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溪市村级党组织内聚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540326 上传时间:2017-12-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慈溪市村级党组织内聚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于慈溪市村级党组织内聚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于慈溪市村级党组织内聚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关于慈溪市村级党组织内聚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关于慈溪市村级党组织内聚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慈溪市村级党组织内聚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慈溪市村级党组织内聚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关于慈溪市村级党组织内聚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政党内聚力是指在追求共同价值的基础上,促使全体党员情感产生共鸣、行为保持一致的内在聚合力量,它既包括政党对党员的凝聚力,也包括党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慈溪市已经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内聚力,是基层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年上半年,市委组织部抽调人员组成课题组,采用座谈、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办法,对我市部分村级党组织

2、的内聚力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一、我市村级党组织内聚力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市共有村级党组织 297个,其中党委4 个,党总支202个,党支部91个,农村党员总数为 40233名。在去年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市共产生党组织委员(含书记)1098 名,首次当选的287 名,占26.1%,女性委员160 名,占14.6%,35周岁以下的 146名,占 13.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583名,占 53.1%。为了全面掌握村级党组织内聚力的基本情况,我们在广泛座谈了解的基础上,随机对200 名农村普通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见表一、表二),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市村级

3、党组织的内聚力- 2 -是比较强的,有61.5%的人认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强”和“较强” ,有 54%的人认为党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强”和“较强”。结合调查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村级党组织内聚力比较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表一:“你认为目前村级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如何”调查结果强较强一般弱较弱37人 86 人67人 6人 4人18.5%43%33.5%3%2%表二:“你所在党组织党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如何”调查结果强较强一般弱较弱23 人85人 75 人13人 4人11.5%42.5%37.5%6.5%2%1、党组织的工作目标明确,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度较高。去年村级党组织换届后,全市 297

4、个新一届村级党组织都各自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指明了方向。表三是“你所在党组织的工作目标是否明确”这一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党员对党组织的工作目标持肯定态度,认为“明确”的占 88.5%。由于党组织的工作目标明确,符合当地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所以普通党员一般能容易理解和接受,对党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也较为认同和支持。- 3 -表三:“你所在党组织的工作目标是否明确”调查结果十分明确比较明确不明确不知道94 人83人 19 人4 人47%41.5%9.5%2%2、党组织书记的“核心”作用突出,在普通党员中的威信

5、较高。目前,全市297 名村书记的平均年龄为 45.3 周岁,35周岁以下的22 名,占7.4%,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 149名,占 50.2%,从事经商办企业或拥有个人实业的129 名,占43.4%。从调查了解到,各地多数村书记年纪轻、思路宽、能力强,自身形象好,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特别是部分“老板”书记在个人致富后,不仅不拿村干部报酬,而且还乐于资助村里各类公益事业,如出资修建村落文化宫、定期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群众、赞助各类文艺演出等,在广大群众中树有良好的口碑,在普通党员中也享有较高的公认度和威信,事实上成为党内凝聚人心的核心。3、党员正确执行党组织决定的自觉性较强。在调查中,绝大多

6、数党员表示党员应自觉执行党组织作出的决定,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积极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维护党的权威。从各地近年来各项工作来看,无论是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还是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工作,广大党员都能按照党组织的要求,积极带头落实,以实际行动引导群众,同时能主动协助党组织做好个别群众的思想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 -4、党内组织生活开展正常,党员关系较为融洽。表四、表五反映了村级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情况,以及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的态度。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多数村级党组织能够按照党章规定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7、相当高。组织生活的定期化和规范化,为党员及时掌握党内事务提供了可能,也有利于党员之间开展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所以,尽管个别党员之间存在一些不同观点和看法,但总体上相互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所在党组织党员之间关系“融洽”的有 192人,占96%。表四:“你所在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情况如何”调查结果经常开展偶尔开展不开展以娱乐活动代替党的组织生活130 人62人 6人 2人65%31%3%1%表五:“你是否积极参加党组织组织的活动”调查结果积极参加感兴趣就参加,反之就不参加出于对组织的尊重而参加141人 34 人25人70.5%17%12.5%二、部分村级党组织内聚力偏弱的表现及原因

8、分析在调查过程中,不管是镇(街道)党政领导,还是村书记和普通党员,大家都普遍感到当前村级党组织的内聚力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部分村级党组织的内聚力与先进村相比有所偏弱,这直接影- 5 -响到党组织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提高。根据调查情况,课题组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1、部分党组织内部缺少团结,队伍显得较为涣散。一方面,党组织班子内部不够团结,有的党组织委员对集体作出的决定不执行,有的事先对外透露班子酝酿事项,甚至勾心斗角、相互拆台,这在个别并村不并心的村表现得尤为突出,代表原来小村利益的班子成员之间关系不是十分融洽。另一方面,党组织班子成员与普通党员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不信任,班子成员把普通党

9、员的批评当作刻意“挑刺” ,认为是与自己过不去,觉得让普通党员知道得越少越好。普通党员认为班子成员特别是村书记往往存在办事不公,甚至以权谋私现象,对整个班子信不过。第三,党员之间不够齐心,一些地方党员的宗族观念还相当强,闹派性现象仍有存在,特别是当涉及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导致党员之间关系出现紧张。此外,近年来一些村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进展缓慢,党员队伍严重老化,导致党组织班子后继乏人、青黄不接,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受到一定程度削弱。2、个别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随意性大,党内沟通渠道不够顺畅。尽管从总体上看,我市村级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比较正常,但在调查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

10、是个别村召开党员大会不够经常,或者把党员大会与村民代表大会合并一起召开,或者只是召集部分党员参加,许多党员对此意见较大。一些党员反映,村里党员大会一年只是偶尔召开几次,党内的事情有时是“出口转内销” ,直到普- 6 -通群众中传得沸沸扬扬时,党员才知道有关情况,结果只是机械地执行,很难发表有关意见建议,这对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无疑是一种打击。3、部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有所淡化,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有所抬头。有的党员只顾忙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对参加组织生活的热情不高、自觉性不强,往往遇事不请假或请假次数过多,致使组织生活的质量受到直接影响。目前,一些村级党组织每次召开党员会议,

11、都要发放一、二十元的误工补贴,尽管如此,每次会议的参加率也一般只维持在75%左右。有些党员很少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有的则偶尔学习,甚至不想学习。有的党员主动交纳党费的意识淡薄(见表六),能及时主动交纳的仅占63.5%。此外,有的党员出于各种原因,对党组织作出的有关规定和决定不能认真执行,经常借机与组织唱反调,甚至在群众中做反面工作,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表六:“你所在党组织党员交纳党费情况如何”调查结果及时主动交纳等到催时才交有些长期不交纳不清楚127人 65 人6 人2 人63.5%32.5%3%1%4、部分党员心理复杂,与党的感情逐渐疏远。一是“怀疑心理”。当前,腐败现象

12、被农村党员认为是党内存在的最大问题(见表七) ,也是最令人深恶痛绝的问题。由于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腐败干部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这使不少农村党员感到党内的腐败现象已- 7 -相当普遍和严重,从而对身边的镇村党员干部也产生了不信任感,对党组织的有些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抵触情绪。二是“抱怨心理” 。一些入党多年、曾经长期担任村干部的老党员反映,过去自己为党为人民工作不计名利、任劳任怨,现在却由于年老体弱生活陷入困境,觉得党组织对他们一代人不够公平,对党感到失望。另外,个别因病致贫、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的党员由于生活贫困,感到党组织对弱势群众欠关心,内心对党组织也存有一定的“抱怨心理” 。表七:“你

13、认为目前党内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调查结果腐败现象脱离群众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内缺乏民主其它87人 41 人54人 12 人643.5%20.5%27%6%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课题组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六方面来探讨: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促使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出现适度分离。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全方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已由过去的“无限职能”向“有限职能”转变,对微观社会经济事务的直接管理职能正日益弱化,参与分配社会公共资源的功能也逐步被政府公共组织所取代。在这种大背景下,村级党组织依托传统的资源分配权来影响和控制党员的能力正在不断下降,相反党员个体自觉

14、参与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在日益提高,利用市场资源来实现个人目标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样,党员逐步- 8 -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对党组织的依赖性开始下降,与党组织的关系出现适度分离,随之党员对党组织的关心程度与以往相比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二是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改革开放产生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相适应,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西方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滋长和蔓延。农村党员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也自然受到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一些农村党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

15、不大,有的甚至对参不参加组织生活表示无所谓,这说明目前党员队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 。调查还发现,个别农村私营企业主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看作是寻求政治上的保护,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的需要。可以说,部分党员入党的功利思想较为突出,往往对党组织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组织纪律观念相当淡薄。三是党员教育管理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效果不够明显。根据调查反映,不少受访者表示目前党员管理教育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选择“差”的有39人,占受访者总数的 19.5%。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内容没有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缺乏新鲜感和针对性,对党员的吸引力不强;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多数仍

16、停留在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上,灵活性不够,缺乏相互沟通与交流,党员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未能得到及时解决或解释。与此同时,- 9 -现在一些村级党组织领导存在“没有民主盼民主、有了民主怕民主”的矛盾心理,对发展党内民主的认识比较模糊,尊重和维护党员权利较为欠缺。表八是对党员行使党内民主权利情况的调查,有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行使民主权利情况“差”,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各地在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加之党员主张和维护自身权利的平台也尚未完全建立,党员对于各种侵害党员权利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反映渠道,因此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表八:“你认为自己行使党内民主权利情况如何”调查结果好较好较差很差46 人115 人27人 19 人23%57.5%13.5%9.5%四是党内关怀的制度化水平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在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的同时,部分社会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十分明显,这其中包括一些年老多病的困难党员。对于上述党员弱势群体,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