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课件(配套)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455227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课件(配套)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课件(配套)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课件(配套)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课件(配套)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课件(配套)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课件(配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课件(配套)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七年级下册目标展示1、 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2、 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 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预习导学读 这几个字音时我们注 意发音的不同, 注意与方言区别,注意与形近字的音不同,注意声调。调( tio) 案牍( d) 予( y) 蕃( fn)濯( zhu) 清涟( lin) 不蔓 (mn)不枝 淤 (y)亵 (xi)玩 噫 (y)鲜 (xin)敦颐 (dny)识生字,读准音预习导学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彭城 (今江苏徐州 )

2、人,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本文选自全唐文。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 “ 陋室铭 ” 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文学常识积累预习导学文学常识积累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力小人,横加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

3、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 :“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 于是策某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到一间半。新宅位于德胜河,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刘禹锡也没有计较,又写了一幅对联 :“ 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人在历阳心在京。 ” 策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 陋室铭 一文。预习导学文学常识积累周敦颐( 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 “ 元 ” ,

4、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 “ 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 。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就称他为 “ 濂溪先生 ” 。预习导学文学常识积累 爱莲说 选自 周元公集)。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 周元公集 。 爱莲说 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 “ 爱莲池 ”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预习导学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前 6句):运用类比立论。第二层(中

5、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第三层(后 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 “ 陋室 ” 不陋速读陋室铭课文,理一理全文结构。读课文,再填空互动探究作者在陋室里过得怎么样 ?生活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清幽雅静。往来人员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博学多才。日常生活 :可以调素琴 劳形。高雅脱俗。 互动探究探究二: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点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 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 可见居住的环境是多么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用拟人的方法,以

6、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 “ 苔藓 ” 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 “ 草色 ” 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互动探究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得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主人喜悦之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是说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这是写陋室的人物,运用对偶、衬托的修辞方法。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互动探究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这两句中,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可以调素琴 ” 与 “ 无丝竹之乱耳 ” 对应, “ 阅金经 ” 与 “ 无案牍之劳形 ” 相对应。互动探究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 无丝竹之乱耳 ” 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厌恶。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陋室之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

8、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 “惟吾德馨 ” ,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互动探究探究三: 你觉得作者写陋室铭的目的是要突出什么?点拨: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作者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安于清贫的物质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作者借陋室表现了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品质。互动探究探究四: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什么 ?点拨: 托物言志。互动探究探究五: 爱莲说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点拨: 简洁、生动、形

9、象,有韵味。文章的语言美,表现在语音美、句式美、表达方式美。语音美在听读课文时已充分感受到,文章音调和谐,节奏明快;句式美表现在句子长短错落,整散结合,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表达方式美表现在仅仅百字短文中,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一个 “ 爱 ” 字连贯全文,文笔简洁,情感丰富。互动探究点拨: 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崇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作者采用托物

10、言志的写法,借写花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探究六: 作者爱 “ 莲 ” ,仅仅写 “ 莲 ” 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互动探究探究七: “ 菊,花之隐逸者也 ” , “ 莲,花之君子者也 ” ,如何理解 “ 菊之爱 ” 与 “ 莲之爱 ” 的不同?点拨: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陶后鲜有闻 ” ,联系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作品,知人论世,我们发现 “ 菊之爱 ” 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再联系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入世,不赞成避世。作者写 “ 菊之爱 ” 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 “ 出淤泥而不染 ” ,则境界

11、更高。写菊是正面衬托莲的形象。互动探究点拨: 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不同的是所托之物不同,所言志向不同。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现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这正是作者心志的写照,是作者理想的寄托。此外,陋室铭引用孔子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爱莲说运用正衬反衬的手法将自己独特的爱好表现无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探究八: 比较爱莲说与陋室铭两篇文章的异同。互动探究点拨: 陋 :房子的简陋。不陋 :是指精神上的。意思是说如果住在简陋屋子里的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作者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安于清贫的物质生活,追求高雅的精神生

12、活。作者想借陋室表现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品质。探究九: 品德高尚,这屋子就不简陋了吗 ?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 ?总结延伸爱莲说菊花正衬莲花菊花 隐士 陶后鲜有闻牡丹反衬莲花牡丹 富贵人 宜乎众矣莲花 君子 同予者何入陋室铭陋室不陋 景色清幽 友人博学 情志高尚惟吾德馨总结延伸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我们不但感受到作者坦荡乐观、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确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 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 紫藤萝瀑布 导学案的“预习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