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603993 上传时间:2017-12-0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脑出血(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脑 出 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10%30%。高血压性ICH大多数发生在基底节的壳核及内囊区,约占脑出血的70%(图6-9),脑叶、脑干及小脑齿状核区各占10%。,壳核出血常侵入内囊和破入侧脑室,使血液充满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丘脑出血常破入第三脑室或侧脑室,向外损伤内囊;脑桥或小脑出血可直接破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第四脑室。,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 约半数ICH是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2、其他病因:抗凝或溶栓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

2、、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梗死性脑出血等;3、多发性脑出血:通常继发于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血管炎或窦静脉闭塞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刚果红染色呈橘红色,(二)发病机制 1、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样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瘤壁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高血压引起远端血管痉挛、导致小血管缺氧、坏死及血栓形成。,2、主要出血部位:脑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及外膜结缔组织均少,且缺乏外弹力层,随年龄增长及病变加重,脑内小动脉变得弯曲呈螺旋状,使深穿支动脉;自大脑

3、中动脉近端呈直角分出的豆纹动脉,受高压血流冲击易发生粟粒状动脉瘤,是脑出血最好发部位,故其外侧支被称为出血动脉。,高血压性脑出血通常在30分钟内停止,致命性出血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利用头CT对脑出血进行动态观察,发现20%40%病后24小时内血肿继续扩大,为活动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病 理,基底节的壳核及内囊区:绝大多数高血压性ICH发生,占脑出血的70%,脑叶、脑干及小脑齿状核区各占10%。,壳核出血常侵入内囊和破入侧脑室,使血液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丘脑出血常破入第三脑室或侧脑室。向外可损伤内囊;脑桥或小脑出血则可直接破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第四脑室。,二、病理病理检查可见,出血侧半球肿胀、充血

4、,血液可流入蛛网膜下腔或破入脑室系统;出血灶呈大而不规则的空腔,中心充满血液或紫色葡萄浆状血块,周围是坏死脑组织,并有瘀点状出血性软化带;,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受压,水肿明显,血肿较大时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和脑室移位、变形,重者脑疝;幕上的半球出血,血肿向下挤压下丘脑和脑干,使之移位、变形和继发出血,并常出现小脑幕疝;,如下丘脑和脑干等中线结构下移可形成中心疝;如颅内压增高极明显或小脑大量出血可发生枕大孔疝。脑疝是各类脑出血最常见的直接致死原因。急性期后血块溶解,吞噬细胞清除含铁血黄素和坏死的脑组织,胶质增生,小出血灶形成胶质瘢痕,大出血灶形成中风囊。,脑疝的类型及后果:.扣带回疝(大脑镰下疝)2.

5、小脑天幕疝(海马钩回疝)3.小脑扁桃体疝(枕骨大孔疝),三、临床表现(一)高血压性脑出血1、年龄、性别及季节:常在5070岁,男性略多见,冬春季发病较多。2、病史:多有高血压病史。3、前驱症状: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生,多数病前无预兆,少数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4、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重症发病时突感剧烈头痛,瞬即呕吐,数分钟内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大脑半球血供分布图,尸解可见狭长的脑深穿支动脉有粟粒状动脉瘤,其发生频率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基底动脉脑桥支、大脑后动脉丘脑支、供应小脑齿状核及深部白质的小脑上动脉分

6、支、顶枕交界区和颞叶白质分支。非高血压性性ICH多位于皮质下,无动脉硬化表现。,2、基底节区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70%,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全部60%丘脑出血占全部的10%。出血常累及内囊,并以内囊损害体征为突出表现,故又称内囊区出血;壳核又称为内囊外侧型,丘脑又称内囊内侧型出血。,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手术后10天,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内囊出血,(1)壳核出血: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所致。突发的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双眼球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出血最大可有意识障碍。出血量较小可仅表现纯运动、纯感觉障碍,不伴头痛、呕吐,与腔隙性梗死不易区分。,2、丘

7、脑出血:由于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表现内囊性三偏症状即突发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丘脑与壳核出血不同之处是:(1)上下肢瘫痪均等或基本均等,深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突出;(2)特征性眼征:如上视障碍或凝视鼻尖、眼球偏斜或分离性斜视、眼球会聚障碍和无反应性小瞳孔等;,(3)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下丘脑或破入第三脑室则出现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去皮层强直等。(4)小量出血或出血局限于丘脑内侧:症状较轻;(5)丘脑中间腹侧核受累:运动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表现;(6)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受累: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7)优势侧丘脑出血: 丘脑性失语(语音低沉、缓慢、无自发语言

8、、听觉及阅读理解能力障碍、语言流畅性减低、错语、重复言语);,(8)情感淡漠、欣快、视听幻觉,以及定向、计算、记忆障碍以及情绪低落等;(9)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节区出血。,(3)尾状核头出血: 属基底带区出血,较少见; 临床表现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颇相似,仅有脑膜刺激征而无明显瘫痪,头痛、呕吐及轻度颈强、Kernig征,可有对侧中枢性面舌瘫;或仅有头痛而在CT检查时偶然发现,临床上往往容易被忽略。,3、脑桥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多出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所致。出血灶多位于脑桥基底与被盖部之间。 大量出血(血肿5ml)累及双侧被盖和基底部。常破入第四脑室,迅即进入

9、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持续39以上、躯干热而四肢不热)、中枢性呼吸障碍、眼球浮动、四肢瘫痪和去大脑强直发作等,多48小时内死亡 小量出血无意识障碍,交叉性瘫痪和共济失调性偏瘫,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4、中脑出血 罕见。 但应用CT及MRI检查并结合临床已可确诊,轻症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不全瘫痪或Weber综合征;重症表现为深昏迷,四肢弛缓性瘫痪,可迅速死亡。,5、小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 多由小脑齿状核动脉破裂所致。 发病初期大多意识清楚或有轻度意识障碍。表现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等, 常见的临床特点是无肢体瘫痪;

10、轻症者一侧肢体笨拙。行动不稳、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无瘫痪;,较重症: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吞咽及发音困难,四肢椎体束征, 病侧或对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减弱; 晚期:瞳孔散大,中枢性呼吸障碍,最后因枕大孔疝死亡; 暴发型:突然昏迷,在数小时内迅速死亡;,出血量较大: 病情迅速进展,发病时或发病后1224小时内昏迷及脑干受压征象,可有面神经麻痹,两眼凝视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及病理反射等。,(六)脑叶出血 1、常见继发疾病:常由Moyamoya病、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淀粉样病变、肿瘤等所致,约占脑出血的10%。2、出血部位:顶叶最常见,其次为颞叶、枕叶、额叶,或有多发脑叶出血。,3、临床表现:头痛、呕吐、

11、脑膜刺激征及出血脑叶的局灶定位症状,如额叶出血可有偏瘫、Broca失语、摸索等;颞叶可有Wernicke失语、精神症状;枕叶可有视野缺损;顶叶可有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像障碍。4、抽搐:较其他部位出血常见; 5、昏迷:较少见;6、部分病例:缺乏脑叶的定位症状。,7、脑室出血 约占脑出血3%5%,由脑室内脉络丛动脉或室管膜下动脉破裂出血,血液直流入脑室内所致,又称原发性脑室出血。多数病例为小量脑室出血,常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血性CSF,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大量脑室出血常起病急骤,迅速出现昏迷、频繁呕吐、针尖样瞳孔、眼球分离斜视或浮动

12、、四肢弛缓性瘫痪及去脑强直发作等,病惰危笃,预后不良,多迅速死亡。,辅助检查,1、CT检查 :首选。发病后即示新鲜血肿,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脑组织移位和脑积水。脑室大量积血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变。严重贫血者出血灶等或稍低密度。动态观察进展型脑出血。,急性期,慢性期,脑出血超急性期1阶段,脑出血急性期,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及周围脑组织MRI表现较复杂,主要受血肿所含血红蛋白量的变化影响。超急性期(24h):血肿为长T1、长T2信号,与脑梗死、水肿不易鉴别;,急性期(2448h)等T1、短T2;亚急性期(3d

13、2w)短T1、T2信号慢性期(3w):长T1、长T2信号。随血肿缩小T2加权最终形成裂隙状低信号带。,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怀疑脑血管畸形、Moyamoya病、血管炎等可行DSA检查,尤其是血压正常的年轻患者应考虑以查明病因,预防复发。,4、脑脊液检查 脑压增高,CSF多呈洗肉水样均匀血性。因有诱发脑疝的危险,仅在不能进行头颅CT检查、且临床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时进行;怀疑小脑出血禁行腰穿。,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 50岁以上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应首先想到脑出血的可能。头颅CT可提供脑出血的直接证据。,2、鉴别诊断,无条件做CT

14、时应与脑梗死鉴别 对发病突然、迅速昏迷且局灶体征不明显者,应与引起昏迷的全身性中毒(酒精、药物、一氧化碳)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低血糖、肝性昏迷、尿毒症)鉴别,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头颅CT无出血性改变;,3、外伤性颅内血肿:多有外伤史,头CT可发现血肿;4、其他:(1)壳核、苍白球、丘脑、内囊、脑室周围深部白质、脑桥、小脑出血者,若有高血压病史,可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2)老年人脑叶出血,多为淀粉样脑血管病变所致;,(3)血液病及抗凝、溶栓引起的出血常有相应的病史或治疗史;(4)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引起者,需做头CT、MRI、MRA及DSA检查,脑卒中常为慢性病程中出现

15、急性加重。,治 疗,积极治疗,挽救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废程度和降低复发率。1、内科治疗2、外科治疗 3、康复治疗 4、特殊治疗,1、内科治疗(1)保持安静,卧床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90%以上。保持肢体功能位。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宜禁食2448小时,然后酌情安放胃管。,(2)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病后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或腹泻者,可适当增加入液量。维持中心静脉压512mmHg。注意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5070mmol/L,补钾4050mmol/L,糖类13.518g。,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ICP):脑出血后水肿约在48h达到高峰,维持35d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可选用:,甘露醇:短时间内明显升高血浆渗透压,形成血与脑组织间的渗透压差,甘露醇从肾脏排出时带走大量水分,约89甘露醇带出100ml水分;用药2030分钟后lCP开始下降,可维持46小时;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每68h一次,疗程710d;,如有脑疝形成征象可快速加压经静脉或颈动脉推注,暂时缓解症状。只能为术前准备提供时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者宜慎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