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最新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454138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最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最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最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最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最新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5 页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最新版) 地震给人类的危害相当严重,防震减灾主题班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危害。下面是这篇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由语文迷我为大家整理,欢迎阅读!防震减灾班会主持词: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的防震减灾班会就是想让大家了解地震灾害的严重性。下面是班会的流程,大家请看!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活动准备: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排练节目;课件制作等。活动过程:一、宣布活动内容同学们,这次尼泊尔大地震,给尼泊尔人民带来巨大

2、的伤痛及损失,谁能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地震的哪些知识?同学们了解还真不少,这次活动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预防伤害。第 2 页 共 5 页二、活动过程1、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2、播放地震成因影片。3、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学生 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学生 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

3、,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 1 级,能量约增加 30 倍。通常,3 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 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学生 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 6 级以上第 3 页 共 5 页地震。1976 年 7 月 28 日发生在唐山的7.8 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 20 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学生 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

4、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尼泊尔发生了 9.0 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五次 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4、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曼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

5、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第 4 页 共 5 页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5、地质灾害的防御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提高。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学生 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学生 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学生 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可进行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学生 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6、地震防护演习。第 5 页 共 5 页三、班会小结。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