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470626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供给侧改革是加快农业提质增效的一把金钥匙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有感办里举办这次学习交流活动,我觉得形式非常好,不但给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还促使大家带着任务学 、带着压力学,通过准备交流材料,我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重点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几点体会。首先,通过学习 ,弄清楚了为什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从生产要素的供给侧入手,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和结构升级

2、,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供给侧改革,我认为非常及时,也意义深远 。目前,我国的钢铁、水泥、建材、化工等传统产能严重过剩,而投资、消费、出口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出现增速下滑,遇到困境 ,靠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刺激经济的政策已经不适应目前经济新常态的需要,新时期应该通过主动调整供给产品的种类和品质去更多的契合和满足消费端的需求,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促进经济更加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在经济领域如此,在农业领域同样面临供给侧的改革问题。近几年,受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农产品出

3、现一定程度的供需两端结构性失衡问题,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粮食产量连年增产 ,进口粮食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但同时玉米、棉花等一些农产品的库存量却在不断增加。用中农办陈锡文主任的话来说,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必须满足的。他举例说,这些年我们的大豆产量在不断较少,但需求却在一直增加,而玉米产量的连年增长,市场却未必需要那么多,去年入秋以来,全国多地出现卖粮难问题,就是粮食品种出现结构性失衡的一个最好的映证。另一方面 ,受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的影响,我们主要农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国内过高的粮食生产成本在海外不具备竞争优势,增产越多亏损越多。目前的粮食生产同

4、时受到了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的不断抬升、农业补贴“黄箱”的限制、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亮起“绿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必须着力从产品的供给侧方面着手改革 ,才能逐步走出困境。其次,通过学习,弄清楚了总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乍一听起来非常新鲜,也非常时髦,还有点玄乎,其宗旨要义其实非常简单,用省委郭庚茂书记的话说,包含三要素,第一是结构,第二是用改革的办法去调整结构,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第三是它不但要增量,而且要减量,供给侧改革不但要增,还要减,该增的增,该减的要减。汪洋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我

5、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他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要求就是要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品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并指出当前要重点抓好 3 个方面 9 个字,即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去库存,就是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降成本,就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补短板,就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 ,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已经吹起了前进的号角,我们只有

6、尽快跟上 ,勇往直前,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第三,通过学习,弄明白了怎么干。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何才能更好地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学习体会,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围绕去库存,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大农业结构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7调整 。粮食之所以产生库存,说明我们的质量和结构出现了问题,在全球粮食市场缺乏竞争力。我省去年粮食产量超过了 1200 亿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但生产的绝大多数都是品质较低、竞争力不够强 、优势不突出

7、的大路货。如我省信阳及黄河沿岸生产的普通大米在市场上也就 2 元多一斤,但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及我们经常在省委食堂看到的黄河道夫大米,动辄一斤就是十多元甚至数十元,而且销量很好,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品质好,绿色、无公害,受消费者喜欢。因此 ,下一步在主要农产品方面,我们应着力提高品质,多生产强筋小麦,多种植优质玉米和水稻,提升我们主要粮食品种的竞争力 。同时,还要注重调整生产结构,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 、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发展畜牧业 、林业、渔业等多种经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现在我们高标准粮田已经建了近 4000 万亩,按照 6000 万亩的任务,亩均吨粮

8、的标准,我们仅 6000 万亩高标准粮田就能确保 1200 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而现在我们常年的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 7、8 千万亩。也就是说 ,我们至少还有 1000 多万亩调整种植结构的潜力。目前我省的畜牧业占比只有 30%多一点,而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畜牧业比重至少要达到 50%以上,我们的潜力很还大。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提高,饮食结构和消费结构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对肉蛋奶、果菜菌茶的需求也会更大。以牛奶为例,目前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为 30 公斤左右,远低于 100 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大

9、家都清楚,种植特色农产品、发展养殖业效益更高、农民受益更大。因此 ,调整农业结构,我们有条件,市场有需求,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可谓是一石多鸟。二是围绕降成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才能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更好的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只有规模才能产生效益 。实现规模经营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更快速的接受新技术,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农药 、化肥等生产成本 ,也能更好地进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这样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也就出来了

10、 。我省虽然近些年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很快,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的人口还比较多,从事农业的人口比较多。省委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使县域成为吸纳农业人口转移的主阵地 ,我认为很有战略意义,很契合河南实际,即避免了一味的往大城市、中心城市挤造成的城市病,还能降低转移成本,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沿着这条路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7走下去,不仅能够减少农民、富余农民,还能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成本 ,提升农业适量效益和竞争力。三是围绕补短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1、。与二三产业相比,农业由于其天生的弱质性,具有明显的短板,如何弥补这个短板,纯粹从农业内部找办法,显然不够,需要跳出农业抓农业,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入手。去年的中央 1 号文件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前不久,中央又印发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如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前几天申主任在农办主任座谈会上进行了生动的阐述,他指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我们不但要生产粮食,还要把粮食变成山药,不但生产挂面 ,还要变成山药挂面,然后再通过“互联网+”把它销售出去;不但要种小麦,还要把麦秸秆变成草帽,不但要种柿子树,还要变成柿饼和

12、柿子酱 。这样不仅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还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这几年在持续抓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其实一直在做的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事情。省委提出的发展“一群一园一基地”外加群创经济,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基地靠近、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剩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7余劳动力富集地方靠近、特色优势产业向具备优势资源和相应产业基础的地方靠近“三个靠近” ,其实也是更好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目的都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以上就是我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 、各位同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