法为主。但在此基础上卢氏添加了新的元素,引用“俗语”来作解释,

5、这是该书中的一个特色。(一)义训义训就是直陈语义而不借助于音和形。 如“口,人所以言食也。 ”(说文解字)义训有多种具体方法,有同训、反训、以狭义释广义、以共名释别名、设立界说、描写形象、比拟形象。在助语辞中,义训的运用俯拾皆是。以下略举数例:1“且”或有谩尔如此之意;或有苟且之意;或有将次之意。2“姑”“聊尔且如此 ”之意。3“必”“断然决定不易 ”之意。4“亦”是俗语“也”字之意。5“未尝”俗语“未曾”之意。 “尝” 即是 “曾”,喻如曾经口食之而知其味也。词目 1-3 都是采用设立界说的方法,词 4-5 则是同训方法,而且词目 5 同时运用了比拟形象的方法。由此可见, 助语辞在很大程度上

6、继承了前人的注释方法,如词目 1-3;同时3也展现了俗语在虚词领域的应用,如词目 4-5。除此之外,该书在释词方面体现了消极修辞现象:明确、通顺、平匀、稳密。读之,一目了然。(二)形训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谓之形训。汉字是表意文字,意义寓于形中,形而差之毫厘,其音义亦将谬以千里。因此通过字形的审辨,对于训诂来说至关重要。1“毋”禁止之辞。韵书云“女”中加一直,禁其勿为奸邪之意。此词目从“毋”的形体来分析其本义,强调其禁止之义从何而来。2“惟、唯、维”三字皆辞意之专。 “惟”从心,心之专也。 “唯”从口,口语之专也。 “维”从糸,萦系之专。书文中此三字通用,有如俗 语“只”字之意。卢氏

7、以“辞意之专”言三字之大同,更从字形方面析三字之微殊,进而强调三字表专一的意义。在此意义的情况下, “惟、唯、维”通用。(三) “俗语”训释汉魏六朝以后, “俗语”步入了训诂学的殿堂,成为训诂学家所研究的新对象。在该书中,卢氏运用了“俗语”来解释虚词,开了以“俗语”释虚词的先河。 助语辞一书共列有 66 个词目,解释了 126 个词,其中 20 个词目引用了“俗语”材料,该书出现“俗语”一词 21 次, “俗言”一词 1 次。我们今天提到的“俗语” ,或是指“俗话” ,即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定型的通俗语句;或是指俗语词。该书中所指的“俗语”当是后者俗语词。以“俗语”来解释的副词如下:1“亦”是俗

8、语“也”字之意。2“乃”或有如俗语“ 却又” 之“却”字意。3“未尝”4俗语“未曾”之意。4“恶”此“恶”字释为“犹何”,有俗语“那 平 里”、 “怎生”之意。5“毋”诸书中又“亡 ”与“无”通,只是俗 语“没”字。6“岂”反说以见意,有如俗语“那 上 里是”之意。7“惟、唯、维”书文中此三字通用,有如俗语“只”字之意。这些词目,都是以“俗语”来解释其意义。俗语出现在该书中说明了俗语在当时的流行程度,也体现了卢氏对俗语的认识程度。这样的俗语更贴近百姓的认知,贴切中肯,通俗易懂。综上所述, 助语辞不仅袭用了旧式训诂的体例,而且在该书中运用了“俗语”训释虚词,在虚词研究史上独具创新,影响深远。二研

9、究方法(一)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对比其异同,以把握事物特有的质的规定性的研究方法,亦即从相互联系和差异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进而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在该书中,用比较方法对虚词进行解说比比皆是,在副词方面也比较突出。例如:1“亦”是俗语“也”字之意。 “不亦乐 乎” ,谓莫不也有喜欢处么 平 。但“也” 意缓, “亦” 意颇切。此词目中,文言词“亦”与俗语“也”形成比较,说明了当时“也”已经是作为一个类同副词而存在。除此之外,卢氏在语势上也对两者进行了区分。 “也”发声5缓和,表示延宕,具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袁仁林说它是“宕空掣起,势缓而高落

10、,藉以剖明” ;“亦”发声峻直,故而显得急而切。2“恶”又与“恶在其 为民父母” ,“夫子 恶乎长” 不同,此“ 恶” 字释为“犹何”,有俗 语“那 平 里”、“怎生”之意。 “时子恶知其不可 ”,是 说时子那里知道是使不得。此词目中,卢氏把疑问代词的“恶”和疑问副词“恶”进行相区别。 “恶”究竟归属于疑问代词还是疑问副词,语言学界迄今殊无定论。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把它归属为疑问代词, 古汉语虚词词典则把它归属为疑问副词。其实,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还是有区别的。其一是疑问代词有指代性,它指代的对象不管是有定还是无定的,都是有所代;而疑问副词只是表示一种疑问和反问的语气,没有任何词汇意义。其二是疑问

11、代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而疑问副词具有唯状性,则只能充当状语,而且还不能对谓语起任何修饰、限制的作用。其三是疑问代词所在的句子一般要求下文有回答,而疑问副词则只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如:(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2)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 (孟子尽心上 )(3)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墨子公孟篇 )(4)弃父之命,恶用子矣?(左传桓公十六年 )上述的例子中, (1)-(2)的“恶”均有所代,而且下文有回答,应该归属为疑问代词。而(3)-(4)的“恶”并没有指代什么,只是作状语成分,表示疑问

12、语气,因此应视为疑问副词。卢氏在该书中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区分,只是用了“恶在其为民父母” 、 “夫子恶乎长”和“时子恶知其不可”这三个实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这三个实例都来源于孟子:(1)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上 )(2)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6(3)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孟子公孙丑下 )例(1)和例(2)均有所代,前者代处所,后者代事物。二者都作宾语,而且例(2)下文有

13、回答。例(3)则表示疑问语气,只作状语成分。由此可见,卢氏不仅注意到了词的兼类情况,而且还注意到了“恶”作为疑问副词的存在。3“顾”又如“燕王哙顾为 臣” 与其他 “顾欲”、 “顾以”、 “顾乃”之 类,此 “顾”字似与“ 反以我为仇”之“反”字同意。但 “顾”字婉而轻, “反”字峻而直耳。此词目中,卢氏认为“顾”与“反”同意,只不过在意态上有所区别。 说文解字:“反,覆也。 ”而“顾”的本义是回头。 “反”和“顾”在义素上有相通之处,因此“顾”有“反”义。正因为如此, “顾”不如“反”来得直白,故而用“顾”显得婉而轻,而用“反”则显得峻而直。4“盖、大抵”“盖”者,同在于所覆之中;“大抵”

14、者,同及于所至之处。亦如“大概” ,则用概于斗斛之面,坦然一平;“一切”则用刀切物,其平一同,皆普言之也。此词目连类而及,对“盖” 、 “大抵” 、 “大概”和“一切”进行比较并概括出它们的相似点。在此词目中, “盖”的“所覆”和“大抵”的“所至”指向于覆盖面积,而“大概”和“一切”则是偏向于截面。它们都涉及了范围方面, “皆普言之” 。在此看来,卢氏显然认为它们是属于范围副词的范畴。 “盖” 、 “大抵”和“一切”作为范围副词在词典中都是有迹可寻的,而“大概”作为范围副词则在词典中尚没有出现过,但是在一些实例中, “大概”作为范围副词却不乏见。如:(1) (我)时时有一种乐观,以为压迫,杀戮

15、青年人的,大概是老人。这种老人渐渐死去,中国总可以较有生气。现在我知道不然了,杀戮青年的,似乎倒大概是青年。 (鲁迅答有恒先生 )(2)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捷不罗唆,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农生活的表现,兼有沈毅和高兴的调子。 (朱自清威尼斯) 7(3)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鲁迅范爱农 )(4)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鲁迅社戏 )上述例子的“大概”都是“大多” 、 “大致上“的意思,与表示总

16、括一般情况的“大抵”相当。因此,卢氏认为“大概”是“普言之”之说不无道理。5“既而、已而”其事如此了,今天如此如此。此与楚狂接舆歌“已而、已而”不同。此词目中, “已而” 是时间副词,与之不同的“楚狂接舆歌已而、已而 ”,则是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二者都是虚词,只是属于不同次类,这说明了卢氏对虚词内部分类有着不自觉的认识。(二)系统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的观点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它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思维推理,能有效而精确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在此笔者将从体系性原则和形音义互求的原则这两方面来谈谈卢氏是如何运用系统研究法来解释副词的。1 体系性原则所谓体系性原则,就是用联系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来考察语言。具体到词义研究中,就是注意词义的系统性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研究单个的词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