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求诸己》教案语文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63845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求诸己》教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求诸己》教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求诸己》教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求诸己》教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求诸己》教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求诸己》教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求诸己》教案语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频编辑新星 视频编辑新星 求诸己教案教学目的: 1、 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2、 积累本文设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重点: 1、 掌握重点的诗词和虚词。 2、 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 教学时数: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解题 “诸” , “之于”的合音,兼词,在这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介绍孔子对弟子的思想品德提出的一系列标准。 二、 分析语段 4.14 章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

2、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 孔子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申说这个话题呢? 这大概与他一生追求“克己复礼” ,周游列国而“累累如丧家之犬” ,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分不开。可以说,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这是他终身未能解开的一个“情结” 。不然的话,为 什么一向微言大义的圣人在这个问题上竞如此唠唠叨叨地说个不 停,听来总让人感到是在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呢? 不过,话虽如此说,但圣人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所开的药方 对于那些怀才不遇者,怨天尤人者倒的确能起到强心镇静的作用 哩。 更何况,无论别人知不知道自己,了不了解自己,苦练内功, 增强才干总是不错的罢。14.42 本章里

3、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读解】 儒学的进修纲要 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修己就是修身,安人就是齐家, 安百姓就是治国平天下。安人安百姓都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之上。 ” 这么说来, 大学所列的修、齐、治、平进修阶梯,实际上 上已由孔子在这里亲口说出来了。 那一段是不是儒学进修的纲领性文字呢? 这当然也不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 不过,从我做起,首先解放自己,然后是家人,然后是全社 会的人,这倒正是儒学的进修历程。一言以蔽之,由内而外,由己及人,修身正己而天下平。

4、 7.3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视频编辑新星 视频编辑新星 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 ,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读解】圣人的忧虑 圣人的忧虑当然都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反映和社会现实的 照,不然的话,他忧虑什么呢?更进一步说,圣人所忧虑的四种现象实际上又不只是他所处 的那个时代才有,而是每一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可能出现的过病。 不讲品德修养,不讲学问,不讲正义的原则,不改正缺点错误,只讲

5、金钱,只讲赚钱之术,唯利是图,有钱就是大哥。这些现象,难道我们还见得少了吗?“读书热”在哪里?“学问热”在 哪里?“雷锋精神”又在哪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更不 用提了!所以,圣人真是“一肩挑尽古今愁” ,连他的忧虑也是“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他的救世主义的精神,至今不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吗? 7.30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 “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5.8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

6、其评价标准就是“仁” 。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 ,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第二课时 6.12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读解】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走不走得到是能力问题,走不走却是态度问题。 画地为牢,裹足不前,这是知难而退,自甘堕落。所以孔子 深恶

7、痛绝,当面驳斥冉求的说法。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背登攀。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那, 只要肯立志,坚决地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走到哪步算哪一步。换句话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事实上就总会有 所收获。相反,凡事太功利主义,还没有开步就问终点何在,利益何在,期望值太高,太迫切,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结果便很 容易画地为牢,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甚至裹足不前,打 退堂鼓了事。 冉求正是想打退堂鼓,所以圣人予以激励,要求他开步向前走,哪怕“中道而废” ,也比停步不前好。 9.17【读解】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 孔子一方面感叹时光易逝,往事难再,另一方面以水为喻,

8、勉 励我们进德修业,都应该像那永不止息的河水一样,孜孜不已,不 舍昼夜。 视频编辑新星 视频编辑新星 无独有偶的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 曾感叹道: “人的脚甚至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体会与孔子是相通的。 他们所发出的感叹,在历史的甬道中回响,至今仍不绝于耳。 而这种感叹所包含的意义,还可以从各个方面延伸,引发我们思 考宇宙的奥秘,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如此等等。那可真是 亘贯古今的一大感叹啊! 9.23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

9、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后生可畏 一方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 ”另一方面是 “人到中年万事休”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既是鼓励,又是鞭策。 鼓励年轻人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茁壮成长,掌握足以让老 一辈感到可畏的本事。鞭策年轻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要虚 度了青春年华,到中年时仍默默无闻,一无所成。 说到底,还是下面这一段著名的话概括得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 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 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后生可畏”的生动形象写照。 一日之计在于晨,抓住了晨光,后面的事

10、情就大有时间可做了啊! 17.22【读解】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孟子说得更为尖刻:“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 ”(膝文公上 ) 虽然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个是仁者叮咛,一个是智者雄 辩,但两人所表达的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要求有所学,有 所思,有所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反对好吃懒做,消极无聊 地打发日子。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能够真正做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什么也不想的人其实是很少的。说不定这本身还是一 种难能的修养,一般人就是想修还修不成的坐定功夫呢?倒是在 经济发达,生活超过了温饱线以后,一些人无所事事,闲得无聊, 似乎采纳了圣人的建议,没日没夜地

11、打起麻将来了。圣人若是知 道了这情况,会不会感到哭笑不得呢? 5.27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吗?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还只是第一个层次上的问题。第二 个层次上的问题是,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但不愿意正视,不 愿意作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或者,用孔子的话来说,不愿意 “自讼”-自我

12、诉讼,自己审判自己,这实际上牵涉到感情与理 智的问题。就理智的冷静分析和批判而言,人往往也会发现自己 的缺点和错误,也认为应该自我批评并加以改正才好。 但就感情 的倾向而言,人总是习惯于自己原谅自己,自己为自己找出一些 辩护词,最视频编辑新星 视频编辑新星 后是自己做了自己的法官,作出“无罪释放”的判决。 第三课时 19.21 在“晋灵公不君”的故事中,士会劝晋灵公说:“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 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 认

13、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 失为君子的风度。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有地位的君子,也就是领导人来说,就 像太阳、月亮一样,居于高处,并且大家都看惯了他光辉的形象, 不像一般人,亮不亮没关系,反正也没人注意。居于高位的领导 人一旦犯错误,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就像太阳、月亮一样,稍有 有一点点黑,就被人们觉察到了,所以尤其需要谨慎,一言一行 都要注意。当然,你一旦改正错误,那也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因 为大家都仰望着你嘛。 以上两方面就是子贡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的意思。不过,孟 子认为,古代君子的过错的确如子贡所说,像日食月食一样,但 他所处那个时代的所谓“君子” ,却是将错就错

14、,文过饰非,已完 全没有“日食月食”的风度了。 (孟子公孙五下 ) 孟子距子贡的时代并不很遥远,而我们今天距孟子的时代却 是远之又远。 “君子”之过,是如日月之食让人仰望,还是将错就 错,文过饰非呢? 19.8【读解】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就是圣贤也仍然要犯错误。关键是看你对待犯错误的态度,就从这态度上又可以看出你的品 德修养。孔子已经反复说过:“过则勿惮改。 ”(学而 ) 、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都是要求我们 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 7.31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表明孔子的确在为鲁昭公袒护,即“为尊者讳” 。孔子以维护当时的宗法

15、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 闻过则喜 鲁昭公违背了同姓不通婚的规矩,所以被陈国的司寇认为不懂礼。 看来,古人还懂得同姓不通婚的优生学哩。 当然,我们在这里不是讨论优生学的问题,而是讨论孔子闻 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 己的缺点错误就高兴的问题。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跳起 八丈高,横眉毛竖眼睛就不错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有幸”的感 觉呢? 不过,仔细想想孔子所说的话,想想他为什么会听到别人说 自己的过错便感到“有幸” ,的确也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自己有了错误别人能指出来,总比自己有了错误没有 人愿意或没有人敢给你指出来好啊。尤其是做领导的,做师尊的 如果没有人愿意或没有人敢给你指出缺点错误,那你多半都已成 了孤家寡人了罢。须知, “孤家寡人”是皇帝的自称,高高在上 脱离群众,在这个早已废除了帝制的民主时代,你能够生存得下去吗? 所以,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当听到别人指出你 的什么过错时,一定不要恼羞成怒,暴跳如雷,而要学习学习圣 人的涵养,闻过则喜,把它当作一件“幸事”接受视频编辑新星 视频编辑新星 www.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