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55843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155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全部教案+同步单元测试卷(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 A 版 必修 1 第 1 章 教案及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第 1 页 共 155 页必修 1 模块纵览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集合、映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概念,认识和理解它们的有关性质和运算.具有一定的把函数应用于实际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背景的给出,通过经历、体验和实践探索过程的展现,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会过程的重要,并在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领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初中函数的学习基础上,对数学有更深刻的感受,提高说理、批

2、判和质疑精神,形成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概述本模块共三章: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本模块为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先在第一章给出集合的有关概念、表示、关系和运算等;然后从函数实例出发深化函数概念及其表示 ,并研究映射概念; 进而又给出了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值、奇偶性 ,这也是对函数的深化; 接下来再回到特殊的函数 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继续认识函数,本模块重点涉及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最后专门给出了函数在数学和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使函数的价值得到体现,也是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概念,更加强了数学

3、应用.概括地说,本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函数”.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最重要、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纽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准备,是未来公民的必需,因此,整个模块以函数作为中心,以函数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本模块无论是数还是形都用函数观点来研究,研究它们的变化及其规律.对方程的认识和研究,也是从函数出发,把它与两个函数相结合,把它的解看成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这里把函数作为整体来认识,方程则被看成是包含于函数的局部.教学建议教师,对数学应该有自己深入的想法,只有教师深入了才能有教学的浅出;教师,对于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唯其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出具有独到想法的学生.

4、1.抓住核心,重点突破由于函数是本模块的重点和核心,因此教师要重视函数的教学,向学生贯彻函数的数学思想,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会函数,更会用函数的思想去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函数概念的教学要从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尝试列举具体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定义.要注意:构成函数的要素和相同函数的含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的联系、区别与适用性,分段函数的意义,映射的概念和判断.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时,要控制难度.2.用课本教,而非教课本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5、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编制高考大纲的依据,是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发展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本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本内容仅仅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全部掌握.由于高中数学课本版本的多样化,高考人教 A 版 必修 1 第 1 章 教案及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第 2 页 共 155 页数学只能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个版本的课本来命题.因此在处理新课标课本时,首先要考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

6、体要求.就课本来说,版本不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就有不同,其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课本、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这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本仅仅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为依托,把课本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改造课本,最终突破课本,即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 树立“ 用课本教”的课本观.同时这也要求提醒学生,不要把课本看得过于神圣.3.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独立自主地思考是学习数学的需要,但是合作交流更不能少.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不要大包大揽,以先知先觉出现,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推出判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和交流,努

7、力实现师生的互动,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4.强调应用,突出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美的,这正是数学使人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之处.数学的美,有两个方面:一是其中的思维之美,内在的逻辑和运用逻辑的机智,外在的形式,莫不充满着思维之美;另一方面则是它的作用,它在方方面面的应用.新课标要求强化数学应用,在应用中,应该特别重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重视动手和一题多解的能力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本章教材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并能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体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

8、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课本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集合和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认知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课本突出了集合和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这样比

9、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课本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和数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用图象表示函数 ,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课本在例题、习题的教学中注重运用集合和函数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这一观点,一直贯穿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在例题和习题的编排中,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分类讨论思想在生活中和数学中的广泛运用,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缺少的.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课本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 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在教学中,

10、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课本将函数推广到了映射,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函数概念学习的连续性.在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这方面的训练.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作提倡,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拔高教学.重视函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通过电脑绘制简单函数动态图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函数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体现课本的选择性,在练习题安排上加大了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取舍.

11、本章教学时间约需 13 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人教 A 版 必修 1 第 1 章 教案及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第 3 页 共 155 页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约 1 课时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约 1 课时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约 2 课时1.2.1 函数的概念 约 2 课时1.2.1 函数的表示法 约 3 课时1.3.1 单调性与最大 约 2 课时1.3.2 奇偶性 约 1 课时本章复习 约 1 课时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整体设计教学分析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

12、学语言的基础.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结合实例给出元素、集合的含义 ,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抽象、概括等.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本小节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 ,建议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进行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在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交流学习概念后的认识;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问题,再由教师给出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处理集合问题时,根据需要,及时提示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述.三维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

13、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课时安排1 课时设计方案(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 1.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 15 日 8 点,高一年级学生到操场集合进行军训 .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

14、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 ,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思路 2.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自己举的例子.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人教 A 版 必修 1 第 1 章 教案及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第 4 页 共 155 页请我们班的全体女生起立!接下来问:“咱班的所有女生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下面请班上身高在 1.75 以上的男生起立!他们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其实,生

15、活中有很多东西能构成集合,比如新华字典里所有的汉字可以构成一个集合等等.那么,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呢?请你给出集合的含义.如果用 A 表示高一(3) 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用 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 a、b 与集合 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问题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实数 1、2、3、1 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问题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实数 1、2、3 组成的集合记为 M,由实数 3、1、2 组成的集合记为 N,这两个集

16、合中的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你发现集合有什么结论?讨论结果:能.能.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那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a 是集合 A 的元素,b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 属于和不属于.能,是珠穆朗玛峰.不能.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即任何一个元素要么在这个集合中,要么不在这个集合中,这就是集合的确定性.3 个.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这就是集合的互异性.集合 M 和 N 相同.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可以发现: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那么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提出问题阅读课本 P3 中: 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快速写出常见数集的记号 .活动: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指定学生展示结果.学生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后,教师强调:通常情况下,大写的英文字母 N、Z、Q 、R 不能再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