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段“三线”建设工作事迹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452862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段“三线”建设工作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信段“三线”建设工作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信段“三线”建设工作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信段“三线”建设工作事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信段“三线”建设工作事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段“三线”建设工作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段“三线”建设工作事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通信段“三线”建设工作事迹通信段成立于 2011 年 12 月,属一局一段管理模式的基层站段。全段现有职工 1368 人,下设 26 个车间,121 个班组,担负着全局4398 公里长途光电缆,312 个车站通信设备养护维修工作,具有典型的“点多、线长、面广”特点。作为历经多次生产力布局调整改革,2001 年脱离铁路局管理,通信系统成建制划拨铁通成立独立公司走向市场,到 2009 年再回归铁路局管理的基层站段,我段面临着生产条件非常简陋,生活设施从零起步的现状。如何迅速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职工后顾之忧,成了我段建段后稳定职工队伍,凝聚职工合力,促进安全生产持续发展的紧迫

2、任务。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铁路局“十二五”职工生活规划要求,以“ 待职工如家人,建家园促和谐”为总体思路,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全段 “三线”建设工作。建段以来,共新建伙食团 52 个,小浴室 82 处,改善车间、工区环境 23 处。沿线工区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的不断改善,极大地凝聚了职工的向心力,改变了职工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安全生产的稳步推进。建段三年来,我段分别荣获全局先进单位、全局文明单位、局工会模范职工之家、 “四型”工会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建家理念 家和万事兴。职工有了家,服务安全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出来,保障安全畅通才拥有坚实的基础。为打牢“三线”这个基础,我们主

3、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摸清情况,形成共识。2012 年初,我们迎来了建段后第一个春节。段领导班子第 2 页 共 6 页经过研究决定,成立党政工团领导及各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春节慰问组,深入管内边远、困难地区车间、班组进行慰问 解决问题,体现关爱。职工问题无小事,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让职工在最现实的困难中感受组织的关怀,是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前提。接到慰问组收集反馈的问题后,由后勤副段长、工会主席总负责,段办公室、工会等部门牵头,逐项研究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限时承诺办结到位。如办公设施问题,由段办公室统一采 123 购配送,以确保标准统一和质量保证;厨房生活物品,由车间、班组在当地采购,缩短解决问

4、题的周期。经过全段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为程村、双牌、八渡、兴义、东安、南丹等 9 个班组购买了电冰箱、微波炉、热水器以及配套厨具用品,及时为他们建起了小厨房、小浴室,解决了他们吃饭、洗澡这两大难题,职工深刻体会到他们的后勤保障终于有人管了,心与单位也贴得更近了。 宣传发动,同步跟进。段春节慰问组在各车间、班组开展座谈 二、抓好示范建设,推进建家达标 临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我们虽然“从无到有”解决了职工基本困难,但建设的实际效果和职工满意度,与路局“三线”建设标准,与“美丽工区,和谐家园 ”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进一步提升“建家 ”水平,我们从抓好“三线”建设示范点入手,不断促进全段

5、“三线 ”建设的逐步达标。一是争取上级支持。我们重新梳理分析了全段生产生活设施现状,写出专题报告向局工会及局有关部门,汇报了我段面临的困难、第 3 页 共 6 页采取的措施以及下步建线的设想,争取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局工会经过到段专题调研后,及时下拨 30 万元专项资金作为我段生活设施的全面补强。局土地房产处也根据我段实际,调配和安排整修了原田林站锅炉房、原融安地区公寓等部分闲置房屋,作为职工生产生活用房,为我段条件改善提供了硬件基础。2012 年初,我段把申请扩建东安通信工区办公用房,以局职代会提案上报路局,得到同意并迅速实施,使该工区长期以来办公、材料挤占在一个房子的面貌彻底得到改善。

6、 二是抓好示范建设。2013 年,我们以黔桂线洛满通信工区为示范点,在硬件上对照局“三线”建设要求进行高标准建设,配齐了冰柜、橱柜等厨房设施,建起了标准化的职工小浴室,修建了职工文化活动室,篮、排、羽多用综合球场,职工八小时外有固定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工区院内种上了果树、花草美化环境,工长带领 5 名职工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自力更生开挖了菜园 60 多平方米,种上了时令蔬菜,圈起了空地养殖了鸡鸭鹅等家禽,实现了瓜果蔬菜的基本自给自足,改善了职工伙食,增加了职工的凝聚力。段工会及时在该工区召开了“三线”建设现场会,组织全段党总支书记、车间支工会主席到点上观摩学习,互相探讨达标 3 建设经验,并明确全

7、段“三线”建设下步工作推进要求。三年来,除路局统一安排的湘桂线北段、焦柳线、黔桂线、南昆线西段以外,我们不等不靠,先后为岑溪、贺州、柳州、南宁、凭祥、玉林等地区推进了小厨房、小浴室、小文化室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全段“ 三线”建设上一个新第 4 页 共 6 页的台阶。 三是行政重点投入。段行政充分利用可用于“三线”建设的有限资金,加大投入的力度。在做法上不搞“洒胡椒面 ”四处开花,而是按照“保证必须,先远后近,提升标准” 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重点倾斜投入,力争一次整治达标,避免重复投入造成人力、物力浪费。三年来,段行政共投入资金 225 万元,为兴义、田林、东安通信等 8 个工区,南宁无线、融安通

8、信等 5 个车间整修、改造了办公用房,更换了办公桌椅、会议桌等配套设施,生产生活环境和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加强软件建设,促进和谐共管 在“三线”建设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抓好硬件建设,这只是打基础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段各科室的长效管理覆盖到位,在于全体职工常态管理的自觉参与。因此,我们充分发挥段科室、车间、工区各级主观能动作用,做好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加强考核工作。 一是健全“建线”标准。结合南宁铁路局“三线”建设管理办法 ,我段下发了南宁通信段“三线”建设实施细则 ,细化了“三线”建设管理标准,使全段“三线”建设有据可依。制定了南宁通信段标准化管理办法 ,进一步明确规范化建设要求

9、,做到凡经过“建线”及重新整修后的车间、班组,所有上墙制度、框牌必须符合“大小有规范、安装有标准、内容可替换 ”,不允许临时性标语、制度、宣传画等内容随意张贴悬挂,办公、生活环境展示出规范有序的良好氛围。 第 5 页 共 6 页二是完善管理办法。段办公室、工会先后建立了南宁通信段食堂(伙食团)管理办法 、 南宁通信段小种养管理制度 、 南宁通信段伙食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等有关制度办法,形成建设、维护、管理环节的闭环。同时段工会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手段,建立了“宁铁通信人 QQ 群”和微信圈,组织各班组职工加入到群中,通过即时的留言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如有一次段工会干部在

10、 QQ 群留言中发现五塘高铁通信工区职工因吃了夹生饭而拉肚子,不能参加天窗作业,立即通过电话了解情况,得知该工区的电饭锅出现故障,经常煮不熟饭,影响了职工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于是马上安排更换新电饭锅,受到职工的好评。 三是强化日常考核。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职工管理的自觉。为了营造既靠“管”与更靠“理”的良 3 好氛围,段劳人科在修订干部量化考核办法时,把“三线”建设工作内容,纳入到科室干部、车间主管、党(总)支部书记、支工会主席等干部月度量化指标中,各级干部每月对车间、班组“三线”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定量定时对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并与责任人挂钩考核,促进了管理的

11、良性互动。四、打造工区亮点,深化建家内涵 “三线”建设的结果,不仅是环境面貌的改变,更是通过条件改善达到职工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升华,这是我们在田东通信工区开展“ 建线”后得到的深刻体会。 过去,田东通信工区是一个“两纪 ”松弛,设备管理较差的第 6 页 共 6 页工区,整个队伍没有合力,被段、车间定为重点帮教班组之一。为此,我们把田东通信工区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从环境入手,引入建家园理念,陶冶人,教育人。结合工区的特点,规划定位了办公、食宿、活动、休闲、养殖区,高标准对各区进行整治,组织职工美化环境,修建了特色小农场和休闲凉亭,使工区面貌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及时

12、加以提炼,形成了符合工区实际的亮点。如把工区维护通信光纤工作的特点,提炼出“安全系于一发”的“头发丝”精神,形成工区团队的工作理念,培养职工“安全生产要细心,平凡工作有恒心,克服困难有信心”的良好习惯。把从职工中征集到的“小班组,大舞台,只有直播没有彩排” 、 “爱路爱段爱家庭,忽视安全等于零”等朴实无华的格言警句,以固化的形式,配上工区职工照片,悬挂在工区明显处所,让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得到升华,转化为班组职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通过以上努力,工区职工精神状态有了质的变化,上班准时了,地面干净了,设备检修认真了,最终带来的是工区设备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安全生产保持持续稳定。今年 7 月份以来,该工区消灭了任何设备故障和两违方面的问题。工区的变化得到了段领导班子的充分肯定,10 月份,我们在该工区组织召开了全段“建线”工作现场会,向各车间总结和推广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