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63812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主题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主题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主题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题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2009 年 6 月 11-14 日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论文征集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和中华传播研究学会将于 2009 年 6 月 11-14 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召开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现征集会议论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这种联系与交流不仅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人类文明的融合影响深远。遗憾的是,由

2、于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差异,中国与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交流并不顺畅,其中充满了误解、陈见,有时甚至演化为敌意和冲突。这些活生生的跨文化交流障碍人际层面、组织层面和大众传播层面应该成为跨文化交际/传播研究的重要选题。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已超越历史上任何时期。跨国旅游、跨国商务、跨国教育、跨国文化与体育活动、跨国大众传播、跨国网络传播等丰富多彩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构成了跨文化交际/传播研究取之不尽的样本和检验研究成果的试验场。本次研讨会将以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为主题,从人际交际、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视角全面切入,关注中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结合跨文化交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本学科

3、的发展开拓空间,为和谐世界的构建贡献智慧。一、论文选题范围跨文化交际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与理论 跨文化交际调适 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管理 全球工作场所中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与协商 跨文化符号学 跨文化语义学 跨文化语用学 跨文化修辞学 跨文化心理学 跨文化社会学 跨文化网络交际 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媒体 语言与社会 语言态度 语言政策 文化与认知 迅猴百度文库批量上传下载刷分全能助手软件 http:/ 文化与语言多样性 文化与翻译研究 少数民族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医患交流(健康传播) 跨文化商务交际 跨文化组织传播与管理 跨文化谈判与调解 跨国公司的跨

4、文化发展战略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伦理2 跨文化交际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习得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 跨文化交际学科建设 其他与跨文化交际相关选题跨文化传播研究 跨文化传播的概念与理论 跨文化传播历史 跨文化新闻传播 跨文化影视传播 跨文化网络传播 跨文化政治传播 跨文化宗教传播 跨文化广告传播 跨文化大众传播文本研究 跨文化大众传播组织研究 跨文化大众传播受众/接受/影响研究 跨文化传播策略 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大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中国国际形象 中国对外大众传播 中国文化在域外的传播、接受与影响 外国文化的在华传播、接受与

5、影响 跨文化危机管理与传播 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传播与身份建构 跨文化传播、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与世界文化生态 跨文化传播、种族中心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 全球与地方 跨文化传播与和谐世界 跨文化传播与人口流动 性别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 社会学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 旅游与跨文化传播 传媒素养 跨文化传播伦理 跨文化传播研究方法 其他与跨文化传播相关选题比较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中外价值观比较 中外宗教比较 中外生活方式比较 中外习俗比较 中外文化禁忌比较 中外文学比较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当代中国文化特性与走向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身份 其他与比较文化研究相关选题二、会议形式本次会议将采取大会主旨发言(keyn

6、ote speech) 、小组论文发言(session)和专题讨论(workshop)三种形式。主旨发言人选将由会议学术委员会确定。小组论文发言包括指定组合和自由组合两种形式,前者由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委会根据所提交的论文主题进行组合,后者由会员在会前自由协商确定小组发言主题和论文人选(提倡论文发言人组合的跨学科、跨学校和跨国背景) ,经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委会批准设立。小组论文发言每场 45 分钟,一般由 6 人组成(1 位主持人、4 位发言人、1 位点评人) 。专题讨论围绕一个共同主题进行有准备的口头发言和深度讨论,充分地交流互动;讨论主题(前沿性选题、原创性观点)和人选(5-10 人)由各专

7、题讨论的主持人负责提出,经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委会批准设立。三、论文摘要及相关要求3个人论文:需提交论文摘要(中、英文各 200 字左右)与学术简介(300 字左右) ,并请在简介中注明联系方式(包括个人电话与电子邮箱) 。小组论文发言:以自由组合形式参会,需提交小组提案(300 字左右) ;主持人、论文发言人和点评人的学术简介(每人 300 字左右,并请注明各自的联系电话与电子邮箱) ;以及每篇论文的论文摘要(各 200 字左右) 。采取小组方式参会的与会者请由小组主持人统一提交上述所有文件,无须再以个人方式重复提交。专题讨论:需提交讨论提案(800 字左右) 、主持人及小组成员的学术简介(每

8、人 300字左右,并请注明各自的联系电话与电子邮箱) 。上述所有文件请以 word 文档格式提交到会议注册网站:http:/。如有问题请咨询:(国内学者) ; (国际学者) 。提交论文摘要及相关文件的截止日期为 2009 年 1 月 1 日。提交论文全文的截止日期为2009 年 5 月 1 日。经论文评审委员会推选的由与会的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员提交的论文将收入论文集,论文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会议工作语言:英语和汉语。会议鼓励用英语撰写论文和发言;欢迎汉语论文和发言。组委会将根据发言语言进行分组,大会主旨发言采用英语。四、会议费用会务费(含资料费):会员:600 元,学生 300

9、 元(凭有效证件) ;非会员:950 元(约合140 美元) ;国际学生和随同人员 80 美元。交通、食宿费用自理。住宿标准:双人标准间:140 元/人/ 天;公寓楼单间:100 元/人/天餐费标准:120 元/人/ 天会费缴纳:请在 2009 年 6 月 11 日报到时以现金方式缴纳会费。(注:会议报到时可现场报名加入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报名费 100 元)五、会议主席贾玉新教授: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孙有中教授: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陈国明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秘书长、中华传播研究学会前会长、美国罗得岛大

10、学教授六、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胡文仲: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七、会议组委会主席:孙有中、徐建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副主席:刘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秘书处:张春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段长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刘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八、会议合作单位主办: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4协办: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中华传播研究学会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九、会议联系人国内学者:;国际学者: 咨询电话:010-8881 6986; 传真:010-8881 6791会议网站:http:/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二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邮编:1000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