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加班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篇

上传人:k*** 文档编号:24478686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员工加班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企业员工加班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企业员工加班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企业员工加班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企业员工加班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员工加班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员工加班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 业 员 工 加 班 管 理 规 章 制 度 范 文 3篇1.目的1.1 为提高效率,兼顾公平,对员工正常工作外劳动进行合理补偿,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2.职责2.1 公司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人员的加班管理,对本部门及基层班组的加班情况进行例行监督检查,同时按规定将本部门人员的加班情况报至人力资源部。2.2 各部门经理应承担控制本部门年度加班时间总量的责任,加班时间原则上控制在批准的年度总加班小时以内(其内容详见年度加班考核指标表)。2.3 人力资源部协助各部门作好员工加班管理工作,不定期检查加班管理制度在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对加班异常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4 人力资源部负责按

2、照加班申请单的加班结算方式及规定标准计发加班工资和累积调休小时数;负责每季度统计各部门加班执行情况并通报给各部门经理和分管副总。3.适用范围3.1 本公司全体员工。4.原则4.1 效率至上原则。各部门须有计划的组织生产经营、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时利用率,对加班加点从严控制。4.2 调休优先原则。员工加班后,应优先安排调休,确因工作需要无法调休的,方可计算加班工资。4.3 总量控制原则。对各部门加班时间参照历史数据进行年度总额控制。5.内容5.1 加班种类5.1.1 工作日加班:即在工作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时间工作,包括遇紧急事件需要在非工作时间到工作现场进行处理。5.1.2 双休

3、日加班:即安排在每周六、日工作,包括四班三运转员工的倒班周末。5.1.3 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即安排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工作。5.2 加班认定5.2.1 各部门只有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才可组织员工加班:5.2.1.1 在正常休息时间和节假日内工作不能间断,须连续生产、运输或作业的。5.2.1.2 须利用休息时间和节假日停产时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工程施工的。5.2.1.3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或有可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需要紧急处理的。5.2.1.4 为完成公司下达的紧急任务的。5.3 加班审批程序5.3.1 员工加班前须填报加班申请单(见附件),写明加班时间、地点、事由

4、,由部门经理及主管副总审核。原则上各部门申请的加班申请单需在实际加班的前一工作日下午 16:00 前,把经过批准的加班申请单交到人力资源部,收到加班申请单的负责人需要在上面签收时间,包括日期和钟点。5.3.2 遇紧急情况的,经部门经理批准,可先实施加班,并在加班后下一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单。5.3.3 任何未按上述规定履行加班审批手续的,均不视为加班,不得计发加班工资或安排补休。5.4 加班免除5.4.1 公司所有员工按公司规定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如: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劳动节、端午、中秋、十一国庆节)继续工作均算加班,计算加班工资。5.4.2 下列行为不享受加班工资:5.4.2.1 无论是

5、工作日、公休日或是节假日加班,员工均需如实打卡(上、下班),记录加班时间。人力资源部核算加班工资时,需将员工的加班打卡记录与实际加班情况统计核对。核对发现没有加班打卡记录或与加班打卡记录不一致的行为。5.4.2.2 不办加班审批手续和未经批准擅自加班的行为。5.4.3 下列人员(除文件内容中 5.4.1 款外)不享受加班工资:5.4.3.1 主管人员及中、高层管理人员(但可以调休)。5.4.3.2 因工作性质特殊,实行综合工时或不定时工作制的销售、售后类员工,和其他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员工。5.4.3.3 实行业绩提成工资的业务销售人员。5.5 加班工资支付与加班调休5.5.1 加班工资计

6、算标准及计算方式:5.5.1.1 约定加班工资计算的基数:参照珠海市最低工资标准计算。5.5.1.2 国家法定假加班工资(日)=约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21.75x300%5.5.1.3 周末加班工资(日)=约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21.75x200%5.5.1.4 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工资(小时)=约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21.75/8x150%5.5.1.5 根据考勤表排班规律,倒班员工如遇倒班周末与法定假日重逢,按 200%计发工资。5.5.2 加班调休5.5.2.1 员工工作所产生的加班时间,所在部门(车间)经理应优先在适当时间安排员工调休。5.5.2.2 员工可以要求将加班时间累积到一起调休,

7、但每次调休时间原则上最长不得超过一周。具体调休时间由员工所在部门(车间)经理安排。5.6 罚则5.6.1 加班期间消极怠工,在指定加班时间内未完成交付的应完成工作者,取消加班补偿,并记警告一次处分,扣罚绩效工资100 元。5.6.2 为获取加班补偿,采用不正当手段(如“正常工作时间故意降低工作效率”、“虚增工作任务”等)取得加班机会进行加班者,一经发现并核实,取消加班补偿,并记大过处分一次,扣罚绩效工资 500 元。5.6.3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虚报加班的,按照 500%的加班工资扣罚,其中 50%由部门经理承担,50%由申请加班的直接主管承担,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人员进行处分。5.6.

8、4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本属正常工作时间完成的工作任务却安排加班的,按照 300%的加班工资扣罚,其中 50%由部门经理承担,50%由申请加班的直接主管承担。5.6.5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加班人员、频次、时间安排不合理,公司责令有关部门限期改正,并对主要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企 业 员 工 加 班 管 理 规 章 制 度 范 文 二1、 公司员工加班,需部门主管同意加班,在次日将加班时间和内容上报总经理核查、审批。2、 部门主管要求加班。公司员工必须配合部门主管完成工作。3、 公司员工在本月加班需领取加班费用的,需及时写申请到人事部(申请单上应有部门主管签字确认),再由人事部门上缴财务

9、部核算加班工资。4、 公司员工在本月内不愿领取加班费者,需及时写申请到人事部(申请单上应有部门主管签字确认),由人事部发于补休条,可在第二月补休。5、 公司员工未经部门主管同意私自加班者,均不可享受加班费用和补假待遇。6、 公司员工加班若享有加班工资待遇的,则不享有补假待遇。7、 员工在补假一天的情况下,须提前一天向部门主管提申请,部门主管在补休条上签字认可,将补休条交于人事部后,方可同意休假。8、 员工在节假日加班,加班费按国家劳动法规定执行。企 业 员 工 加 班 管 理 规 章 制 度 范 文 三一、 总 则为规范公司的加班管理工作,明确加班的审批程序及有关费用的计算,特制定本规定。二、

10、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三、加班原则1.公司鼓励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本职工作,不鼓励加班。2.确因工作需要加班,才予批准。四、 加班范围及规定1.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工作为加班。2.因生产需要员工必须在正常工作时间外提供劳动,并通过加班审批确认为加班。3.员工加班结算加班工资或办理补休。五、加班申请、审批、撤消步骤1.因工作需要必须加班时,负责加班的部门主管必须填写加班申请单于加班前提交经理审核批准。2.公司经理对加班申请审核并估算加班时间,批复发回申请部门。3.不能在规定时间提交加班申请,且无正当理由,其实际加班时间将视为无效。4.因突发情况需要加班者, 负责加班的部门

11、主管必须于事后1 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单。5.因特殊情况需撤消加班的,部门主管必须于加班前书面通知经理及加班人员,撤消加班申请。6.加班申请单上填写加班人数及名单、预计加班时间,部门主管和公司经理需要对加班时间进行监控和评估。7.加班申请单经公司经理批复后,不得擅自改动,否则一律无效。六、 加班确认第 1 页 共 2 页1.加班完成后,加班时间需经车间主任或部门主管确认。2. 加班结算有补休与计酬两种方式。员工加班后,负责加班的部门主管必须根据实际加班情况填写员工加班表,并由公司经理审批确定加班结算方法。在 2 个工作日内提交行政部进行考勤处理。七、加班结算1.补休1.1 员工的加班补休为了

12、保证员工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公司尽量安排加班员工补休,补休时间等同于员工加班时间,补休条由行政部根据员工加班表发放,员工自行保存,补休条有效期为一年。1.2 凡补休的员工均应填写假期申请表并附上补休条,按审批权限报批。2.计酬2.1 当月给予计酬的加班内容如下:2.1.1 国家法定节假日2.1.2 因离职等原因引起人员不足的加班2.1.3 驾驶员接送客户或者正常公出。2.2 年终结算后计酬的内容如下:2.2.1 预计不能安排的年假、补休等2.2.2 其余时间加班若无法在当年 12 月底内安排补休的,员工提出申请可给予计酬,也可继续持有补休条。2.2.3 属年终结算计酬的于次年 3 月前结算完毕。2.3 不予结算的2.3.1 未办妥离职手续的不予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