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开展脱贫扶贫工作事迹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452921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队开展脱贫扶贫工作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队开展脱贫扶贫工作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队开展脱贫扶贫工作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队开展脱贫扶贫工作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队开展脱贫扶贫工作事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3 页部队开展脱贫扶贫工作事迹十八大以来,兴义军分区与驻地党委政府共同发力,引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2014 年以前,乌沙镇普梯村 714 户 3256 名苗族乡亲生活困难远近闻名。武警黔西南支队主动承担为村民修路引水的重任,从家底经费挤出 36 万元,出动车辆 270 多台、动用兵力3000 多人次,修出一条长达 7 公里的水泥路,把普梯村与外面连接起来。多方筹资 500 多万元持续援建一、二期提灌饮水工程,给世代住在半山腰的 5 个村民组引来了“幸福泉” ,解决了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军民融合脱贫攻坚,给我们带来许多具体能落地的政策,希望部队继续扶持我们这些老兵。

2、”采访中,贞丰县老兵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雷兴刚说。由于居住条件恶劣,有限的坡耕地因石多土少无法耕种,经济收入微薄稀少,造成贞丰县 290 多名参战退役老兵回乡后生活困难,年年为生计上访。2015 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贞丰县人武部按照军分区组建脱贫攻坚突击队带动退伍老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致富的部署,协调地方政府为雷兴刚等 26 名参战老兵成立野兔养殖合作社,争取 40 万元的无息贷款,选送部分老兵到贵州大学动科院专门学习养殖技术,并积极联系成都、宁波等地商户打开销路。这批参战老兵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 一、开展助学兴教 注重推动智力脱贫 望谟县麻山镇卡法村是红七军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很多

3、家庭穷得孩子都上不起学。由于没第 2 页 共 3 页有文化,多数村民陷入“成家早、小孩多、不上学、继续穷”的恶性循环。军分区机关多次深入卡法村体育器材、书包校服等学习用具等活动,帮助学校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还积极协调北京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大学生前来支教,协调贵州师范大学把实习基地建在黔西南,为少数民族农村儿童打开了通往信息化、知识化、科学化的大门。5 年来,驻州部队共资助 882 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 568 名考入大学,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二、广种经济果林 走出生态致富之路 为坚决落实2014 年 3 月关于贵州发展要守住“两条底线” 的指示,黔西南军地启动绿色贵州建设

4、 3 年行动计划,计划用 3 年时间完成对高山险谷、土薄荒芜之地的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军分区成立植树造林攻坚师,各县市人武部成立攻坚团,叫响“让石漠化山头绿起来”的口号,坚持把种植经济果林作为主要手段。南北盘江两岸一群群身着迷彩服的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带领布依、苗、瑶、侗等 10 多个少数民族乡亲扬镐挥锹,植绿培土。 “石旮旯绿起来,金蛋蛋长出来”在兴仁县锁寨民族村,民谣里说的金蛋蛋,就是大如鸡蛋的五星枇杷。兴仁县是石漠化程度严重的地区,2012 年,在县人武部大力扶持下,退伍军人岑佳文在锁寨村建起五星枇杷基地。如今,5 万亩枇杷树已陆续开花挂果,不仅给村民带来土地红利,还吸收大量

5、村民到基地务工,收入成倍增长。 冬闲时节,北方大地都在冰天雪地之际,晴隆县光照镇凉水村周围已是桃花盛开。2013 年以来,该村 100 多户布依、苗族乡亲在两代民兵连长徐洪明、第 3 页 共 3 页徐君志父子带领下,在周边荒山种植了 5000 余亩经济价值高、营养品位好的红花桃。2015 年水果上市后,凉水村每户收益少则 5 万元,多则 20 万元。 驻州部队坚持把植树造林作为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有效抓手,坚持守住“两条底线” 。2015 年,全州官兵、退伍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在黔西南石漠化山头共种植经济果林近 10 万亩,形成有机蔬菜水果基地、五星枇杷基地、黔仁茶生态农业基地等一批“国防林” “民兵林” “小康林” 。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以树为纲,绿色小康”目标得到具体落实, “脱贫致富树”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之乡得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