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历史课堂对比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55950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美历史课堂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日美历史课堂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日美历史课堂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日美历史课堂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日美历史课堂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日美历史课堂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美历史课堂对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 11 月 5 日 培训第十六天 星期一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关于中、美、日的历史课堂对比。我们今天相当于放了一天的假,因为大家并没做作业,而是馆长给我们讲课介绍。我们首先观摩了中国拍的一部历史教育片(具体片名就不透露了)。一、中国的历史教课片我们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一开头,是一首片头曲。这首歌的歌词之间很没有关联,也非常的无厘头。这种歌词看多了以后就会导致我们中国人的乱元思维。接着,影片开始叙述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情况。在叙述中,影片使用了非常多的“形容词”。如:“西方列强就如同一群强盗般的开始侵略地大物博的中国”。不仅如此,播音员的语气也非常的洪烈,很有感情。我们国家这样做,会使国民有很

2、大的情绪,认为中国就是最伟大的。而其它国家则又野蛮、又没有开化。这就会导致我们不思考(因为人在情绪之下是无法思考的),而相信教科视频的话。并且也养成了我们的一个习惯,就是从来都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永远都在别人身上找。(如: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吸鸦片,但世界各国都不吸鸦片?)。导致我们总是喜欢扮演受害者。不过,我国拍摄的这不影片就用到了我们最近才学会的一捭一阖,一阴一阳。影片先说西方列强有多么的邪恶,接着马上又说清政府有多么的可怜。虽然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的智慧,但他并没有将其运用到正道上。二、耶鲁历史公开课其实有更明智的方式我们接着看了美国的历史公开课。先说说我对这门课的感受:教授自己的观

3、点基本上一个都没表达,而是不断地引用他人的观点,不停的念别人说过的话。这是我分析出他的主线:论证我们为什么都对美国的内战很感兴趣(就是在这里讲了很多的例子)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美国内战(同样举了很多的例子,但就是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让学生听着有点晕)。我们在听这位教授“滔滔不绝”时,基本上所有的学员都已进入“睡眠状态”。因为他讲的实在是不够清晰,又举了很多的例子。不过,与中国的不同是,他是很平静的在罗列事实,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煽动情绪。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要给你一个空间。他只将事实讲出来,让你自己去思考。所以,美国有很多学生都会进步很慢或原地打转,而其中只有少部分的人可以脱颖而出。这也同时

4、是西方所说的“尊重”,如果你不想学,他并不会强迫你。但这并不是最明智的做法(具体的“明智”做法已写在昨天的培训日记中)。美国的教授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拥有很渊博的学识。他会尽可能的把这些知识搬出来,但是大多知识却是无关紧要的。三、日本的明治维新思维清晰,但无趣味想讲讲日本人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主要是因为日本当时的经济状况很不好,刚好是大萧条。于是,他们为了激励日本民众,就拍了这部片子,让人民去学习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去学习自己的祖先。这部片子总体给人了一种很平静,很自然的印象。尤其是在说自己国家的问题时。他们显得异常平静,他们敢于去正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逃避自己的问题,这就会使他们越来越有进

5、步。不仅如此,在日本革命历史中很出名的都是建设者,就像:教育业、文化家、银行家。在整部片子里,他们并没有介绍一位军人。我们在改革的时候也有像日本那样的人才。但是这些人连影子都没留下。中国占据历史户头的人,都是阴谋家和政治家。就比如说:越王勾践剑,越王剑是一个很宝贵的剑。价钱年来都没有生锈,仍然闪闪发亮,非常锋利。可是我们好像并不知道这把剑是谁造的。而只知道越王曾经用过它。这可以看出我们并不尊重建设者。而是尊重如同军人一般的“破坏者”。可是破坏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建设。但很显然我们并没有明白这一点。虽然日本 NHK 拍的教科片很不错,但是却显得有些无趣。因为它是思维很清晰,一条一条罗列出来的。而

6、不是像英国 BBC 那样有创意和有趣。不过,这种严谨的一元思维也正是日本人的特征。三国历史-李艳记录今天分别看了中国、中国香港、美国(耶鲁公开课)、日本的历史纪录片,对比之下,我比之前更加清晰了应该如何学历史。我的总结是:找到根性,以史为鉴。一、抛弃文科惯性思维“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提醒我/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听着这首歌,一种豪迈之情不自觉就升发起来了这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之晚清悲歌纪录片的主题曲。“你们感觉怎么样?”校长马上问我们。大部分学员说很好啊。可是小助教却说,不知道歌曲在表达什么。这就是典型文科思维,煽情,很浪漫,但是思

7、维完全缺乏逻辑。这也是我习惯的思维方式,以前写文章经常会故意找一些充满感情的词汇,而不是追求平实,也不管思维是否完整深入只是把一堆漂亮的东西推砌在一切,弄完了自己都不愿意看。比如写中国人史纲读书报告就是这样,通篇都是别人的观点柏杨的、张校长的,自己的观点找不到。提了一堆问题,最后糊里糊涂什么都没有解决。最多只能算是一台差劲的复印机。习惯了文科生的这种思维方式以后,煽情的语言很容易让我感动,反而平实的语言我难以接受比如我看西方大学的公开课,通常觉得好没趣,只有 TED 的演讲喜欢看一些。如何才能从这种文科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呢?学堂的方法很值得借鉴:说话写作不允许用太多形容词,不准用标签式语言,只

8、用描述性、事实性语言。以前上学时经常会记诵一些名人名言之类,校长认为也没有必要。因为,语言如果不是用来表达“意”就没有必要用它。当然,我们与人交流做事也不能处处是“实话”,该“虚”时需要“虚”,这里有一个先后顺序:必须先落“实”而后“虚”。除了使用的语言,语音语调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于女人而言,应该尽量使用平和温柔的语言,而不是激昂高亢的语调。如果你看过水知道答案,你就知道我们应该如何说话了。二、根性:建设还是破坏我们学了两天历史课了,昨天就讲到“知其始末,则近道矣”,校长反复强调学习历史要掌握其“根性”,“各复归其根”,“复命曰常”,柏杨的史书也强调中国人的“劣根性”,那么,我们的根性到底是

9、什么呢?今天我们看到的纪录片晚清悲歌,解说员一直以一种悲愤和激昂的语调在控诉,控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控诉英国东印度公司将鸦片烟卖给中国人。同时,影片使用大量的形容词形容晚清的腐败没落,宣扬了钦差大臣林则徐的义举这与我看到的中国人史纲有很大不同,完全没有说明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而是直接给英国、晚清以及相关人物贴上了标签。我们不问为什么产鸦片的印度人不吸食鸦片,英国人不吸食鸦片,独独中国人吸食鸦片呢?我们不买不就可以了吗?禁烟不是应该禁我们的官员和民众吗?不,我们把鸦片强行夺取过来,然后集中销毁,并把“虎门硝烟”当成是一次胜利,至于林则徐为何这么做,恐怕也是为了他自己的政绩。说是“硝烟”,其实

10、后来都是用水泥搅拌鸦片(因为火烧的话会有很多民众跑去“吸烟”),为什么我们仍然要用“硝烟”这个词呢?因为我们喜欢一把火烧光,我们喜欢破坏。这就是根性。回想中国人史纲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史纲的人物都是皇族、大臣、军人,鲜有普通百姓。我们历史上这些有名人物具有同样的特点:破坏和毁灭。甚至民众,也喜欢趁火打劫。对比日本 NHK 电视台拍摄的日本是如何走向强国之路的?第一集向明治维新学习什么?,我们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这里日本展现的是他们的教育家、思想家、实业家,而不是皇帝军阀。这是一个推崇建设者的国家。 我们没有这些人吗?不是的,我们什么都有。但是我们不知道是谁建造了紫禁宫,我们只知道住在里面的

11、皇帝。多么辉煌的建筑,谁设计的?制造古迹古玩的那些能工巧匠叫什么名字?我们只知道使用它的那个慈禧太后。我们为什么不记住这些历史?因为我们不尊重这些建筑者。占据我们正史的是一帮阴谋篡位者,一帮奴性十足的士大夫,有几个教育家出现在我们历史上?我们一直说以史为鉴,但是从来没有做到。只有当我们转换价值观,把我们的注意力从破坏者身上,转到建设者身上,才能继承祖先的荣光,继承老子的智慧。我们不要写血泪史,战争史,要写建设史,我们国家最伟大的人物不应该是政客,应该是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三、外国的月亮一定圆吗?这里提到西方的历史课讲授方式,校长提前说今天要请耶鲁大学的主任教授来为我们讲授历史课,据说上这个

12、课每个课时都要花上几千美金。我们当然是充满期待。耶鲁公开课开始放映时,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生恐错过了什么。可是,真不容易啊,这个耶鲁教授 David W.Blight 讲授美国内战,先是介绍了一大堆参考书目,然后就开始摘录一些书籍的精彩片段,中间提供了很多种观点和说法,语言不通加上信息量超大,以至于我拼命想要跟上都很困难。校长让我们评价,这可是耶鲁教授啊,应该还算好的吧,只是信息量太大了,有点跟不上。小助教一点也不客气,一个说听不太懂,一个说没有自己的观点,她们都不愿意去耶鲁学习,更别说一年花几十万去学了。这里校长说到西方教学的问题,给予你很大的自由空间,你能跳出来可以,你悟不到就学不着。这个

13、老师学识非常渊博,他不停的给你端来一盘又一盘精彩的菜,但是不会在很高层次指点你。他会因为你记不住最早的历史学家的名字而嘲笑你,因为你不知道美国内战时的一个地名而看不起你,他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学者。这种西方学者并不轻松,他要阅读很多的书籍,了解很多的细节,撰写一些独创性的论文,他也许可以培养一部分学者出来,可是他们不懂得做事他们就是呆在象牙塔中的。如果惨一点,没有变成学者,那么估计只能去开出租车了。不过西方学者至少还是勤奋的“两脚书厨”,不像中国学者可能只能叫做“两脚衣柜”。 因此,西方的哈佛耶鲁的教学方式教授历史的方式未必是最好的。如果我们在进行历史课堂设计时,一方面,给予孩子探索的自由,允许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为自己辩护;另一方面,老师从更高的层面,比如根性方面,指导他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课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并进行价值观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