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各大题应试要点梳理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463718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各大题应试要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各大题应试要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各大题应试要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各大题应试要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各大题应试要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各大题应试要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各大题应试要点梳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 高考全国卷语文各大题应试要点梳理旭川中学 刘洪 2016、5、9一、现代文小阅读:第一步: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标出自然段,在文中圈点标注命题点(数量词、程度词、范围词、频率词、时间词、是非词、代词(包括对象词)、关联词、关系词和观点句、关键句);明确文章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再认真审读题干,明确要求: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是理解题还是分析概括题。第二步:找: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找准信息区,找全信息点(信息点可能来自不同的段落);找信息与原文表述的差别。第三步:三个比对:1.所有选项与原文比对,

2、查看有无增删替换错乱搭配。一比对词语:1 范围、程度词:全部、都、全、一些、部分、所有、人人、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等命题设误点:把部分说成整体、或把整体说成部分,扩大与缩小(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偶尔与往往、轻度与严重等,设误类型:混淆范围,程度不当;2 时间词:比对文中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等命题设误点: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涉及已然与未然、可能与必然等,设误类型:混淆时态3 指代词:之、其、此、这、那、它等命题设误点: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陈述对象方面的,设误类型:偷换概念4、是非

3、词: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有、一定、接受、顺利、出现、没有、每、无、无非、拒绝、妨碍等设误点:有意将材料中肯定的词设置成否定的词或者相反,设误类型:混淆是非二比对关系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间的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义时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因果、条2件、假设、总分等关系。比对关注:选项句中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命题设误点:因果混乱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的语句错断为果,果的语句错断为因。二是强加因果,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第三是选项结果与原文一样,

4、但把原因换掉了。设误类型:因果颠倒、强加因果、变换原因三比对依据和结论论述类文章仍然是议论文,三要素:论点(文中的观点句、结论句)、论据(说理的依据、事实材料、数字等)、论证(原因材料,条件材料与观点结论之间的关系)。比对关注点:1 选项句和原文中陈述对象、被陈述对象的位置,2 比对选项句中原因条件结论是否有依据命题设误点:1 选项将原文中的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据不合逻辑。2 选项所述原因、条件、结论在原材料中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设误类型:主客颠倒、无中生有、偷换依据、偷换结论2.如果题干有对“ ”的理解描述等字样,所有选项与题干比对,看讲的是不是同一个问题。第四步:明

5、确错因,识别陷进:注意十大陷阱:1、过于绝对 2、以偏概全 3、混淆时间4、模糊范围 5、无中生有 6、偷换概念 7、张冠李戴 8、强加因果 9、已然未然 10、答非所问二文言文阅读:解题步骤:1 整体快速阅读,粗略弄懂大意建议:先看一下题目中的内容与观点概括分析表述题,据此可以帮助你快速弄懂原文大意,快速理解甚至翻译原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借题接文)。对弄不懂的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弄不懂的个别句先跳过去,不要过多纠缠。2、依据文本特征,把握主要信息3、反复揣摩,以求正确答案。要熟悉基本的文言知识:18 个常见虚词,120 个常见实词,课内学到的文言知识,翻译句3子的基本方法。时间:15 到 2

6、0 分钟,要变“轻读重解”为“重读巧解”,10 分钟速读,细读,弄懂文意后再做题。(600800 字)文言断句题。做文言断句题首先找标志词:1 句首标志词。例:发语词“夫”“盖”“且夫”“若夫 ”“嗟夫”等;时间词“是时”“既而“俄而”“乃今”“有顷”“昔者”等;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汝(女)”等疑问词“何”“孰”“安”“胡”“奚”“焉”等。双音虚词“何以”“得无”“大抵”“是故”“然则”等。2 句中标志词语。例:助词“之”,连词“而”,介词“于”,对话标志词“曰”“云”“言”“道”“谓”“语”“对”“白”等,它们主要在句子的中间位置。3、文化常识参看所印发的资料:当代中学生

7、报内容4、 句尾标志词语。主要是语气词“者”“也”“矣”“ 哉”“乎”“耶(邪)”“焉”“耳”“欤”“而已”等。5、文言文信息筛选四步走:一、整体理解,初步筛选:主要人物在文中的语言、行为、表现的人物性格及其价值取向:几件事,几个人、人物间有何关系二、研读题干明确方向:注意精细性要求三、回归原文揣摩用意:选项信息是否正确只有回归到原文的语境仔细揣摩,才能准确把握。初读筛选信息,去粗取精再读依据选项内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把握其信息指向。四、细心分辨、识别障碍、排除干扰审清题干回归原文比较遴选仔细比对,识破陷阱一比对时间:故意颠倒搞错时间,善抓时间词,破时间错误陷阱4二比对地点:选项中人物行为、

8、事件发生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破除地点错误陷阱三比对人物:是否张冠李戴四比对关键细节:对原文关键细节故意错解,错误细微,细心比对破“曲解文意”陷阱五比对添加内容:故意添加貌似合理的内容,可能无中生有。六比对因果关系:是否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一定要与原文比较一下其因果关系是否恰当6、翻译可按以下步骤: 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按单音词译成双音词的方法对译出来。再将难于翻译的字词找出来,这些往往是得分点的字词。对这些不懂的字词首先搜索教材上学过的意思。最后梳理答案,把字词的意思连贯起来,译成通顺流畅前后协调的语句。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

9、,忠实于原文。答题步骤:勾划人物姓名,翻译时回看人物的名,如果是对话中讲自己的名,要翻译为我,称对方的字要翻译为“您”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年代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最后一步:将写在草稿上的翻译抄到答题卷上!总结翻译题解题步骤: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第二步:找得分点、找出关键词

10、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5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调整至答题卷。文言文翻译技巧口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国年官地,保留不译;单音词语,双音换替;遇到通假,换回本字;古今异义,仔细辨析;虚词无义,删去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前置后置,调整语序;被动判断,语气清晰;固定结构,不要乱译;修辞用典,辅用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三、古典诗词鉴赏鉴赏古典诗词诗歌,要了解常用意象,掌握常用术语,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一)古典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1 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

11、词、叠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3、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和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对比渲染)着手,分析其艺术效果。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6、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二)古诗鉴赏表述:1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

12、、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2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烘托、渲染、抑扬、赋比兴、虚实结合、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6结构技巧有:伏笔、照应、铺垫、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承上启下等。形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情感类型: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

13、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思念亲友。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4、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4、言近旨远等。特别注意: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估计今年诗歌鉴赏中修辞考察分量不轻。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三)诗词答题方式汇总1、 炼字炼句型题目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提问变式: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7提问变式:某字对某种景象(意境)的描写(营造)颇有妙处,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1 )、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2 )、结合所在诗句

15、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A 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 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 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答题公式】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举例、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2、 炼字炼句型题目之诗眼(题眼)提问方式: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提问变式: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提问方式:请问全诗是如何以某字统摄全篇的,请具体分析。提问变式:这首诗歌是如何表现某字的,请作简要分析。【答题步骤】(1 )、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2 )、明确答题方向:A 、概括阐述每联(绝句以句为单位)如何体现照应诗眼某字的。B、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答题公式】词语+ 首联(首

16、句)如何体现诗眼某字尾联(第四句)如何照应诗眼某字+表达传递了什么情感。3、 提问方式:请问怎样理解诗歌某句,请结合全诗分析。提问变式:诗歌中某句颇受人赞扬,请具体说明。【答题步骤】(1)、分析该句或者描摹该句描绘的画面,(2 )分析手法。(3)、传递情感。【答题公式】释句+ 手法+ 情感二、形象型题目1、提问方式:诗歌塑造了什么样形象?有什么作用。提问变式:诗歌描绘出了某物象(意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说出。【答题步骤】8(1 )、引用原诗句(或者描绘诗歌画面);(2 )、概括出景物或者动物的形象;( 3)、指出该意象对塑造诗人形象或者抒发情感的作用。【答题公式】诗歌通过描写+塑造出形象+ 衬托作者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 提问方式:诗歌塑造(勾勒)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提问变式:诗歌通过哪些特征变现出某人的某种形象(身份)的?提问变式:某人的形象特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