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496092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讲义,课程标准,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掌握康乾盛世,理解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表现和危机出现的原因。 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插图,提取有效的

2、历史信息,培养对历史的敏感性。 通过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学习兴趣,直观教学内容,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懂得闭管锁国、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落伍。培养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二、教材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最后一个阶段,中华帝国进入历史上最后一个大繁荣时期,并迅速走向衰落。本课包括三个子目“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第一子目叙述了明清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商业的繁荣,封建经济处于又一个高峰时期。第二子目叙述了封建帝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第三

3、子目讲述了闭关自守的清朝统治者不了解世界的形势,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三个子目勾画了清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教学重点 通过对盛世与危机、农耕文明衰落和工业文明发展的比较,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本课出现了“近代化”“经营手段”“农耕文明”“工业文明”“雇佣劳动方式”“现代股份制”“经营方式”“四民”等一些高难度的概念,这些概念就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理解比较困难,应作为难点处理。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附后)。,三、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较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七年级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枯燥的说教式授课不利于学生对知

4、识的掌握,要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可用如下方法导入新课:出示投影: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和清盛世孳生图(局部)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投影,说说这两幅图反映了明清两朝怎样的现象?(生答略) 师:不错。这两幅图反映了明清两朝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但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之际,潜伏着什么危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4课,去共同感受和探究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二、阅读课文,归纳总结 本目内容主要讲述了明清经济的发展状况。教师首先点明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出

5、现了“康乾盛世”景象。关于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归纳。为激发兴趣,可把全班分成三大组,可比赛哪一组归纳最好。最后教师总结纠错。,三、编演短剧,直观教学 “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这一子目,内容较深,特别是“近代化”一词,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中,事先请学生自编自演卖汤圆和卖豆腐花的短剧。,附情景剧: 卖汤圆和卖豆腐花,地 点:琥珀集市 时 间:早晨7点 摊 主:卖汤圆喽,卖豆腐花喽。新鲜实惠,快来买喽! 朋友甲:那不是“种瓜大王”老李吗? 朋友乙:谁?是他?他也来做生意了!(甲乙靠近摊位) 摊 主:客官,请问要来点儿什么? 朋友甲:你不是“种瓜大王”老李吗?怎

6、么做起生意来了? 摊 主:对呀。唉,那种田种地的活,既累又脏,还赚不到钱。 本来想到官绅家做仆人,后来一想还是自己出来做比 较自由。瞧,我还要雇佣个人帮我才忙得开。 朋友甲和乙相互对视了一下,好像找到了一条赚钱之道。,看完短剧后,请思考: 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农民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出现了哪些新型劳动方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总结,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表现: 1传统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原来从事农业的人中有一部分不务农了。 2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个别行业甚至出现带有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 3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商人的位置升到第二。,四、东西比较,找出差距 关于“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这一子目的学习,主

7、要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师出示投影: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请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试分析讨论这段话,讨论问题如下: ()“不顾时世”中的“时世”指的是当时的什么形势? ()清朝统治者又是怎样“安于现状”的? ()你对马克思的这段话有何感想? 学生讨论结束后,回答讨论的问题,教师总结。,五、总结归纳,升华主题 康乾盛世时的统治者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紧闭国门,对内重农抑商,鄙薄科学技术,大兴文字狱。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

8、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到19世纪鸦片贸易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在殖民列强的挤压下,中国人民开始了举步维艰的近代化道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我们将在下学期的历史课中学习。,六、思维拓展,活动延伸 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请联系当今改革开放的现实,谈谈对外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性。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鸦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附图片和资料,康熙雍正,清盛世滋生图(局部),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微信分销系统 http:/ kce235ui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