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施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59345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施评价问题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怎么上课?首先取决于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属于理想的课堂范畴,则是评价需要界定的工作。所谓考什么教什么,揭示的就是单向、单调评价体系对当前课堂教学生态的破坏和颠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传统教学评价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一、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根据资料分析及专家们的研究,传统教学评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评价目的与功能严重异化教学评价的目的本该是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传统及现有评价的目的及功能严重异化,表现

2、在:1、评价目的只作为奖惩的目的:为了考核教师(公开课的异化、末位淘汰等)、为了证明学校的实力、为了迎合家长及社会不合理的需求等。2、评价的功能萎缩为甄别学生,把学生区分为三六九等,以决定对其的不同对待。(二)评价内容的学业化传统的教学评价只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学业成绩又窄化为学科分数,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三)评价重心重“教”轻“学”化传统教学评价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教师的“教” ,注重教师教的行为,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 的行为。(四)评价手段单一化和唯量化传统评价主要以考试(测验)或练习、作业为主,甚至就以考试代替其它形式的评价;并且,评价的处

3、理方式又以量化的形式给学生定位,由此失去了许多富于意义、价值的东西。(五)评价主体局限化传统评价主体自上而下基本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生毫无发言权。在日常的教学评价中,只有教师是评价主体,教师掌控着评价大权。明年秋季,我市将全面拉开高中课程改革的帷幕,某种意义上,将我们当前骑墙于应试和新课程双重轨道之上的高中课堂教学,推到抉择的边缘。是坚守应试教育的堡垒,继续维持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态势;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革故鼎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秉承不同价值取向、操持不同思维方式、置身不同环境中的教师,在实际选择和取舍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彷徨和观望。作为当前国

4、情条件下一种最有力的导向,教学评价对此却不能不作出新的思考和清晰的回答。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学评价发展的基本走向(一)价值引导:体现时代的要求和特色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它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崭新定位,要求我们超越传统教育工具化的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如何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者行动

5、哲学,教育评价改革不能滞后,更不能置身事外。高中课堂教学评价首先需要明确回答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向何处去”的问题。乌申斯基在谈到课堂教学目的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时,曾经打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物奠基时,连要建筑什么东西都回答不出来,那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呢?课堂教学凝聚、蕴涵着一定社会的人们对于未来理想的人类社会以及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的价值追求与价值选择,新课程下高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二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目的决定方法,价值决定方向。教学评价在引导人们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时,必须强调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倡

6、导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交往合作,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 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一堂好课首先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先进教学理念的反映。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定位在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想方设法将一种预设的成人化、社会化的生活模式强加给学生,致使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际,颠倒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关系,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也成为课堂教学遗忘的角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赋予课堂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努力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如思想政治课程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

7、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其他学科,无论是语言、数学,还是人文、科学,都要敢于从教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增强教学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不能将物化的知识当作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人为割断课堂学习与火热生活之间的互动与共生。-注重学生的交往合作。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对学习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具有选择性,同时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和构建学生的完满精神世界为目标的教育主体之间的特殊的交往过程,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但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

8、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往、沟通和互动,基本处在一个个孤立和隔绝的状态。因此,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与结论。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所以,建立平等、民主的新

9、型师生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所谓“平等中的首席” ,那是新课程对教师课堂作用的崭新定位。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与对话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相遇而充实,师生在课堂上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境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有着力点和生长点。(二)主体参与:激发和彰显师生的个性态度决定一切,参与决定效果。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涉及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什么样的评价是有效的“好” 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谁参与,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参与。亨里认为,从实践的角度,被评价主体的参与,是一项评价成为好的评价的决定性特质。如果没有被评价主体参与其中,关于评价的目的

10、、运作和结果,就有可能被忽略、批评和抵制。传统的以分数为核心来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价体系,正因为只重视量化的物,而无视具体人的主体参与性,因而受到广泛的批评和抵制。在“左”的思想路线和急功近利的浮躁追求下,我们的课堂长期在错误的评价驱动下,盲目地跟在社会本位的各种要求后面跑,致使本来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和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成为“无人” 之域。事实上,人从来就不是完全听命于评价体系摆布的被动生存物。马克思早就说过,人是历史的创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人,像动物一样,服从着社会的各种法则,但除此之外,他还能积极地参与创造和改变社会生活形态的活动。”(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

11、为本,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并彰显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的个性,才会成为推动教师实践创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生力量。1.目标多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包含教师“教” 和学生“学”两个方面。传统课堂评价只注重教师的“教 ”,学生“学”的状态和效果更多是通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纸笔测试成绩来间接反映的,这显然很不全面。现在,我们的评价已经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状态,并且将评价重心从由对教师的关注转移到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注。然而,“ 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的分数效率标准,仍然逼迫课堂在一元评价指标体系下“穿新鞋走老路 ”。为此,必须努力构建知识和能力、过程

12、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综合素质。新的高中课程是一种体现了层次性、发展性、选择性的弹性课程方案,它重在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不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学分管理制度的实施,为这种保证学生强势智慧发展的课程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的课堂评价体系不能同步跟上,在关注课堂学习目标的同时,不能将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参与、有效互动、经验建构、情感体验、反思能力有效纳入评价视野,则势必削减新课程中内蕴的人本意识和个性诉求。2.尊重个性,彰显教师的创造精神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

13、对教育价值的追求过于功利化,教育评价常常被用来作为奖惩教师工具,在实践中没有发挥出健全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的功能和作用。其实,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上好一堂课需要诸多方面的素质,当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后,教师的个性特点就成了影响课堂特色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分析好自己的个性优劣点之后,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风格定向,就会有生动而富有特色的的课堂,也会培养会生动而有个性的学生。因此,评价课堂上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按照一个预设的理想模式,测量教师是否入轨,教学基本功是否适应学科要求,而是应当更多地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确定的有效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

14、行有效活动建构、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话质量等。只有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性特点之上的课堂评价体系,才能激发广大教师创造性地整合和应用教材内容,广泛开掘课程资源,提升自己专业发展水平的内在动力。3.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数学观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该有不同的发展。其实,不唯数学应该体现出鲜明的层次必,所有学科的学习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律。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存在着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而即使在课堂上,也应该允许他们按照不同的节拍,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受和成功体验。古

15、人说“ 有教无类 ”,强调的是平等地对待第一个个体,并不要求整齐划一的“大一统 ”课堂。以班级授课制为标志传统教育可悲之处也正在于此,不是目中无“人 ”,就是满目无差别的人,令人不寒而栗。能否因材施教,是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 的现代教学观念,是衡量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尺,也是课堂是否富于生命活力的重要分水岭。(三 )关注过程:保证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顺利过渡从传统课堂切换到现代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认识渐进、实施步步跟进的发展过程。纵观我国前七次课程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无不提醒我们:在倡导一种理念,高扬一面旗帜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传统的继承

16、,合理吸收传统课堂的积极因子,切忌急于求成,追波逐流,从一个极端走进另一个极端。1.传统教育中的宝贵经验不能完全抛弃。构建现代教学论背景下自主学习式课堂模式,打破师讲生听的传统课堂格局,彻底解放学生的手、脑、口、心,是新课程着力探究的前沿课题。然而,我们在看到新课程给中小学课堂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同时看到传统课堂教学并未完全退隐到主流教学形态的背后,相反仍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原因耐人寻思。众所周知,教育对孩子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特殊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间的有限性。虽说终身教育的概念深入人心,但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是衡量学习效益的重要指标;二是内容的局限性。尽管我们高度重视人的直接体验和实际经验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但校园学习仍以学习简接经验、继承已有的社会经验为基本着眼点;三是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因社会发展的程度有限,当前每个儿童人均占有的教育资源有限,绝大多数孩子不可能配备专门的老师,学校仍然是大部分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此意义上,我们必须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