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二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63364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初二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初二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初二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初二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初二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初二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初二第一次月考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南学校八年级物理阶段性测试一、选择题:(215)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表格中)1、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小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A杯子的组成材料 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 D杯子的价格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 “

2、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4、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出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A.用手机拔打放在真空中的 BP 机,BP 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 BP 机呼叫 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C.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5、在电视剧中,双目失明的武林高手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有特异功能 B他是根据回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C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失明 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判断声波传来的方位6、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

3、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7、在“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提出用大小相同的瓶子装上不同量的液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能产生有规则的声音。其中发声音调最低的可能是 ( )A. 盛水最少的 B. 盛水到中间 C. 盛水到 3/4 处 D. 盛水最多的8、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题号 1 2

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班级_姓名_成绩_29、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 )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B.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 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10、如右图,试管和大烧杯中都装有冰,当烧杯中冰熔化一半时( )A、小试管中冰也熔化一半 B、烧杯中的温度应高于 0C、试管中温度低于 0,不熔化 D、试管中冰温度 0,但不会熔化11、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

5、两杯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A、表面积大小有关; B、温度高低有关;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D、种类有关;12、我国古代的饮器中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 、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 、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D 、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通过液化方式获得水13、夏天,在盛有冰冻饮料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是 ( )A杯中的水渗透出来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6、而成的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跟人体出汗道理相似14、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0、39.在南极,最低气温可达89.若要测量南极气温,你认为应选用 ( )A.酒精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15、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 100 B只有第 2 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 100 C只有第 1 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 100 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二、填空题:(13

7、6)1、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_次声音,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 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 次声音。2、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的区别:(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不同(选填:音调、组别 1 2 3 4水的沸点/ 98.2 98.9 98.5 98.63响度、音色) (2)通过这一实验,你从中知道: 。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8、4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m/s);这种方法 (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4、春节期间,小明在自家的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开始绽放,3s 后听到它在空中的爆炸声。这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烟花爆炸的地方距离小明约 m。5、在工厂里,机器的底座一般利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做成,质量很大,可以减小机器的 ,从而减小 。这是从 减小噪声。6、如图,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还可以传递 。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 (音调/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

9、“大小” 。7、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蝴蝶从身旁飞过,但我们却没有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其原因是 _ 。8、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_;(2)_。9、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 2 米的铁棒(如图 1 所示) ,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 5 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

10、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10、如图 2,下面一幅图是从某冷饮厂广告宣传片中选取的。图中“白气”是_现象,请你指出其中违背科学规律之处:_。11、如右图 3 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 A 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_,过一段时间,容器 B 中的水温_(填“升高”、 “降低”、 “不变”) ,这个实验说明了_。12、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如图 4: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 这“白气”实质上是 _4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 ”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_,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

11、气不能_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_,形成“ 白气”“白气” 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_(选填“ 甲”、 “乙” )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13、如图 5 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 试管未碰底 ) 。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 1 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几种物质的沸点(1 个标准大气压)14、 “神舟”载人飞船由长征运载火箭发射,火箭与空气高速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科学

12、家为此研制了可耐几千摄氏度的高温材料,另一方面还在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毁火箭保护层的作用,这是因为这种材料在高温下 _,起到降温作用。15、小明从冰箱内拿出一杯自制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杯内的冰淇淋化了,杯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前者是_现象,后者是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后一现象的发生需要_ 热三、综合题:341、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 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请你对上

13、述现象进行解释.32、小丽选择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 ,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0将装有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实验中,注意温度变化的同时,应更多的观察_。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 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水 100 甘油 290煤油 150 酒精 785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如果以视线 A 读数,结果_(偏大/偏小/正确) 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 BC 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填“吸收”或“放出” )热,温度_(填“升高” 、 “降低”或“不变” ) ,第 10min 海波处于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 ,从图中,我们还能得出的_(一点即可) 。丁图是小丽绘制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