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分类汇编十三电学实验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463814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分类汇编十三电学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分类汇编十三电学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分类汇编十三电学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分类汇编十三电学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高考分类汇编十三电学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分类汇编十三电学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分类汇编十三电学实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学实验1. (全国新课标 I 卷,23) (10 分)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 60C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 c时就会报警) ,电阻箱(最大阻值为 9.) ,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 U,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 1R(最大阻值为 10) ,滑动变阻器 2R(最大阻值为 20) ,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 U约为 8V, cI约为 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mA时,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 60C时阻值为65.。(1) 在答题卡上完成待调节的报

2、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2) 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填“ 1R”或“ 2”) 。(3) 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固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_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填“a”或“b” )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_。将开关向_(填“c”或“d” )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_。(4) 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答案】(1)如下图(2) 2R(3)650.0,b,接通电源后,流过报警器的电流会超过 20mA,报警器可能损坏c,报警器开始报警【解析】热敏电阻工作温度达到 60C时,报

3、警器报警。故需通过调节电阻箱使其电阻为 60C时的热敏电阻的阻值,即调节到阻值 650.0,光使报警器能正常报警,电路图如上图 18VU,当通过报警器的电流 1mA2cI,故电路中总电阻 cURI,900R,故滑动变阻器选 2R。2热敏电阻为 650.时,报警器开始报警,模拟热敏电阻的电阻器阻值也应为 650.为防止通过报警器电流过大,造成报警器烧坏,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 b 端2. (全国新课标 II 卷,23) (9 分)某同学利用图( 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 2.5V 的电压表 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 R(最大阻值 9.) ,滑 V动变阻器 1R(最大阻

4、值 50) ,滑动变阻器 2R(最大阻值 5k) ,直流电源 E(电动势 3V) ,开关 1 个,导线若干图 a实验步骤如下:按电路原理图( a)连接线路;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 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 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00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 (填“ 1R”或“ 2”) 根据图( a)所示电路将图( b)中实物图连线图 b实验步骤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 630.,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 (结果

5、保留到个位) 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 (填正确答案标号) A 10B 250AC 50AD 1mA【答案】 1R 25203 D【解析】实验原理类比于半偏法测电表内阻电压表所在支路的总电压应该尽量不变化,即滑动变阻器选最大阻值小的即选1R 略 近似认为电压表所在电路的总电压不变,且流过电压表与变阻箱的电流不变, 2.5V则 4250VR 由欧姆定律可知,U.=1mAI满满3. (全国新课标 III 卷,22)某同学用图中所给器材进行与安培力有关的实验。两根金属导轨 ab 和 1ab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足够大的电磁铁(未画出)的 N 极位于

6、两导轨的正上方,S 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下方,一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且两导轨垂直。(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电路,且在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2)为使金属棒在离开导轨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议:A.适当增加两导轨间的距离B.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C.适当增大金属棒中的电流其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答案】 (1)如图所示(2)AC【解析】滑动变阻器应限流式解法, (2)F=BIL 可得适当增大导轨间距或增大电流,可增大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根据动能定理: 21Fsfmv可知金属棒离开导轨时的动能变大,即离开导轨时的速度变大,AC 正确

7、;若换用一个更长的金属棒,但金属棒切割磁感线4的有效长度即导轨间的宽度不变,所以对最后的速度没有影响,B 错误。4.(北京卷,21(1) )热敏电阻常用于温度控制或过热保护装置中。图 1 为某种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的阻值 R 随温度 t 变化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这种热敏电阻在温度上升时导电能力_(选填“增强”或“减弱” ) ;相对金属热电阻而言,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影响更_(选填“敏感”或“不敏感” ) 。【解析】 (1)由于温度越高,热敏电阻越小,即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则导电能力越强,根据图像可知热敏电阻在相同的温度范围变化时,阻值变大,则越敏感。5.(上海卷,27.) (6 分)在“用多

8、用电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实 验中(1) (多选题)用多用电测电流或电阻的过程中(A)在测量电阻时,更换倍率后必须重新进行调零(B)在测量电流时,更换量程后必须重新进行调零(C)在测量未知电阻时,必须先选择倍 率最大挡进行试测(D)在测量未知电流时,必须先选择电流最大量程进行试测【答案】A,D【解析】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更换倍率后都必须重新进行欧姆调零,选项 A 正确;测量电流前需要进行机械调零,更换量程时不需要进行再次调零,选项 B 错误;在测量未知电阻时,必须先用电压表测试电阻内是否带有电源,再大致估计电阻大小选 择大致倍率,故选项 C 错误;在测量未知电流时,必须选择电流最大量程进行测

9、试,避免电表烧坏,故选项 D 正确。(2)测量时多用电表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若选择开关处于“10V”挡 ,其读数为 ;若选择开关处于“10”挡,其读数为 200 (选填:“大于” , “等于”或“小于” ) 。5【答案】5.4;小于【解析】若选择开关处于“10V”挡,则电表的最小刻度为 0.2v,此时读数为 5.4v;若选择开关处于“10”挡,欧姆表的中央刻度为 15,此时指针指示未知小于 15,所以读数应该小于 150,故小于 200。6.(上海卷,28.) (7 分)“用 DIS 描绘电场的等势线”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1) (单选题)该实验描绘的是(A)两个等量同种 电荷周围的等

10、势线(B)两个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等势线(C)两个不等量同种电荷周围的等势线(D)两个不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的等势线【答案】B【 解析】该实验中,用 A、B 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一个带正电另外一个带负点,模拟等量异种电荷产生的电场,所以选项 B 正确。(2) (单选题)实验操作时,需在平整的木板上依次铺放(A)导电纸、复写纸、白纸(B)白纸、导电纸、复写纸(C)导电纸、白纸、复写纸(D)白纸、复写纸、导电纸【答案】D【解析】在 实验中,最上边一层是导电纸,这样才可以使 A、B 接线柱电流通过导电纸;接下来依次是复写纸和白纸,实验过程中在导电纸上找到电势相同的点,需要用探针在导电纸上作标

11、记,标记通过复写纸就印到最下层的白纸上。(3)若电压传感器的红、黑探针分别接触图中 d、f 两点(f、d 连线与 A、B 连线垂直)时,示数小于零。为使示数为零,应保持红色探针与 d 点接触,而将黑色探针 (选填:“向左”或“向右” )移动。【答案】向右【解析】据题意,只有当指针示数为零时才说明两点的电势相等,现在保持红色探针与 d点接触,为了保证电压表示数为零,需要使黑色探针与红色探针电势相等,则要把黑色探针向右移动。7.(天津卷,9(3) )某同学想要描绘标有“3.8V,0.3A”字样小灯泡 L 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测量数据尽量精确,绘制曲线完整,可供该同学选用的器材除了开关,导线外,还有

12、:电压表 1V(量程 03V,内阻 等于 3k)电压表 2(量程 015V,内阻等于 15k)6电流表 1A(量程 0200mA,内阻等于 10)电流表 2(量程 03A,内阻等于 0.1)滑动变阻器 1R(0 10,额定电流 2A)滑动变阻器 2(01k,额定电流 0.5A)定值电阻 3(阻值等于 1)定值电阻 4R(阻值等于 10)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该同学描绘出的 I-U 图像应是下图中的_【答案】电路如图;B【解析】用电压表 V1和 R5串联,可改装成量程为 53()(1)4gUrRV的电表,量程为 200mA 的 A1与定值电阻 R4并联改装成量程为

13、 40.gIA的安培表,待测小灯泡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电路;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故该同学描绘出的 I-U 图线应该是 B.8.(江苏卷,10) (8 分)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 R 随温度 t 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 10 , R 随 t 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7实验时闭合 S,先将开关 K 与 1 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1, 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 I1, I2,然后将开关 K 与 2 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 I1, 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 R1, R2,(1

14、)有以下两种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A)量程 0100 mA,内阻约 2(B)量程 00.6 A,内阻可忽略(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 9.9 调节至 10.0,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 a”、 “b”、 “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将旋钮 a 由“0”旋转至“1” 将旋钮 b 由“9”旋转至“0”将旋钮 c 由“9”旋转至“0”(3)实验记录的 t 和 R 的数据见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 R-t 图线由图线求得 R 随 t 的变化关系为 R=【答案】 (1)A (2)(或) (3)见下图 0.04t+8.8(0.04 t+8.60.04t+9.0 都算对)8【解

15、析】 (1)已知电源电动势为 1.5V,R 在常温下的阻值为约 10,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常温下电路的电流最小,约为 75mA,所以电流表选择 A;(2)先将旋钮 a 由 0 旋到 1,然后将个位数及小数位旋转至 0,所以顺序为;(3)描点画图,如图所示,由图线可求 R 随 t 的变化关系为 R=0.04t+8.89.(四川卷,9)II (11 分)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待测电源(电动势约 3V,内阻约 2) ,保护电阻 R1(阻值 10)和 R2(阻值 5) ,滑动变阻器 R,电流表 A,电压表 V,开关 S,导线若干。实验主要步骤:()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 和相应电流表的示数 I;()以 U 为纵坐标, I 为横坐标,作 UI 图线( U、 I 都用国际单位) ;()求出 UI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 k 和在横轴上的截距 a。回答下列问题:(1)电压表最好选用_;电流表最好选用_。A电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