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保护演绎“双面绣”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464377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古城保护演绎“双面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州:古城保护演绎“双面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州:古城保护演绎“双面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州:古城保护演绎“双面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古城保护演绎“双面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古城保护演绎“双面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ww.itao.so 站在苏州市规划展示馆的城市规划模型前俯瞰,硕大的苏州立体地图铺展开来:位于中部的古城区建筑低平,东、西两边的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则是高楼林立。两者的鲜明对比,直观展示了苏州城市格局的变化而 2500 年的城市历史,就浓缩在了占地 2.3 万平米的苏州市规划展示馆中。其实,坐落于古城河畔的展示馆,本身就是苏州古城保护的产物。作为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的重要节点,苏式建筑风格的展示馆在 2003 年建设之初,就被确定为 2004 年第 28 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主会场,并建有全国唯一单设的古代馆这在业内无出其右。走进展示馆“曲巷深处”展厅,仿佛置身于苏州园林之中。石牌坊、九曲桥、花

2、窗格、飞檐翘角几乎所有的园林元素都能在这里找到。穿过蜿蜒窄巷,便是历史文化名城专题规划,这里展示了苏州古城保护的范围、原则和内容。 “平江图所画的古城河内的区域,现在全部纳入古城保护范围。另外还包括虎丘、留园和寒山寺三大片区,以及连接一城和三片的山塘河与上塘河,被称为二线 ,总面积达 22.63 平方公里。 ”展示馆接待部主任牛筠介绍说, “一城二线三片”是苏州在 26 年前确定的古城保护范围,此后历次规划修编均未更改。苏州人明白,祖先留下的遗产并非只为今日的人们所独享,只有加强古城保护才能实现文化传承。制定并坚守保护规划,通过立法保护各类历史遗迹,苏州始终怀着敬畏的态度,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以

3、期完整保护古城机理和风貌。 “苏州很早就确立了古城之外建设新城的发展思路,这就是为什么总规模型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原因所在。 ”苏州规划展示馆馆长唐荣寿说, “堵疏结合,巧妙化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为古城腾出空间,也为苏州腾飞开辟了新天地。 ”与此同时,古城作为活的机体,有 30 多万人生活其中,有机更新是必然选择。苏州通过街坊改造、街巷整治等措施既保护古城风貌,又使古城居民享受现代生活,保存古城的生命力。苏州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旧城改造,沧浪区 37 号街坊成为首批试点。苏州市政协委员、人称 “房地产界古建民居第一人”的史建华当时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改造一开始就处于两难境地,既要保持建筑

4、原有风貌,又要完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难度很大。 ”这个问题没有难倒苏州人。通过划分绝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普遍改善区和局部改造区,保护、保留、改善和改造多措并举,基础设施管线全部入地,这里的 1000 多户居民彻底甩掉了吊桶、马桶、浴桶、煤球炉。而甩掉“三桶一炉”的 37 号街坊,被誉为“苏州古城改造实现综合保护和更新典范 ”,并由此而延伸到平江、山塘、桃花坞等历史街区的保护性修复。苏州,一直在努力实现着古城的永续发展。“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 ,这是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对家乡的赞誉。古城和古建筑,构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传基因” 。而正是不遗余力地推进古城保护,苏州在近几十年狂飙突进的现代化

5、建设中,没有陷于千城一面的同质化泥沼,反而愈发凸显自己个性化的城市气质。本报记者 苏文龙 潘朝晖作者:苏文龙 潘朝晖(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 新华日报 )蹲点感言苏州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在尽可能保护古迹的前提下,规划全局、适当地向民生让路,是“双赢”的选择。只是, “适当地”有时知易行难。因此,在古城保护中,需要做到长远与眼前兼顾,保护与民生平衡,公开与调研并举。在75 岁的老苏州人潘君明家书房里,收藏着从南宋平江图 拓本到清乾隆时期、解放初期,再到 2007 年印制的近 20 张苏州城区地图。千年历史从纸页间翻过,苏州城宛如棋盘状分布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 “直到如今,

6、苏州城区基本上保留着伍子胥在公元前 514 年建造阖闾大城时的格局和框架。 ”潘君明说。有着 2500 多年建城史的苏州,它的古城保护有何经验?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怎样更好地融合?古城保护现状如何?格局尚存,古色古香从潘老先生位于城东东环新村的家出来,沿着长长的干将路往西走,运河以里便是苏州古城区了。放眼看去,多是两三层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房子,主要由黑白灰三种色调组成。拐了个弯,我们走到平江路上。这是一条沿河老街,从南宋的平江图第一次以地图形式记载以来,近 800 年间,它依然在原址保留着河路并行的格局和肌理。石板路边的小桥流水、巷陌中的寻常人家,流淌出清新盈动的江南诗意和沧桑厚重的历史气

7、息,还能令潘www.itao.so 老先生回想起小时候的记忆。再往前走,穿过几条巷弄,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观前街就出现在眼前。 “这是我们苏州人买东西的地方。 ”在潘老先生的回忆中,儿时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跟随父母来观前街“白相” (玩) 。尽管当年的小吃摊已不复存在,有些店号也迁了位置,但在潘老先生看来,这里的格局几乎未变,走过依然觉得亲切。 “改革开放以后,这里改造过几次,楼房翻新了,道路平整了,最难得的是地理位置没变,古色古香的味道还在。 ”现在的观前街头,依然热闹繁华。1982 年之后,这里就是步行街了。与很多城市的市中心“地标”建筑不同,这里的楼层以两三层居多。 “楼层不高,抬起头来

8、就能看到蓝天;也没了车子对道路的压力,行人可以慢慢步行。 ”这样的古址保护效果,潘老先生很满意。怎样避免“千城一面”?一体两翼,合理规划“苏州建城以来的格局,从大的框架上看差别不大,在自然地理上也是有原因的。 ”对街巷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潘君明认为,苏州城外有运河、城墙,内有纵横分布的河道和依河而建的房屋,每逢下雨,雨水便经河道流入太湖,不易遭遇水淹,所以能保存完好;建城之初, “城市格局就被框定了,除非大拆大建,否则框架上是难以变动的。 ”在城市化进程中,相对于很多城市的“千城一面” ,苏州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建城以来的格局根脉。在潘君明看来, “没有进行大拆大建”的城市规划思路功不可没。 “在上

9、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经济刚刚起飞时,苏州就开发新区,及时将工业项目转移到城外,因此古城才没有在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遭到大拆大建。 ”苏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相秉军说, “这是个根本原因。 ”在苏州市规划展示馆总体规划厅俯瞰总体规划模型,苏州立体地图一览无余:绿色的树木、蓝色的湖水之间,一条条道路交错纵横的版图上,视野开阔的古城区居中,东边和西边分别是高楼林立的工业园区和高新区。 “苏州古城保护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就是古城内新建建筑高度的控制。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邱晓翔介绍,目前,城市的空间轮廓保护了古塔组成的、高度在 3275 米的第一轮廓线,控制了高大古建筑组成的、高度在

10、1824 米的第二轮廓线;特别在 2003 年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出台以来,古城的建筑高度、色彩形式等都得到了更为严格的控制,高楼大厦几乎都建在城外,古城风貌得到了切实保护。怎样调和现实矛盾?留存古迹,兼顾民生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 690 处,在市区还有 237 处控制保护古建筑和 790 处古桥、古井、古牌坊、古砖雕门楼等古构筑物。 “在城建发展方面,古建筑、古遗迹的保护放在了显著位置。 ”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尹占群说,1998 年盘门景区的整治改造规划,经过了 15次易稿和 5 轮专家论证才得以开工; 20

11、03 年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从立项到选址,也请专家反复论证, “必要时,交通建设、市政规划要给文物保护让路” 。京沪高速铁路苏州段在规划之初,曾设想建在老京沪铁路附近。专家们经过调研考察,认为如果采用原线位,高铁线路必将靠近虎丘塔,由此带来的震动影响可能会损害到这座千年古塔。经反复论证,最终京沪高铁苏州段的线位远离了虎丘塔。保护古建筑就一定意味着不能动一砖一瓦吗?如何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更好地结合?“保护与建设如果发生矛盾,应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向民生让路。 ”尹占群认为, “文化遗产不应是影响百姓生活质量的累赘,而应给老百姓带来幸福感。背街小巷的整治就是一个例子。 ”

12、长期以来,住在传统民居内的居民相当多仍在使用“三桶一炉” ,用吊桶取井水,洗澡用浴桶,方便用马桶,做饭用煤炉。而一旦在老宅子里铺设水管、修建厕所,又难免要撬开地砖、破坏部分建筑结构。 “在把主体建筑保护好的前提下,辅助的基础设施是可以改造的,开挖翘起的砖面待完工后重新铺上,尽可能保持原有风貌。 ”尹占群介绍,2007 年 3 月苏州市城区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项目以来,已有 1000 多条街巷旧貌换新颜。老宅子里的居民通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抽水马桶,感受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便利。作者:姚雪青(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苏州馆内的苏州刺绣表演让游客流连忘返。韩胜宝 摄 游客走过苏州馆内散发浓郁

13、苏州韵味的一幅装饰画。韩胜中新网苏州 4 月 26 日电 题:苏州馆象“双面绣”www.itao.so 展示古城保护与更新中新社记者 韩胜宝 25 日是上海世博会试运行的第五场,记者来到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苏州馆。当日近 40 万人如潮水般涌进世博园区内,而位于浦西的苏州馆人流如织,游人青睐粉墙黛瓦的姑苏风格,不亚于浦东园区的外国馆。 “这就是独一无二的姑苏风格” ,苏州馆范馆长对记者说, 苏州馆古建筑采用灰黑两色,这是苏州城市的主色调。它以“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为主题,成为上海世博会国内惟一入选“最佳实践区”案例的地级市,也是惟一入选“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主题案例的城市。毗邻邻威尼斯馆的苏州馆,

14、展出面积 488 平方米,分上下 2 层。设计者巧妙地用代表苏州元素的实物将这一概念性的主题完美地演绎,展示了一个古典与时尚的双面苏州。走进苏州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苏州小庭院:古井、竹子、假山、湖石、竹子,仿佛走进了一户典型的姑苏人家。电梯门也刷成白色,中间还贴着一幅桃花坞木刻年画“一团和气” 。石拱古桥的墙上是一幅大型水墨画,勾勒出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 “姑苏人家”在建造时,运用了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手法,一面花窗正对着威尼斯厅,而在威尼斯厅喝着咖啡也能看到苏州厅。东西方两座水城就以独特的方式,在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上牵手。走过古桥,墙上是各种字体写成的“百苏图” ,8 个大屏幕上播放的是由

15、疯狂的石头 导演宁浩导演拍摄的世博会苏州官方电影,投影在地幕上打出绽放的荷花,充满了水墨江南的韵味。在一楼的互动服务区,一条 8 米长的动态姑苏繁华图 ,通过云雾或水墨效果将古代苏州的繁华场景,转换为现代苏州的全新盛景。一组古典园林小品,每一处都是精挑细选,最难能可贵的是全部为真品。苏州馆 2 楼有一个 20 平方米的“苏州园林造园艺术互动体验区” ,以未完工的苏州园林雏形为展示对象,漏窗、砖雕、石雕、木雕半成品和成品,以真人、实物、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展示苏州园林的造园过程。馆内,刺绣、木刻等苏州工艺绝活展示,苏州评弹、昆曲表演,吸引大批游客欣赏。下楼出口处有 3 分钟的盛世滋生图 等讲解,参观过程中还穿插苏州历史、典故、名人等的讲解、介绍,体现老苏州、新苏州和洋苏州的融合,让游客流连忘返。苏州馆充满了江南生活气息,她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苏州是人类最宜居的栖身之所,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内地是不多见的。(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世博记者 杨天弘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青石板路历经千年风雨后,如今的姑苏城依然将古城风貌演绎得有致有韵。今天,主题为“实践古城保护与更新,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世博城市沙龙活动在苏州古镇举行。来自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的 30 余名案例馆馆长及代表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