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64898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完整渗透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雷村中心小学 李全川 近年来,随着教研教改在学校的普遍推广,语文教学也逐渐出现了注重教法、学法,轻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及人生观教育的偏性认识,违背了教育方针及教育法 ,万不可取,应始终坚持语文课标指出的“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这一指导性原则不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生在阅读、写作、语言表达能力上是否提高;学生是否受到了情感教育。 ”课堂效果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学环节时间观念差,没有机会进行情感教育。二是不能突破教育瓶颈,情感教育不能得到升华,搔而不痒。前者指教者对课文的内容(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过多,下课时间已迫近,

2、教者不得不放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后者指由于受教者自身因素和学生主体因素制约,情感教育不能由浅入深,不能以小见大,不能拓展,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也就不能触动学生心灵。由教师造成的教育瓶颈有:1、文化程度低,无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课外知识缺少,不能信手拈来,不能从侧面(举例、打比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2、教者情绪不够稳定,易怒易失落,抗击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受到压抑,热情难以释放。3、教者缺少激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缺少调动学生热情的动作,缺少善于起伏变化的语调,更无变化多端的神态。要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必须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

3、法,准确把握教育时机。首先,教者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其次要认真贯彻语文课标总体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求。第三,巧妙构思,抛砖引玉,熏陶感染,瞬间激发,运用拓展。这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思路和步骤。这是指在一节课中分几次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教育,又在哪个环节中体现,又以何种方式体现。以小语人教版九册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应出现 3 次。第一次出现在导课中,第二次出现在五壮士相继跳崖的瞬间,第三次出现在布置作业中。第一次以提问导课方式出现:“狼牙山五壮士指谁?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第二次以观察

4、“狼牙山山势图”的方式引出:“五壮士为什么选择跳崖这种九死一生的方法?敌人希望五壮士牺牲吗?”第三次出现在布置作业中,但应明确任务,并按时检查: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观看相关电影,阅读相关书籍。第四、观察火候,抓住学生心潮,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启迪。要想使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其情感教育的作用,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主动,创设教育情境,改变师生角色,共同融入人物的内心活动,才能体会主人翁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美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如当教者引导学生思考“敌人希望五壮士牺牲吗?”学生回答:“不希望,牺牲了敌人什么就得不到了。 ”时,教者就要感情激昂地向学生宣扬:“这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的战士,难道不值的我们学习吗?”第五、教者要学会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实物资料、文章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使学生触景生情,从而化解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渗透中出现的情感纠结和矛盾。第六、教者还可以通过师生朗读的方法,让品德教育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体现。因为语言可以表达人物的内心,生动形象的作品和优美动听的语言更能传达人物心怒哀乐的内心世界。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对典型人物的崇敬及人物品质的学习,并能够促使健康心灵在学生心里的萌芽和成长。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脱离了对学生进行品德及人生观教育,便会索然无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