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民生热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57068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民生热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民生热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民生热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民生热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民生热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民生热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民生热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0 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民生热点民生热点一:听证制度如何走出逢听必涨的怪圈? 破题要点:(1)听证信息公开化;(2) 听证会代表的构成及人数需要兼顾各阶层利益;(3)听证制度需 要接受民主 监督。 民生热点二:农民工“ 五大难 ”问题的解决 破题要点:(1)企业需要建立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2)完善工伤保障制度;(3) 完善异地就学机制;(4) 建立覆盖 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5)加快城市廉租房建设。民生热点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破题要点:(1)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2) 发展第三方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问题;(3) 探索建立中小 企业集合发债的方式,将“ 小企

2、业”集合为“大企业”。 民生热点四:粮价问题 破题要点:(1) 价格由什么决定? 是市场还是政府? 考生千万不能在对策中用“政府指导”取代 “市场引导”。(2)粮价的调整,不能以牺牲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代价。(3)努力探索除了 “涨价”外的其他“补偿机制”。 民生热点五:“ 另类网络文 化” 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破题要点:(1) 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宣传;(2) 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立法和监督;(3)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将优秀文化引入网络;(4)打造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 民生热点六:慈善事业发展滞后问题 破题要点:(1)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的慈善行为;(2)要 充分发挥非政

3、府组织在 慈善事业方面的优势作用;(3) 进一步完善国家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建设,进一步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4)加强并健全对慈善事业发展监管体制。民生热点七:居民的文明素质问题 破题要点:(1) 鼓励新闻媒体积极参与,营造道德建设氛围;(2)应组织公益广告、宣传图片、流动宣传车、文艺演出等宣传方式;(3)编发市民礼貌礼仪知识读本;(4)尝试市民素质提高工程五年规划。 民生热点八:江河水域及水资源的保护问题 破题要点: (1)完善的水资源保护体系的构建,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工作机制,如联席会议机制;(2)加强城市防水排 放的管理。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水平;(3)加

4、强水源管理。 民生热点九:“ 霸王条款 ” 破题要点:(1)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2) 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3)建立反垄断立法,(4) 依据公 平、诚信原则及高效原则,应针对合同法中关于格式条款的无效情形规定继续在条例中进行细化和具体化,使行政监管更具可操作性。 民生热点十:“ 政府采购 ”过程中的有效监督问题 破题要点:(1) 增强透明度,公开政府采购信息;(2)公开曝光不法行为;(3 )建立健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标准;(4)加快政府采购网络化建设。2010 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三农问题一、三农定义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

5、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 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 1996 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 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 农民真苦,农 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 反响;2001 年三农 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 2003年正式将“三农” 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二、三农背景 农民问题:是“ 三农问题 ”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 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

6、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丁稀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8 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 4700元,二者比例为3.33:1(2006 年为 3.28:1);而 1985 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 元,农村人均纯收入 397元,二者差距为 1.74:1,20 年时间城 乡收入差距扩

7、大了85。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农民第一次出现了“手里有粮卖不出” 的现象。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从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内而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群体。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开始减少,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找工作” ,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农业的发展将

8、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农村的发展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三步走” 战略最大的挑 战,从而使三农问题成 为当前社会中显著的问题。三、三农问题的衍生影响 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在恶性循环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 四、解决措施 推行农村税费改革。2003年 3 月,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收入恢复增长,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9、解决制约中国发展的农业生产落后的瓶颈问题,中国政府在原有的于 2000 年首先在安徽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发出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 国家领导人承诺推出给农民减负具体方案。2004年 3 月 5 日,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的时候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在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附注:世界各国中已很少有国家征收农业税) 推行新农村建设目标。2005年 10 月 11 日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目标,其核心内

10、容是发展农业 和建设农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乡村道路建设,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基本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 取消农业税。2005 年 12 月29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 2006年 1 月 1 日起废止,中国农民告别有 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推出“农民工 ”维权方案。 2006 年1 月 18 日国务院第 122 次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2005 年11 月 29日至 12 月1 日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6 年总体工作要求中,提出“ 着

11、重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的要求; 2005年 12 月 2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6 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五、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加大行政手腕力度,控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采用新政策保证农民最低收入。解决城市农民工歧视现象,安排适合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向农村地区推行产业化调整,鼓励成立乡镇企业就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推行小城镇化,采用减少农民的数量的方法来解决农民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后,参与国际竞争,使得三农的矛盾更为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但

12、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以及转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形成的财政压力等。因此,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从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两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农业带来的风险。 六、为何“三农 ”问题成为关注热 点 影响社会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等11 个部委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 16个,其人员平均 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 23 倍;平均每个乡镇下属单位为19 个,其人员290余人。严重超编的吃饭人头给农民

13、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部分政府机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入不敷出,而这种财政状况正是农村滥收费的根源之一。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农村的基尼系数由 1978 年的 0.2124 扩大到 0.3361,增幅过快,也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0.16-0.295)。能否在201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 农” 问题能否得到很好 解决。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 ,不利于社会稳定;从 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 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 1 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 5.5亿,以吸收 1.2 亿计,依旧有近 3亿剩余劳动力。以目

14、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 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七、解决“三农 ”问题 关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 学者们争论不已,很难 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观点,因为,每种观点都既有说服力又有其难以应答的“死穴” 。但是学者们却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上完全一致,即,所谓的“三农问题” 的其实就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城镇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三农” 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

15、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 徐宏源还指出,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治标也很重要,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治本。国民待遇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都截然不同,一个农村居民无论是刚出生还是年过百岁都得交纳税费。另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 减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

16、加在一起大约 400 亿元,而我国一年有1 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完全可以免掉几百亿的农业税。农村费改税的问题,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厉以宁还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是政府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 的模式,农民按订单 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 政府措施: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3 月 5 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支持政策:间接支持也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