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讲义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626715 上传时间:2017-12-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肾衰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急性肾衰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急性肾衰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急性肾衰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急性肾衰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肾衰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肾衰讲义(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 性 肾 衰 竭,各种病因,肾功能在短时间(数小时、日、周)内急剧下降,临床综合征,突然少尿或无尿,进行性氮质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因学及分类,广义 肾前性 肾性 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狭义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多数学者认为,血Cr和BUN的进行性升高是诊断急性肾衰竭的可靠依据 血Cr进行性升高超过44.2mol/L/d 肌酐清除率(CCr)降至低于50ml/min 在原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CCr较原水平下降15%,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急 性 肾 小 管 坏 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ATN ),发病率: 最常见类型,占ARF 50-70% ,占肾实质

2、性急肾衰病因的60-90%。病 因 主要有二大类型:肾中毒、肾缺血肾中毒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肾毒性物质 高危因素: 年龄,特别是小儿和老年人; 血容量不足; 原有慢性肾脏病; 同时使用利尿剂; 高凝状态,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或多发性骨髓瘤状态; 短期内过大剂量、 疗程过长、重复应用肾毒性物质。,外源性肾毒物 肾毒性物质 抗菌药物 (占70%)为ATN 最常见病因: 氨基甙类占首位(70%);多肽类 ;粘菌素、万古霉素、头孢类(、代); 两性霉素B ; 磺胺类。 造影剂(220%):由于含碘造影剂的高渗透作用,低血容量和使用利尿剂可加重肾损害,一般发生在检查后的数小时至数天 。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

3、霉素类,D-青霉胺等。 利尿剂 :含汞利尿剂,大剂量甘露醇等到。 抗肿瘤化疗药物;顺铂、氨甲喋呤、丝裂霉素等。 有机毒物:有机磷农药、杀虫剂、灭鼠药、甲醇、甲苯等。 其它:麻醉剂、右旋糖酐、甘油注射液、抗病毒药(IFN-、Acyclovir、 Foscarnet 也可发生可逆性肾损害)、海洛因、非甾体消炎药。2. 生物毒素 :蛇、蜂、蝎、黑蜘蛛毒、鱼胆中毒、毒蕈。3 .重金属 :金、银、铜、汞、砷、铅等。4 .微生物:毒草素及其代谢产物,严重细菌感染,金葡菌败血症,G-杆菌败血,真菌感染,军团菌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内源性肾毒物1.色素毒: 体内血红蛋白异常增多;见于急性血管内溶血、异型输血

4、、免疫性疾病的溶血、中毒、疟疾、蚕豆病、黑尿热等。 骨骼肌断裂溶解、外伤持久昏迷致肌红蛋白尿 ; 剧烈运动、缺血、肌炎、低钾 “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主要是由于管型堵塞肾小管以及对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 电击伤:主要是肾血管收缩、肾缺血、管型堵塞以及小管直接毒性作用。 .其它 :多发性骨髓瘤的高钙血症、轻链蛋白肾毒性、高尿酸血症。,肾缺血在肾前性缺血基础上发生更持久更严重损害。有效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或由于休克,细胞外液量减少,严重感染,急性胃肠道感染、休克性肺炎、严重急性胰腺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等肾前性因素均可作为始动因素引起ATN。,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肾小管功能的改变

5、1肾小管阻塞 2肾小管内液回漏 缺血性肾损伤的细胞损伤机制 1ATP的生成减少 2细胞肿胀 3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高 4. 磷脂酶的激活 5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修复和再生,ATN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起病急剧,全身症状明显,病因不一,表现有差异。临床上分为三型:少尿型、非少尿型和高代谢型 。少尿型: 分为少尿或无尿期 、多尿期、恢复期。占70%,病理改变多为肾缺血。非少尿型:由肾毒物引起者,临床病程较短,病情也较轻。高代谢型:血肌酐超过177.8 mol/L/d ,尿素氮超过10.1mmol/L/d。多见于大面烧伤、外伤、大手术后、严重感染和败血症等。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中毒性神经

6、系统症状,常伴有感染、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血肌酐和尿素氮每天升高23倍,伴血钾进行性升高,二氧化碳明显降低,是引起死亡主要原因。,少尿与非少尿型ARF的不同特点,少尿型 非少尿型 常见病因 缺血 中毒、肾小球病尿量 400ml/d肾功能减退 严重 稍轻临床症状 严重 稍轻合并症 发生率高 发生率较低需透析治疗 多 少死亡率 50 30,少尿或无尿期,尿量减少:少于400ml/24h,100ml/d称无尿。少尿时间:12周, 短至数小时,最长达数月超过4周者要考虑肾皮质坏死或有其它加重因素。 少尿期越长,预后越差。进行性氮质血症:尿毒症各系统表现每天血Cr升高44.2-88.4 mol/L,

7、BUN升高3.6-7.1 mmol/L;每天血Cr超过177.8 mol/L, BUN超过10.1mmol/L/d为高代谢型。系统症状: 包括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骨骼和内分泌系统等,其中以消化系统症状最为常见和最早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厌食、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心血管系统表现: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包炎。神经系统:性格和神志改变出血倾向 :消化道出血 ,以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感染:约50%,最常见的部位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胆道和皮肤,甚至于至发生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感染是少尿期的重要死亡原因。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甲旁腺素及降钙素水平升高,

8、与低钙血症和肾功能损害有关。甲状腺素、性激素水平降低,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生长激素和胃泌素水平增高,上述改变在肾功能恢复后均恢复正常。糖代谢 :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现象,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失调水中毒:水控制不良,主要是补液过多,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临床表现为水肿,体重增加,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严重者出现头痛、抽搐、昏迷和眼底水肿。高钾血症:早期症状隐匿,无特征性表现;后期乏力、鼓肠、心率减慢、室颤、严重高钾血症可引起心跳骤停。但临床上血钾与表现可不一致。高血钾是发病一周内最常见死亡原因。早期透析可预防。代谢性酸中毒:乏力、嗜睡、呼

9、吸深大、快、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呼吸麻痹、和心搏骤停。低钙、高磷血症:常于少尿天后发生,低钙血症可抽搐,但高磷血症常症状不明显。,多尿期,尿量可多于400ml/d,以后逐日成倍增多,一周后多达3000ml/d以上肾功能恢复的标志。多尿早期仍可高血钾,血肌酐、尿素氮仍可上升;晚期可出现低血钠和 低血钾。易并发感染,心血管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仍可发生,并未脱离危险,死亡率可高达20% 。多尿期一般维持13周。,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肾功能:尿素氮和血肌酐恢复至正常肾小球滤过功能多于312个月内恢复肾小管功能恢复较慢,部分持续1年以上,尿比重低,渗透压低。少数严重病例永久性肾损害(

10、慢肾衰),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有轻-中度贫血尿液检查:对ATN诊断很有意义。尿量、尿比重(多在1.010-1.015)、 尿渗透压(低于 350mOsm/Kg,尿渗透压 / 血渗透压 15mmol/L),可不处理。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和HCO3在15-8 mmol/L,应予静脉补充碳酸氢钠或乳酸钠。对高分解代谢型或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患者,除补碱外应立即进行透析治疗。酸中毒纠正后,血中游离钙浓度降低,容易引起手足搐搦,可予10%葡萄酸钙1020 ml静脉注射。,高钾血症,严格限制含钾食物和药物(中药、抗血管紧张素药物、青霉素钾盐、库血)的摄入;积极控制感染、清除病灶和血肿、坏死

11、组织;当血钾超过6.5 mmol/L须进行紧急处理: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50% 葡萄糖50ml+ 胰岛素10U静脉注射,促进糖元合成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静脉补碱: NaHCO3 100200ml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10%葡萄糖酸钙1020ml +葡萄糖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可对抗高钾的心肌毒性作用 严重高钾应透析疗法:尤其是少尿或无尿患者,高分解代谢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的治疗,处理原则大致同内科保守治疗方法:治疗上以扩张血管,减轻前负荷为主,可选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早期透析疗法:超滤清除大量体液,有条件时提倡预防性透析,减少并发症。肾脏对利尿剂的反应很差。洋地黄制剂:效果不佳(心脏泵功能损害不严重),易中毒,应用时必须调整剂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