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写作指导必修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57251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写作指导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写作指导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写作指导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写作指导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写作指导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写作指导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写作指导必修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写作指导一你的生活很重要1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2 七步成诗q b chng sh【解释】:称人才思敏捷。【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示例】:冷绛雪道:子建,千秋佳话,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六回汉语成语,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

2、才气、文思敏捷。该词语典故出自由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为其兄曹丕七步成诗。成语故事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3 苏轼“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东坡(10371101 年) ,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3、士,很多人或许并不知晓苏轼名号的由来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人生的悲欢离和。苏洵在给苏轼取名时,是煞费一番苦心的。轼,是古代车前用做乘车人扶手的横木。对于车载人这一功能而 言,轼是没有用的。但是如果没有轼,那就不仅仅是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乘车人在崎岖颠簸的路上也难确保安稳。苏询取“轼”名,是企望 其“外饰” ,即巧为观瞻,处世圆通。“轼”字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凭)轼而观” ,苏洵写的名二子说是这样解释的:“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

4、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说起“东坡居士”这个名字有一番来历:元丰二年(公元 1079 年)十二月,苏轼被贬黄州。初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 ,作雪堂记 。为什么他要取号为东坡居士呢?因为他很仰幕唐朝的诗人白居易居士,而当年,白居易贬谪四川忠州时,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如步东坡 、 别东坡花树等,白居易曾写一首步东坡的诗:“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走,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苏轼仰慕白居易,故自号曰“东坡居士” 。 “苏东坡”一名也

5、由此名垂千古。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五有一条“东坡慕乐天”云:苏公谪黄州,始自称东坡居士。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白公有东坡种花二诗云:“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 。又云:“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又有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又有别东坡花树诗云:“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 。皆为忠州刺史时所作也。苏公在黄,正与白公忠州相似,因忆苏诗,如赠写真李道士云:“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 。 赠善相程杰云:“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 。 送程懿叔云:“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 入侍迩英云:“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而跋

6、曰:“乐天自江州司马除忠州刺史,旋以主客郎中知制诰,遂拜中书舍人。某虽不敢自比,然谪居黄州,起知文登,召为仪曹,遂忝侍从。出处老少,大略相似,庶几复享晚节闲适之乐” 。 去杭州云:“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序曰:“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 。则公之所以景仰者,不止一再言之,非东坡之名偶尔暗合也。4 霍华德加德纳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 ,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5 死水 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

7、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创作于 1925 年的死水,是一首充满着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与彻底不妥协的战歌。诗人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令他痛心与失望。炽烈的情感被冷酷的社会现实凝固,而构起诗人脑海中的“死水”形象。“死水”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沤得发绿,没有活力,绝望呆滞。通过这一沟“死水”倾泻了诗人迸发出的愤怒与痛苦。诗歌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对旧社

8、会的诅咒不仅仅是主观情感的宣泄,而是狠狠的揭露与批判。“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与“死水酵成一沟绿酒”等诗句正是诗人用以再现令人恶心的社会本质,所谓是入木三分!死水的笔触是辛辣而细腻的。首先,多用反语,即运用绮丽、鲜亮的词语表达诗人极度的憎恨,如“绿成翡翠”、“锈出几瓣桃花”、“蒸出些云霞”等等,诗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勾勒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与之绝裂的态度。其次,作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诗人竭力身体力行。纵观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隔行押韵,每节各押一韵,体式严整,朗读上口,富于韵味。以艳丽鲜明的语言、严密和谐的韵律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增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

9、的力度,这正是诗人的匠心之处。必修一写作指导三夹叙夹议,枝繁叶茂1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杜甫有四个弟弟:颖、观、丰、占,这时只有杜占随着地,其他三个散居在山东、河南。这首持抒发了诗人对诸弟及家乡的怀念。感叹由于战乱而造成的兄弟离散,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月是故乡明句,颇道人之思亲恋乡之意。 李杜诗选:此二句妙绝古今矣。其原始从江淹别赋明月白露一句翻作十字,而精神如此。杜臆: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10、必修一写作指导四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1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工。这是梅尧臣对“最好的诗”做的定义:意思是 ,能把难以描写的东西刻画得如同在眼前看见的一样,而诗文的意境悠悠长远却又没有直接在诗文中写出来。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 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 、 “梅都官” 。曾参与编撰新唐书 ,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

11、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 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语 、 汝坟贫女 、 襄城对雪之二、 猛虎行等。诗风平淡含蓄,语言朴素自然,形象清切新颖,如鲁山山行 ,细腻地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致。此外“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梦后寄欧阳永叔)等都是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但他为了矫正宋初诗坛靡丽之习,诗中不免流于质朴古硬,缺少文采,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他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梅尧臣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 诗经

12、、 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 “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赏析一这首诗是由北宋大

13、诗人梅尧臣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梅尧臣是宋诗开山祖师,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的心情,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路高迷糊了的优雅心情,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像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赏析二这首诗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 景。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 。按常

14、理,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第二联第一句便承“千山”写“好峰随处改” 。 “好峰”便是“千山” ;“随处改” ,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第四句扣题目“山行” ,写独个儿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当然也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联两句通过“熊升树” 、 “鹿饮溪”进一步写山野景物,点明了山行的节令:“霜落” 。如果说“千山高复低”是相对的静态景物的话,这两句则是专写动态景物。所以中间两联四句

15、收到了动静相衬的效果。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一声鸡鸣。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2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0281988.216)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21 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 、 火灾等。1922 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46 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 ,“汇为巨力致民主” , “转移风气,挽回世运” ,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