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历史变迁介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468988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坊七巷历史变迁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坊七巷历史变迁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坊七巷历史变迁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坊七巷历史变迁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坊七巷历史变迁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坊七巷历史变迁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坊七巷历史变迁介绍(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坊七巷历史变迁,一.三坊七巷介绍,二.坊巷介绍,三.名人雅士,四.总结,三坊七巷介绍,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 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 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 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的三

2、坊七巷与中国近代史紧密相关,从这里走出一批重要人物,在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卢沟桥事变等中国近代史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林则徐、严复、沈葆桢、左宗棠、曾宗彦、林长民、林觉民、林旭、甘宝国、陈矩孙等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还有冰心、林徽因、郁达夫、邓拓等名人也出自三坊七巷。因此三坊七巷的一大看点就是名人故居。,衣锦坊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水榭戏台最具特色,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文儒坊据三坊七巷全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

3、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 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衍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郎官巷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

4、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 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据闽志载,晋永嘉二年间固 始人黄元方避乱入闽,落户于福州南 后街,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 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 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 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 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 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 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巷内有一 “唐黄璞居”石碥,还有一庭院名 曰“小黄楼”,属于文物

5、保护单位。,黄 巷,且听我来说一说这三坊七巷中的名人,林则徐,17851850,林则徐,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

6、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严 复,18541921,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7、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陈季良,原名世英,家居文儒坊,陈氏家族世代书生,出过七位进士。陈季良的曾祖父陈鸣昌和祖父陈翼谋都是举人。父亲陈镜河在江苏任知县,母亲蔡氏夫人,生四子一女,季良最幼。陈季良兄弟皆读书走科举之路,唯陈季良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任“海容”舰大副。武昌起义中支持革命军,任“江亨”舰长兼江防舰队分舰队领队长,在东北支持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发生中日“庙街事件”。事后改名季良,继续在海军任职,历“海容”舰长、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海军部常务次长。抗日战争中,组织江阴防御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的迷梦。,陈季良,18831945,福州

8、鉴真隐 元民族英雄林则徐船政之父沈葆桢爱国侨领黄乃裳译林鼻祖林纾西学泰斗严复共和先驱林觉民化工巨子侯德榜虎穴忠魂吴石世纪老人冰心一代才女林徽因党内才子邓拓仁心妙手吴孟超民族英雄郑成功,纵观我们现在的发达生活,都是在先辈们一次次跌跌撞撞的经验教训中摸索出来的。从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从闭关锁国被动挨打,到国家一步步强盛。从割地赔款,到国家统一,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三坊七巷重建前后对比,三坊七巷现状,2008年福州市成立了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统筹开展三坊七巷保护管理,同时成立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实体运营,街区内的业态建设由该公司负责。原则上三坊七巷内的文物保护建筑

9、不对外招租,不搞商业经营,主要辟为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对外出租经营的是一些历史建筑和老房子。三坊七巷维持鱼骨状的传统格局,中轴为南后街,现已辟为福州市传统手工艺、名小吃和海峡两岸特色商品市场一条街,每日人流旺盛。而街两边的三坊和七巷大多保持幽巷深宅风貌,成为都市闹中取静的黄金地,建有多家高档会所。,改革开放数十年,游走于南后街,漫步于三坊七巷,采集浮光掠影,品味着明清的建筑美。眺望远处的高楼林立,古老与现代这么近,那么远,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现代的喧嚣与嘈杂,不知深巷中的亭台楼榭是否能安然入睡?古老与现代似乎总是矛盾着,但似乎也和谐地存在着,因为蕴含其中,一脉相承的是福州人的涵养

10、,亘古不变的是福州人孜孜不倦的品质,这就象音乐,无论何时何地,总是徜徉在人们的生活里。,记得过去的颜色只有蓝绿黑白灰,现在呢,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吃的,过去凭粮票和粮证,现在随便买,物资丰富;住的,过去是筒子楼,现在是独立的小区,环境大不一样;过去没有出租车,现在出租车满街跑,交通便利!,我们期待着福州的变化。我们期待着福州的城市文明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快速的提升。我们更期待着福州的回归。福州选择了两种植物作为自己的象征:茉莉,清新雅致,绝无霸气却令人心折;榕树,繁盛葱郁,毫不踞傲而荫泽四方二者正好勾勒出福州曾经的城市氛围:优雅、细致,生机勃勃。我们期待着这种城市意象的回归。那将是一座希望之城,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