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488892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守自盗 纪录片观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下一次经济危机的预测 每次我和洋人谈政治制度,我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的中央银行为什么不受政府控制?“ 在经济已经出现过热,金融产品泡沫膨胀的时候,美联储的利率还是压得几乎没有利息格力斯潘自己举起个牌子说, ”各大银行快来抢纳税人的钱吧!“一个号称自己是民主的国家,号称一切都能受议会控制的国家,连老百姓的经济生活都不能通过政府的调控干预,来实现稳定。 Inside Job 是一部非常有同情心和责任心的电影,他没有像 michael Moore 一样把美国的大门用美国文化关起来,而是放眼全球经济,冰岛,中国,新加坡全球金融系统食物链上的各个团体,同情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冰岛整个国家,还有

2、中国民工队伍)的同时,毫不留情的揭批华尔街中饱私囊的奸商,另外,在华盛顿和哈佛那些为华尔街瞠目的走狗,也没有逃过影片作者的批评。 看完电影以后,我才明白我一只以来的问题有多幼稚。从里根政府以来,美国的政府根本和华尔街是一家人,如同美国政府和大医药,大能源,大食品公司是一家人一样。 美国政府从财政部到美联储,收了人家钱财,放手让华尔街不断做大做空,凭借无数”金融工程师“制作出” 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 CDO, Insurance Swap, 然后一小部分人坐收泡沫顶端的那几亿红利。 与此同时三千亿的财富在金融危机中消失了,全球五千万人没有了工作。这里欠下的账单,却由全球的纳税人来承担。请全球人

3、民记住美国的银行是烂账不还的公司,美国的政府一个支持烂账的政府。 影片非常详细的分析了整个过程中,美国政府有预谋的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政策松动,把应有的规章制度一点点完全去除;美国政府人头变换,但是经济面孔永远是”华尔街“。 但是拍摄影片的最终目的是警告当前形势的危机: 因为几大金融巨头的并购和收购,华尔街当前的巨头更精简,更强大了; obama 政府依然在这些银行巨头的掌控之下(美国的财长一直是规章制度的反对者) 一波波华尔街的赞助继续收买美国的经济学界和学术界,出文章支持华尔街的小算盘。 喜欢”阴谋理论“的人,一定会说,我早想到了,美国一直以来都是这些精英在奴役人民。 如果这个真的成为美

4、国人民的共识,那么马克思预言的暴力革命可能真的会在美国发生。 很遗憾,大多数在民主制度,民主洗脑下成站起来的西方人都相信议会,法院和政府选举。 所以为什么这部片子,比 10 部时代精神 都更有实际意义。 如果有人想知道下一次经济危机是什么时候,那么请关注 IMF 首席经济学家, Raghuram G. Rajan 他在 2005 年的报告中就已经看到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后记 片子看过半年以后,我对自由经济制度的讨论兴趣有增无减。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无论是集权国家的封锁,还是民主国家的商业洗脑,选择愚昧的人总比选择求知的人多。 比如:

5、2011-03-05 03:01:52 phoenie 姑且不论影片的内容是否真实,光凭楼主看什么信什么这点就让我对你的未来感到担忧。 。 选择愚昧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热情的相信“不可知”的永恒存在。别人无论什么观点,你就否定,因为尽管你不知道真理,也可以随意否定别人对真理的追求。 从媒体上灌输给你的信息其实有三种政治评判的宣传,信息娱乐交易,商业推广。 要想找到真理还真挺难。 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为了票房活着,那就是信息娱乐交易。一手出钱买票,一手给你两个小时电影看。看得不满意,不够娱乐,或者没有真理,买票的人一旦没有收益,就用 SNS 警告其他人不要去看,造成电影的经济损失。 一旦电影里面有像变

6、形记刚GM 车的宣传,电影会从 GM 里收商业推广的钱。电视剧虽然是纯娱乐,但是电视剧制作的费用是由插播广告的收益人那里支付的。所以还是商业推广的信息。大多数美国电视都是这样。他们不在乎你的看片感受和收益与否,国内电视剧就是典型。 有个特例: 除了 BBC,ZDF, ARTE 这些欧洲的公共频道由公民出钱订,另一部分钱来自国家的税款。国家税款当然代表政治评判的立场,所以美国人说 bbc 这种地方是政府洗脑,也似乎有些道理。 但是,如果政府是民选的,代表人民意志,那么 BBC 这些台也就是一种纯粹的人民出钱,电视台给你信息和娱乐的简单交易没有大金融,大食品,大药品企业赞助的广告和含蓄的商业推广信

7、息。 很遗憾,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渠道没有商业推广信息,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获得真知,肯定是靠阅读帮忙。 看什么呢? 经济学人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学术界”口碑蛮好,但是里面的东西怎么样呢? 2011 年 1 月 22 日起名为少数人的一篇关于“全球上层人士”的特别报道讨论了世界 1%的上层人口掌握着世界 43%的财产、10%的上层人口掌握了 83%、而下层的 50%人口只拥有全球财产的 2%的经济不平等现实;各行各业为上层人士服务的知识阶层也随之大幅度的改善自己经济地位等等故事之后,留给读者一大批充满希望的评语,诸如:“能改变世界的不是血统或者财富,而是想法”;“在民主系统里,精英会为大众服务”

8、 “巨富的慈善家会主动缓和社会矛盾和不平等” 等等。 但是吸引我的是在第 12 页的关于”Bilderberg Group 的一段话,网上很多关于这个组织的阴谋论盛行很久。 而经济学人解释说,这个组织内部的全球精英举足轻重,保证他们的对话不公布,才能让成员们开诚布公的谈问题。去年的 Bilderberg Group 美国前财长,哈弗校长 larry summers,德意志银行行长,壳牌总裁,西班牙总理,联合国世界食品计划负责人, 比尔盖茨等人一起讨论包括欧元能否存活下来等各类国际问题。 经济学人的两个编辑也应邀参加,但是不能报道任何东西。 这就有点让人不爽了。 没有什么比”秘密“更能树立不平等

9、观念的了。所谓的民主,是建立在公开讨论的基础上。 网上的阴谋理论也针锋相对的指责这小挫”国际精英“的不可一世,认为自己的想法可以掌控世界前途。 从这点看, 经济学人是一种精英读物认为自己身处人类的社会地位阶梯上层,可以影响世界未来的,不必向“非精英”解释,世界为什么被我们设计成这样。 很遗憾,我不相信经济学人的未来。我相信这部影片的思路: 每个世界公民对世界经济运作的方式的理解,充分交流才能保证世界稳定,公平,和人道。 这就是对 “经济金融教育宪章化“ 的要求要民主国家的公民不断学习和交流这方面的信息而不是对某种经济理论的精通或者对某个操纵股票在行的老头的笃信。 这部影片是能让人明白”阴谋论式

10、的经济理论为什么不能打动大众,促使他们去暴动,而是应该通过已有的制度工具:法院,议会,选举,宣传正确的思路,逐步的改变大众的认识,改变现实2 影片探讨了 2008 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巧妙地通过一个混混职位高升进而破坏规章政策的故事展开。这是第一部调查这场前所未有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影片试图揭露金融危机的本质。这场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大银行倒闭和接踵而至的社会影响。电影业倒没受什么影响:金融危机使人们迫切需要娱乐和消遣,以致于影院爆满。3 自从看了预告片,这部片子我等了有小半年,总算没失望。简单的说,片子可看性很高,搜集的材料本身之丰盛(甚至可以说华丽) 、剪辑之给力无需赘言,讲述中高

11、度娱乐性的基调和预告片保持了一致,这是绝对的优点,其中配乐功劳甚大。处理方式上,节奏有点快,尽量避免了用古根海姆那种以一定的渐进方式组织材料引导人们思维方向的手段,在不同的章节中比较散的,放置采访对话为主,搭配简洁漂亮的文字/图表,以未穿成线的点来讲述各章节主题下的多样内容,我觉得这也是最大限度的在能接触到的素材(次贷危机实在牵扯太广太深,片子有限,人力有限,我觉得片子已经尽力获得和筛选了最有价值的部分)基础上来处理片子想表达的东西的一种比较可行、也被实现的很好的方式。接着说说片子的内容:*(这里是个人总结,稍微详细了一些,不想剧透可看后面的评论)*开篇先上了道冰岛做前餐:可怜的冰岛“已经在历

12、史发展的终极/稳定阶段”,却在 2000 年起开始放松管制、宽松经济政策, “引发的灾难,首先是环境,然后是经济体系” 银行大胆举债、一手主导的过度膨胀使经济体系变得极其脆弱,金融监管机构无所作为,甚至有 1/3 的人投靠去了门前停满 SUV 的富得流油的银行。But this is a universal problem, right?于是时代感强烈的炫目片头把故事拉回了纽约,回顾危机爆发一刻全球的反应时 CCTV2 还漏了一脸,中国和法国一样成为片子里美国以外的主要取材对象。片子的主体分了 4 章来讲述:1. How We Got Here讲华尔街投资银行从早期的 partner 模式来到

13、 Deregulation 的时代 去管制,放虎出笼 这中间的种种人和事:揭 Alan Greenspan 曾拿钱帮商业欺诈犯给 regulator 写“专家意见”的老底儿揭的毫不含糊 这就是定了个基调,后面精彩的还多着呢,Robert Robin,Larry Summers 也都带着背景逐一亮相。讲 90 年代末几大投行巨头格局已定, “先进”的金融衍生物如何焕发生机 中国银监会的一位主管(查了一下,叫沈联涛)还在这儿发言讲起美国高学历的博士们开始纷纷投身金融的掌故。讲在这期间要求、呼吁管制的人如何被踢出了局,于是 Deregulation 的狂欢继续进行。互联网泡沫,哪怕是安然事件,这帮银

14、行如何总是罚钱了事而不是被调查和管制(还包括 Fannie Mae 和 Freddie Mac俩只) ,顺带带出一些这些银行参与的洗钱啊投资伊朗核武器啊之类的破事儿。 最终五大投行,两大商业银行,三大抵押保险,三大评级机构,开始组成新的房贷产业链,次贷开始生产。 。 。2. 泡沫(2001-2007)房价在飙升,银行业的去管制化还接着深入,事情如何走向不可思议的疯狂。 。 。投行的高管们纸醉金迷着,色情、毒品都成为商业开销。 。 。而所有人都还伪装一切很好,尽管很多正面的采访者表示:他们知道这有多风险,但是真正的掌权者中没人愿意听真话,愿意行动。疯狂发展到了投行甚至开始在 AIG 买保险来赌这

15、些房贷什么时候崩溃。 。 。事后听证会上辩解当时行为的一个个嘴脸那叫一个精彩!3. 危机描述危机的发生总是非常有戏剧张力的,甚至是刺激的段落。各种各样的忠告如何一次次的被忽略后,终于有那么一天,out of cash。 。 。几天之中各种逃跑的姿态。 。 。法国金融部长被问到你是什么时候得到雷曼要倒闭的消息:“事后”。 。 。几天前还信誓旦旦的 Henry Paulson 难看的脸色无言的表情(这段有张非常经典的照片拍他和 Timothy Geithner 跟 Ben Bernancky 站在一起,三人表情各异,都很有看头) ,对 AIG的紧急保护。 。 。然后就是并不那么有趣的危机扩散,失去

16、房子,失业,波及到中国、世界。 。 。4. 责任追溯 Accountability这是最尖锐的一章,金融产业链条上每种机构的每个宣称无辜的面孔和他们的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收入数字亲密的出现在同一画面上。学术界的先生们更 subtle 一些,他们没有听证会上的支支吾吾,却有论文来衬托他们的咨询费用单(居然把他们的税单都找了出来,这个太牛了。 。 。 ) ,这些人在采访里的表现也是无比精彩。 。 。片子里还更进一步把讨论视角投向金融体系外的整个社会,美国已经面临着一面工业凋零(转去海外)一面大学学费上涨严重的不均衡现状,而对富人减着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Top 1%占有的社会财富从1982 年的 10%到 2006 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